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科研院校
山东滨州学院:厚植航空文化引领特色发展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12-16 16:04: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王云晓 报道:运五战斗机和波音737—300教学科研平台分列在工科楼两侧,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机场运行与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直接将课堂搬上飞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切实提升着学生的专业技能。山东滨州学院党委书记刘春华说:“艰苦创业铸就学院根基,砥砺奋进谱写航空新篇。学院不断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构建航空文化体系,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着染航空校色

校园景观作为大学文化的直接表达,承载着彰显文化自信、传承大学之道、培育核心价值的文化使命。

在滨州学院知行中路上,“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 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 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36字的当代民航精神在蓝色雕塑中熠熠生辉,自然之美与航空文化的完美融合,激励着该校师生为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良好的校园视觉文化和环境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趋向。学校将航空文化巧妙融入学校标识,“航空蓝”成为学校的校色,广泛用于学校媒体、海报宣传等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

深耕学术土壤

近日,滨州学院艺术学院李金生老师团队申报的美术创作项目《天宫筑梦》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评审。项目将以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技法表现,描绘举世瞩目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学校不断深耕学术土壤,营造浓郁的航空文化氛围。《从“羽人、飞天”看中华审美文化传统中的飞翔意象》《“红色经典”美术批评价值生产与话语传播研究》获准立项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加强与国内外航空类院校、企业的学术、文化交流,承办山东省通用飞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等;在学报开设《航空科学与工程》《航空文化》研究专栏,为校内外专家学者提供探讨交流的学术平台;积极打造航空大讲堂等学术交流特色品牌,邀请航空科技、人文、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杰出人士来校交流,帮助师生开拓视野、激荡思维、启迪心灵。

厚植航空基因

滨州学院将航空文化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厚植航空基因,引领学生让青春在为中国梦、航空梦、个人梦的奋斗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围绕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学校加强专业顶层设计,强化课程建设,将航空文化、价值引领、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培养出一批批“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优秀飞行员,现如今500余人成长为机长;大力推进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中融入中国航空人壮志凌云的奋斗史、中国民航事业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等元素,达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航空通识教育,先后开设10余门通识选修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航空航天基本知识,了解航空航天技术最新发展趋势。

学校积极搭建第二课堂平台,打造校园航空文化活动新亮点,使学生认识、了解、走进、热爱航空,培养科技精神、航空意识和创新意识,厚植航空报国情怀。

开展航空科普

暑期,滨州学院的航空报国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进滨州市实验学校和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为小学生讲解无人机的诞生、功能、未来发展方向等,并指导制作航模,为孩子们播种下美丽的航空梦。

滨州学院主动肩负起引领航空教育发展和传播航空文化的重任,将航空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波音737—300教学科研平台、微型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实验室、飞行模拟实验室、机场运行实验实训中心等,多次组织举办大型科普教育开放日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航空;开展航空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志愿活动,为青少年普及航空知识。

责任编辑:sunwenjin 000
推荐新闻: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拓宽多元化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打好反诈“预防针” ...
“西云数据”助力航旅智变 数据科技重塑...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