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一曲《凤凰花开的路口》的清唱声在千禧湖畔响起,来自合唱团的2020届毕业生范浩然的思绪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穿越在数年的大学生活片段中,如她一样还有许多毕业生用歌声告别母校,纪念灿烂的大学时光。这些都是近日,学工部、校团委、校学生会联合开展“趁年轻·去追梦”毕业主题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毕业原创歌曲展播的一环,学校还通过设立立体字文化景观、征集毕业文化作品等活动,将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结合,营造爱校荣校氛围,让毕业氛围不减弱,情感不褪色,让毕业生在创作中不留遗憾。

设立文化景观,解锁美丽校园。5月20日,校团委在校园增设了“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严实·向上”“I❤CAUC”“追梦·筑梦·圆梦”等校园立体字景观,这些立体字既有伴随了学生成长的校风、学风,也有对母校浓浓的情谊,还有作为新时代追梦人的青春宣言,通过文化景观的打造,着力构建环境育人的新载体。毕业生们纷纷驻足打卡拍照留念,记录下大学时光关于中航大的青春印记。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毕业生宫思彤说:“离校之前看到学校标志性的景观处设立了许多合照牌,让我想起了入学迎新时的游园打卡,四年的时光匆匆,合照牌上的内容也都是我们的心声,我们在中航大追梦,逐梦,圆梦,无论何时我们都会深爱着母校,我们人生的黄金时代永远有母校的影子。同时我们也将铭记校风、学风,在今后的人生路中也要用它严格要求自己。”
征集校园时光记忆,记录青春过往。大学时光关于老师、同学的的一些流行语具有时代风格,是青春记忆里文化符号。校团委开展了“时间的故事”毕业主题vlog”征集、三行情书征集等活动,引导毕业生们梳理自己的青春过往,记录校园时光点滴,寄存回忆、展望未来。
“不必开口告白,我将温柔按时间积分,得到了你羞于说出口的答案。——《高等数学》”“你的名字,就是在我世界遨游的,第十种航权。——《民航概论》”“6月我们微笑道别,各自奔跑;而我的心里,悄悄发布了一场雪情通告。——《航空气象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毕业生臧云程用大学时期的课程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对母校的告白与祝福。
“原本我们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您让我们成为向量寻找梦想”,外国语学院毕业生杜文卓用一首三行情诗献给老师,感恩四年的教育和陪伴。
在“我为母校献一计”征集活动中,毕业生们留下了“希望学校继续增加实践课程”“公寓增加晾衣架”“增加礼堂等大型文化活动场地”等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建议20余条,期待学校未来更美好。
发挥余热,再为丰富母校校园生活贡献一份力。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是很多大学生都有过的美好经历,2020届的毕业生在离开母校之际,选择“站好最后一班岗”。

“我送过三届团长毕业,也见到过三届团长都在毕业典礼上继续手持相机、笔、本,在毕业典礼上完成大学最后一次采访任务。今年轮到我们了,虽然不是毕业典礼现场的新闻,但我们依然会坚守到最后一刻。”融媒中心大学生记者团团长潘致伊与社团内迎接毕业生,自返校以来完成“毕业生返校生活Vlog”“毕业生寄语”“师生热议两会”“2020届的我想对2020级的你说”等一系列融媒体报道,为浓厚毕业季氛围做好正向引导。
校学生会副主席车昶在大学期间完成“校园创意产品定制”的创新创业项目,并注册成立公司,其团队设计制作的“航大喵”成为校园内网红产品。“虽然我离开学校了,但是公司会交给学弟学妹们运营,只要你有创意,我们就会帮你实现!”车昶如是说。

此外,校园歌曲是最易于存储和传播的一种文化载体,也是校园文化非常好的展现形式。毕业季期间,校团委收集整理了从2014年以来学生自编自创的校园歌曲进行集中展播,歌曲用歌词记录校园每个角落,用旋律承载青春的美好,让更多的毕业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空乘的队伍出场总是全场惊艳/飞行的帅哥阳光四射魅力无限/每当课间自强桥上人头攒动/桥下的司机开车抬头望天......”这首《干杯吧,中航大》是2014届毕业生的代表作,歌词直观生动地叙述了中航大的校园生活,勾起大家共同的回忆。《下一站,民航大学》《以南往北》、《四季》、《等一个中航大》、《海棠树的回忆》、《在文宣》、《一个家》等众多优秀校园音乐作品,记录下大学时光的掠影,表达心中的希翼,温暖清新、动人深情。(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红叶、李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