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登科,是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届航空运输管理硕士国际班的学生,很开心与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一起来到天津,在中国民航大学读书,感受中国文化,学习民航知识。”镜头前,来自越南的武登科说着流利的中文,站在学校停机坪上与老师、同学们交流着。谈起在中国民航大学的学习、生活,小武同学总是带着笑意。
首届航空运输管理硕士班于今年9月4日开班,招收18名留学生,武登科与其他17名留学生将在校进行为期2年~3年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该项目是中航大首个单独面向留学生开办的全英文授课硕士项目,是为亚洲、非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加强民航运输能力建设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持的重要举措。
中航大党委坚持发挥行业高校立足行业、立足高等教育的双重优势,在打造“留学中航大”品牌的过程中,搭建人才培养机制与平台的“硬联通”;在建设国际化核心师资队伍中,实现讲授民航专业知识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软联通”;在重点发挥行业高校育人作用中,做好人才与文化交流的“心联通”。
以行业特色增值“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机制 打造“留学中航大”品牌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国家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推进“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学校在机务、适航、空管和经管等民航专业特色领域的综合优势,着力聚焦打造“留学中航大”品牌。
学校于2018年、2019年先后新增通信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2023年,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开办航空运输管理专业硕士(全英文)项目,同时启动民航通信导航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留学生招生规模和生源国范围不断扩大,多年来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如交通运输专业2012届蒙古国籍本科毕业生巴雅尔在蒙古国空管局从事管制员工作;航空自动化专业2014届喀麦隆籍硕士毕业生魏杰毕业后,曾担任中航国际驻喀麦隆副代表,负责中航工业新舟60、运-12等国产飞机在非洲的售后技术服务以及运营人员培训等工作……
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在民航专业特色领域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援外培训。10年来,实施中国—东盟航空人员飞机运行性能培训、发展中国家机场管制技术培训、非洲法语国家航空管理培训、马里机务基础培训等多个精品培训项目,其中中国—东盟航空人员飞机运行性能培训被推选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服务“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需求,建立“专业技术+学历教育”的民航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自2017年成为ICAOTRAINAIRPLUS(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正式会员以来,开展多期培训,学员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民航安全管理局、东非航空学院、韩国机场集团、沙特空中航行服务管理局等单位,促进标准化航空教育培训课程建设。同时,中国民航大学还将ICAOSTP(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培训课程包)标准化课程资源融入本科机务相关专业教学,首批23名本科生完成实习项目替代,通过学习及考试获得由ICAO和学校共同颁发的课程证书。2023年,学校取得ICAOTRAINAIRPLUS金制(正式)会员资质,航空教育培训进入新阶段。ICAO标准化课程资源与学校传统学历培养体系的有机融合,开创了国际化的“技术+学历”全新培养模式,为探索民航专业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以加强内涵发展赋能品牌效应 建立核心国际化师资队伍
国际化师资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与保障。2022年7月,学校启动了首批行业领域国际化师资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与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应对未来民航国际化发展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系统地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提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教师获得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升级培训计划(TPP)课程开发员培训证书,10余名教师获得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升级培训计划(TPP)教员培训证书。
2022年10月,学校举行中国民航大学首届国际化人才技能大赛决赛,21名参赛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方向精心设计主题,通过流畅的英文演讲分享自己对于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解与感受、对涉外业务的思考与认识、对中国民航参与全球治理工作的思考和站在国际视角探索研究专业领域等内容。今年上半年,学校还与国际航协签署合作协议,首批选拔6名教师赴国际航协进行为期两年的实践访学,参与多个主要业务领域的运营与实践。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高水平国际会议,对接行业国际前沿。
在深化内涵的过程中,加强留学生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在向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切入点,多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与塑造中国形象,向留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引导留学生全方位、立体化了解中国。来自也门的阿里表示,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是,中国民航大学的教师不仅在民航专业领域的研究有很多成果,他们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会讲授一些中国知名教育家、科学家的故事,让留学生学习到更多中国智慧。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外专引智工作,“十四五”期间启动了校内外籍专家项目,专项支持教师与国(境)外专家开展国际交流、科研合作项目预研和在地国际化课程建设等活动,成体系地在航空安全运行、适航管理、人为因素、机场、航空运输经济、无人机、复合材料等民航重要领域引进近60名外籍专家。依托相关项目,学校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美国普渡大学、法国阿尔比矿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和国际航空类组织、民航主管部门、航空制造业和航空公司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不断提升科研国际合作水平,夯实创新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基础。
用文化之笔架设心之桥梁 在文化育人中讲述动听故事
文化交流是“留学中航大”品牌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学校通过组织留学生参加国际民航文化展板设计大赛、中外城市国家文化双语交流分享、“热爱我求学的城市”“你好天津”短视频大赛、国产商用飞机校园巡展、马拉松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航行业文化、天津地方文化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促进他们在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以及“一带一路”的民航教育交流,讲好中航大故事、中国故事等方面自觉、主动发挥纽带与传播作用。
喀麦隆籍留学生魏杰目前在赤道几内亚担任飞行员。魏杰表示,他非常怀念在中航大学习的7年时光。学校作为民航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他在民航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让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校期间老师们还给予了他很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他感慨道:“建议学弟学妹在校期间多参加汉语大赛等活动,这对于学习汉语、结交新朋友、更快地适应日常学习生活很有帮助。”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留学中航大”品牌也在这十年中展现出亮色。相信在逐步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下,下一个金色十年,这里将结出金色的“丝路”果实。(《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刘媛媛、黄婷袁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