如今,智慧城市、智慧机场……一个个被赋予“智慧”功能的新名词正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对于一座机场来说,到底怎样才能算得上是“智慧”呢?
“不同的旅客对于智慧机场有不同的期待。作为机场,无论运用怎样的科技手段或智能方式,都要以旅客、货主的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旅客、货主提供安全、高效、顺畅的服务。近年来,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依托大数据平台,从打造‘长水常准’系统开始,不断提高现场运行保障能力,提升运行保障效率,全力打造‘智慧’长水。”云南机场集团副总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党委书记李盈霖如是说。
从“十问长水”到“长水常准”
2013年“1·03”事件,昆明当地媒体“十问长水”,个个切中要害。一时间,刚刚经历“无缝对接,一夜转场”的长水机场被媒体和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提升的空间就在哪里。深刻反思之后,从云南机场集团到长水机场都一致认为,建设一个能确保运行指挥员看得见、看得远、看得全,能够管得上、管得到、管得好,且具有云南机场特色的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简称A-CDM)迫在眉睫。2014年12月,集成各方数据,名为“长水常准”的运行管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对每一个航班实施进程管理。
在“长水常准”系统显示屏上可以看到,一个航班从落地到再次起飞涉及的30个流程节点全部串接在一条线上。当前航班处于某个节点,该节点的空心圆圈就会变成蓝点。长水机场副总经理却建昆说:“空管场区监控雷达的接入和长水常准系统的运用,改变了我们以往只能通过场区视频监控和生产运行系统的甘特图来获取航班进程的状况,更全面,更及时,也更直观,提高了管理效率。”
2015年1月~3月,长水机场分别以87.68%、88.71%和89.31%的漂亮数据,连续3个月位居国内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以上机场放行正常率之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此后,长水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截至2015年底,长水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年度总排名和10个月单月排名居全国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以上机场首位。
“如果没有曾经的‘十问长水’,哪有今天的‘长水常准’。长水机场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实现了华丽转身,特别是实施协调联动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2016年5月26日,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在昆明召开的民航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工作会上,对长水机场近年来在服务质量和航班正常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大数据带来便捷旅客体验
事实上,通过“长水常准”系统平台,长水机场不仅航班放行正常率大幅提高,而且对数据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们把数据用活,在解决运行难题的同时,也让进出长水机场的旅客有了更舒适、更便捷的乘机体验。
通过对航班保障进程的数据监控,长水机场AOC(飞行区管理中心)在精准掌握每一座廊桥时间占用的同时,对廊桥资源的分配和调整有了更科学的依据。凭借这个底气,他们确立了“靠桥优先原则”,在机场全部110个机位的安排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加快68座廊桥的周转,让飞机尽可能地停靠廊桥,缩短地面保障和旅客进出站时间。同时,AOC大厅里还为基地航空公司的运控和空管的管制运行部门专门设置了席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共同协商、决策,及时予以处置。
在长水机场范围内,除AOC外,包括安检、地服、物流等其他现场保障单位,也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优化,从根本上打造了长水机场更优质、更高效的地面保障链条,补齐了短板,提高了整体联动能力。
数据显示,2016年1月~10月,长水机场累计完成运输起降27.0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493.2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15141.1吨,同比分别增长8.3%、11.3%、7.9%。随着生产运输指标的迅猛增长,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平均达到89.43%,持续稳居全国千万人次以上机场前3位,航班保障综合能力稳步提高。
截至2016年12月,“长水常准”已稳定运行两年,更新至第4版,累计注册账户接近6000个。通过该系统的运行,昆明机场85%以上的进港航班预计落地时间误差小于5分钟;廊桥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在远机位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航班靠桥率依然接近80%;减少了机场指挥中心指挥人员电话询问量的65%……同时,“长水常准”在云南机场集团各州市机场安装运行,实现了云南省内各机场运行信息的快速化、集成化、扁平化传递。
依托大运行平台彰显“智慧”
机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长水常准”系统的高效运转让长水机场尝到了甜头,也让机场越来越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如今,在云南机场集团以“互联网+机场”提升智慧运营程度的理念指导下,长水智慧机场建设步伐已然提速。
按照计划,长水机场将通过新建和改造20多个系统,应用“互联网+机场”思维,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使机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具有“智慧”,并且系统融入昆明智慧城市,整合综合交通、旅游、气象等信息,在航班保障、旅客服务、机场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实现质的提升。机场服务方面,建立旅客定位信息获取平台,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系统、自助安检、自助登机系统,以及停车场智能管理系、旅客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整合信息数据,支撑实时、主动的服务信息发布;实现自助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登机、购物等旅客自助式体验服务。
“按照这一思路,长水机场未来能够具备感知、分析、预测、主动、实时、响应、协同、绿色8个特点。”长水机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机场已经迈入‘3.0时代’,即以旅客体验为导向。这里提到的8个特点正是‘3.0时代’机场所应具备的特点。”
当前,长水机场已联合阿里、百度、飞常准等互联网平台,有序推进各子系统建设力度。不久的将来,长水机场携手云南监管局、各航空公司、空管、一关两检等单位推进建立的协同运行指挥决策平台(A-CDM),将让省内机场管理、运行、指挥调度实现协同决策管理,进一步提升机场运营效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 通讯员倪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