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报道:6月13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民航)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的验收评审。民航标准创新基地现有成员单位123家,是民航行业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基地,也是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此次民航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实现正式运行,将有力推动民航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为民航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民航标准创新基地成员单位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验收会议。

验收会议现场

专家组实地考察
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审阅资料、听取汇报、质询讨论一致认为,民航标准创新基地在筹建期间,以“建立两个机制、搭建两个平台、培养一支队伍”为工作重点,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标准、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完成了既定的筹建任务,达到了建设方案确定的预期目标,建设成效显著,同意通过验收。

民航局总工程师殷时军总结讲话
民航局总工程师殷时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民航标准创新基地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民航标准化工作掀开了崭新篇章。民航局将对民航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多的工作指导和帮助。希望民航标准创新基地以此次评审验收作为新的出发点,充分发挥平台机制作用,扎实推进工作、统筹协同发展。要进一步夯实基地建设发展基础,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运行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把基地建设成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生态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资源汇聚平台,率先在北斗与航空5G民航应用等优势技术领域标准创新能力方面实现突破,以标准创新引领民航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贡献标准化力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讲话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郭晨光在验收前的动员讲话中指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科技创新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重要抓手。民航标准创新基地是以标准化助推民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希望民航标准创新基地坚持高点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着力从大胆开拓创新、强化资源整合、突出亮点特色、注重标准开放等方面推动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郁发言(以上图片由航科院提供)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李郁表示,民航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成果得到国家标准委和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并顺利通过验收,对于民航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具有程碑式的意义。过去的成绩令人鼓舞,未来的发展更值得期待。民航标准创新基地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强化资源汇聚,不断增强为民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标准化服务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流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切实履行好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的光荣使命。
截至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共布局了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其中34个已完成验收。作为标准化创新工作的高端平台,近年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效益不断显现,影响力日益扩大,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创新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机制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标杆示范效应。(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