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科研院校
开启中国民航智慧未来 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正式启用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4-01-12 14:27:00

2023年12月11日,距离成都城区约50公里,被誉为“民航智谷”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正式投运。该示范区是民航局与四川省政府“局省共建”的典范,以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为依托,示范区落户成都东部新区,对标欧美民航业最高水平技术研发机构,按照“科技创新有目标、成果应用有需求、产品测试有条件、市场推广有渠道”的要求,全力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整合行业内外科技研发资源与创新力量,建成国内领先、具备完整民航科技产业链和产业聚集特征的民航原始创新策源地、民航应用技术开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大本营、民航创新人才发展战略高地,建立亚太领先、国际一流的民航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验证基地。

投资达百亿元的示范区投运,无疑将为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注入创新活力,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以磅礴之势开启了中国民航的智慧未来。

百亿元项目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民航二所的会议室里,所长刘卫东看着墙上示范区的效果图,眼里满是憧憬与感慨。他介绍,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进行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的新纪元。1903年~2003年,民航业进入第一个航空一百年,西方世界遥遥领先。进入20世纪,从2003年开始,进入第二个航空一百年。站在世界民航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民航事业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始终努力跟跑,力争实现并跑甚至领跑。面向第二个航空一百年,民航二所作为民航科技创新事业的主力军,必须扎实推进智慧民航建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民航高质量发展。

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为推动民航科教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民航局召开全国民航科教创新大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系统提出民航科教创新工作“三出四型五基地”的总体要求。从当初的一句话到今天的百亿元工程,历时7个年头。

对于示范区项目初始阶段,刘卫东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项目启动后,我们按照民航局要求倒排工期,积极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时间赛跑,提前布局实施推进。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在2019年12月23日~2020年1月22日一个月时间内,我们争分夺秒完成了项目申报所有评审和手续,顺利获批准。这在地方政府、民航局、设计单位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我们完成了。”

据了解,示范区一期投资106.3亿元,建设用地1721亩,总建筑面积62.65万平方米,将建成16个民航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1个验证中心,包含43个实验室、108个平台和1个验证模拟机场,涵盖空管、适航、机场、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新兴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平台。

进入“十四五”,智慧民航建设成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说起示范区的投用,刘卫东的眼神中流露出骄傲和期待。他告诉记者:“示范区项目不仅是保障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也是承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行业载体。作为民航历史上对科技投入规模最大的项目,示范区的重要程度前所未有,它是民航二所的重大机遇,引领民航二所进入发展新纪元。”

建立科研创新的示范验证基地

此次率先投运的是示范区A2区总部大楼。在这座大楼的三层,正在建设中的民航生产运行全流程仿真平台格外引人注目。记者采访得知,该平台集成机场运控、航企运控仿真、3D驾驶舱飞行模拟器、RPAS运行仿真、区进塔管制模拟机等系统,将成为集空管、机场、航企等多主体空地协同环境于一体的一站式仿真平台。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具备航班运行“门到门”仿真能力的多主体角色沉浸式协同仿真平台。可以这样说,有了这个平台,民航领域的诸多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测试验证,将为提高运营效率提供极大帮助。

除此之外,示范区还将建成全球首个民航模拟验证机场,包括“雁栖天府”造型的航站验证楼、长1200米的跑道和滑行道、科技示范验证楼,主要搭建航站科技、空侧科技、陆侧科技、物流科技四大示范验证基础平台,可作为中国民航科学试验基地,承担机场、航空运输和新兴技术测试验证任务,同时可用于开展民航科普教育或承办大型科技展览活动。

示范区是民航新技术的摇篮、创新的孵化器,同时又是新技术落地应用的产业基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对布局技术研发、产业孵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示范区的平台设备和模拟机场能打造全流程运行仿真验证环境,对开展民航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新技术研究、标准规范制定和成果转化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数十家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与示范区已达成合作意向。示范区还将通过“产业+基金+园区+基地”的“四位一体”模式,招引行业内外头部企业落地,构建民航科技创新产业链生态,打造研发、实验、测试、验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发挥集聚和放大效应。“我们还将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共享的跨区域、跨行业创新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创新集聚、产业引领作用,吸引行业内外参与建设,逐步形成具有航空特色、覆盖完整产业链条的项目集群。”刘卫东向记者介绍。

筑巢引凤与人才培养双管齐下

示范区建起来了,硬件条件之下更需要软实力的支撑,人才此时显得格外重要。刘卫东告诉记者,其实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于2021年就启动了“种子计划”。

所谓“种子计划”,就是以民航二所为依托,立足示范区实验室和平台的研究方向,在全所范围内遴选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这部分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经过培养成长为满足智慧民航建设需求的年轻科技人才,为示范区建设及运行提供人才支撑,持续提升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把‘种子’培育出来,培育成‘参天大树’,培育成人才,这是一个历练、培养和学习的过程。示范区实验室‘种子选手’也代表了示范区科技创新的未来,影响着示范区建设与运行。”刘卫东这样说。

两年多来,民航二所共有44人入选“种子计划”,平均年龄33岁。刘卫东补充说,虽然说“种子选手”面向年轻科研人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岁,但遇到具体情况也能放宽;此外,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是非硕士、博士不可,人才选拔也是单位推荐与自荐相结合,但凡是有基础、有思路、有激情的同志都能参选。

每一位被选拔出来的“种子选手”在示范区建设期间都要牵头负责一个实验室,民航二所还会同时给他们配备助手、配好导师。在示范区一个个实验室筹备期间,这些“种子选手”需要全程参与,不仅需要组建自己的团队开展相应科研工作,还需要协调各方关系。可以这样说,每一位“种子选手”从示范区建设阶段就开始参与实验室规划和设计、设备设施选型和布置工作,还要谋划建成后实验室怎么运行,怎么发挥科研作用,以及需要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实验室投用后能马上担负起应有责任。

随着示范区的建成,整个民航二所的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人才招选培用也将更加精细。刘卫东向记者透露,他们从现在开始持续优化人才成长通道,建立了更加市场化、更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为青年人才创造了更多成长和发展机会。

在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记者仿佛看到了未来中国民航的样子。示范区建成投用后,必将会在制约中国民航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取得科研突破,大幅提升民航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测试验证能力,初步建成民航科技创新研发“国家队”,为示范区未来在核心技术产业、成果孵化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 通讯员雷雯静、蒋鑫)(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作家阿来在中飞院举行专题讲座
智慧机场的绿色脉动——天津滨海机场信...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技保中心开展人员岗...
民航华北空管局能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沈阳基地发动机附件...
东航研发推出飞行绩效管理平台
南航披露低能见度天气下仍能实现高航班...
伊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
南航新疆空保管理部:文明执勤 助推新疆...
呼和浩特机场安检:服务升级,温情护航...
东航技术北京分公司资深教员陈聚群:修...
民航广西监管局开办中小机场安检培训“...
包头机场开展全国消防日主题宣传活动
巴彦淖尔机场人工观测场设备升级改造顺...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250...
国门安检:强化业务技能 做好航班换季保...
东航云南公司开展航空安全员年终考核
新疆且末机场组织开展“119全民消防、生...
山东东营机场组织开展“民航知识进机关...
扫一扫,更高效 北海机场“微创新”改善...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