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按照民航局党组《关于推进民航直属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着力点,狠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
提升干部工作科学性
为充分发挥干部在学校各项事业中的作用,突出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校党委深入分析研判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经历和气质,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做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学校先后制定《“五讲型”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为高质量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校党委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规划,修订干部选拔任用资格条件,建立了包括120余名处级、科级干部的储备人员信息库,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四化”,通过锤炼年轻干部本领,激发“一池活水”。建立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按照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教学研究类、经营管理类等不同类型,开展现职处级及以上干部、科级干部综合评价排序,根据综合评价有计划地选拔经过艰苦地区磨炼、重大任务锻炼、复杂情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
据统计,自2019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至今,累计提拔使用72名优秀干部,现有“80后”处级干部58人,占处级干部总人数的32.22%;33个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中配备了“80后”干部,占部门(单位)总数的73.33%;9个教学单位的领导班子中配备了“80后”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型干部,占教学单位总数的56.25%。
学校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考准考实、注重培育,突出爱校奉献、德才兼备的示范作用,让更多干部在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中,成为能够镌刻在学校发展史上的闪耀红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校医院负责人,杨春娟两年多来带领校医院白衣战士为学校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她在校医院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时说:“正是这份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担起责任、做好工作,不负时代、不负学校、不负师生。”
保卫部副部长邓鹏是一名“85后”年轻干部,作为学校第一版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方案、接站方案撰写专班成员,在节奏快、任务重、政策性强的工作要求下,他熟读每一份疫情防控文件和相关政策材料,十几易其稿,完成方案制订,在具体工作中锤炼了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
树立鲜明导向
选用优秀好干部
校党委坚持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树好选人用人的时代标尺,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在干事创业实践中,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师生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发掘出来、培养起来、选用起来,让干部的“好”体现在思想的“正”、工作的“实”、群众的“爱”上,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突出政治标准,校党委要求领导干部做到“懂政治、讲政治、强政治”。在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的过程中,落实党章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深刻理解党中央、民航局党组的精神,干在前、冲在前,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而努力奋斗。
突出实践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校党委在干部选用过程中聚焦民航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保证人岗匹配。2021年,围绕学校学科生态体系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完成新成立学院、部门(单位)干部聘任调整32人,完成3名特聘学术院长的政治把关和聘任,抓实换届干部的“强基赋能”,通过目标凝聚、方向共识、谈心谈话等方式促进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融合,推动学院、部门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学校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博担任学院党委书记。该学院有明显的学科专业优势,是冲击一流学科的主力军,但也处于资源融合的“阵痛期”。面对挑战,张博选择迎难而上。按照学校“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的工作思路,他采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学院一线,了解师生诉求,发挥干部作用和党组织作用,在较短时间内促进了学院内部融合。
“在中国民航大学发展的坐标系上找准定位、瞄准方向,肩负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坚持立德树人,严于修身用权,积极投身工作,致力于学校发展,做一名新时代党的好干部。”同样新任职的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齐麟在干部培训中讲述了对新时代好干部的理解。
完善多元培养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
中国民航大学以党校建设、挂职锻炼、学习沙龙等多元方式,提升干部综合能力。通过组织开展党校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培训班、新任职干部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党性教育新基地,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标杆。依托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线上培训等方式,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履职能力、行业认知水平。将党史作为党校必修课,将党性锻炼作为必要的实践课,为全体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充足履职尽责之“电”、加满久久为功之“油”。
整合各方资源,凸显行业特色,打造培训品牌。主管校领导亲自审核培训课程规划及授课人员名单;学校邀请中央党校、民航局党校、天津市委党校专家,结合当前最新理论、国内外时政、行业发展动态对干部进行辅导;依托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聘请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师、智库教授作分享交流;创建“学史力行”红色沙龙,搭建校内外干部交流平台,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青年干部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海丰说:“年轻干部不应自己绘制晋升路线图,而是要主动挺起脊梁、冲锋在前,要在实践尤其是大事、难事中彰显担当,在逆境中敞开胸襟。”
拓宽挂职锻炼渠道,校内强化机关与基层互通,校外突破地方区域壁垒,架起学校与民航局之间的桥梁。校党委着力开阔干部视野,提升年轻干部把握局势、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调到民航局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锻炼的刘芳洋表示,在实践锻炼中,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格局,能够从整个行业发展甚至更高的站位出发,思考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审视不足,挖掘潜力。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挂职的杜鹏程表示,通过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交流,深化了对党中央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理解,拓宽了纪检监察工作思路,提升了监督执纪业务水平。
严管厚爱强监督
实现教育管理常态化
校党委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持续打造严管厚爱相结合的干部管理监督新常态。按照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原则,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敢于刀刃向内,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在选拔干部程序中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制度,通过强化培训辅导、审核把关、严明工作纪律,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质量。
通过组织约束、深入调研、谈心谈话、校内巡查等方式,强化干部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的意识,让干部在崇廉尚实的氛围中牢牢把握学校发展机遇,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做奋力奔跑的追梦人。
高庆吉是中航大(天津)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学校2022年工作会研讨时表示:“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闯将’的创新精神,需要‘干将’的实干精神,更要有‘廉将’的慎独精神。”
2021年,学校提拔使用校管处级干部24人、调整交流37人,提拔使用校聘机关科级干部7人、调整交流11人。积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免职13名处级干部、4名科级干部。着力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外送培训162人、挂职锻炼5人、校内培训48人。
中国民航大学将持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唱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强音,淬炼新时代好干部,涵养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建设新篇章筑牢更加坚实的干部队伍基础。(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