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建峰、曾晓新 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民航运输业也在不断增长,全国省会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多都已超过千万人次,江西周边的长沙、武汉机场均已超过2000万人次,但身处江南腹地的南昌机场去年却仅是786.7万人次,全国机场排名第33位,并且2014、2015连续两年旅客吞吐量增幅在全国省会机场中倒数第一。

南昌机场航站楼
2016年,江西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幅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经济增长,但航空旅客却在下降。原因何在?主要还是地面交通对航空运输的冲击。到去年,江西公路里程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铁路4000公里,其中高铁突破800公里。乘高铁3个小时从南昌就可抵达上海、福州,4小时到达厦门。高铁的开通,直接导致南昌-福州航线停航,南昌-上海航班由每天9班减至5班。800公里以内短途航线旅客运量由2013年所占42%,减至2016年的29%。便捷的地面交通同时还导致了南昌机场与长沙、武汉等机场的竞争,周边大型机场凭借综合交通优势、航线网络优势和优惠政策引导,在国内中远程航线和国际线上抢走了南昌机场的一些客源。
高铁对航空运输的冲击还将继续,到2020年,江西"五纵五横"的铁路网将全面形成,江西所有民用运输机场都将被高铁覆盖,大多地市还将形成十字网络。
挑战常与机遇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江西省"内陆腹地支撑"和南昌市"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江西机场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6年,江西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首都机场集团领导都提出,要在2018年将南昌机场建成千万级人次吞吐量的机场,并要求全省各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建立协调机制,首都机场集团也明确表示,要举全集团之力给予支持。
为达到目标,今年初江西机场集团成立了"南昌机场千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18年南昌机场千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工作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撑、促进航线开发、强化市场营销、优化服务保障五个方面统筹考虑,梳理出112项具体工作,每项工作都明确考核目标及完成时间,责任落实到公司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争取今年旅客吞吐量先达到900万人次,为后年完成千万目标奠定基础。
今年前五个月,南昌机场完成了旅客吞吐量368.34万人次,同比增长14.91%,尤其是五月份旅客吞吐量74万人次,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9.44%。暑期已近,还会迎来一个旅游出行高峰。目前,南昌机场已经通航49个国内外和地区城市,其中新增了8个航点。今年基本扭转了几年来持续低迷的航空市场,迎来了两位数的增长。
航空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兄弟,旅游带动航空,航空促进旅游。江西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文化历史资源,"旅游强省"已经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旅游业也成为江西的重要支柱产业。江西省机场集团聚焦"航空+旅游"上做文章,与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旅游产业与民航业的深度融合;与江西省旅游集团合作成立"江西航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南昌机场航站楼设置旅游集散中心;推出"机票+酒店"产品等,这些措施使南昌机场今年1至5月份航班平均客座率高达84.5%,在全国省会机场中名列前茅。

航站楼举办茶艺表演活动
与此同时,南昌机场也加快了航线网络布局,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航空公司合作加大飞往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重要城市的航班密度。对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南昌直飞北京航班由7至8班,增加到9至10班,其中包含一班宽体机型。南昌直飞天津航班由每天1班增加到3至4班,恢复飞往石家庄的每天1班。今年还计划逐步恢复受高铁影响减少航班的至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班频次,争取在一些中远程枢纽航线引进宽体客机,增开至西宁、拉萨、北海、博鳌、丽江、揭阳、湛江、绵阳、台州等地航班。巩固港澳台航班,主攻东南亚、东北亚地区国际航班,探索开通中欧国家航线,联通"一带一路"重点国家航班。积极配合航空公司引进运力,今年共有30家航空公司在南昌机场运营,到年底过夜航班将达20架。

航站楼举办茶艺表演活动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兴起,赣江新区建设,国家一系列促进民用航空发展的政策出台,互联网、自贸区、临空经济、综合交通、航空大众化等,这些外部环境使南昌机场进入发展快车道。尽管江西在"十三五"期间将开工4条高铁,建成8条高铁,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500公里,形成南昌至上海、广州等诸多周边主要城市3至6小时不等的交通圈,但地面交通与空中运输是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只要合理规划,形成科学的立体交通网,发挥民航中远程距离运输优势,营销措施得力,江西机场集团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协力,对南昌机场2018年迈入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他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