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与同行讨论网课事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空管学院应用气象学专业原来的教学计划。空管学院应用气象学党支部的教师们在校级领导,教务处以及空管学院领导的指导下,迅速建立应急方案,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手段,将学生所要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屏幕传递给分散在祖国各地的应用气象学专业学生。

应用气象学党支部教师直播教学
空间距离让大家不能线下见面,但是没有隔断支部党员教师们心系工作、心系学生的热情。远在东北的杨朝虹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到达天津的情况下,跨越千里,自驾返回天津。家住北京的武凯军,寒假刚喜获千金,即与其妻女从北京租车来到天津的租住处,开始了网课的新征程。疫情以来,面对应用气象专业学生的焦虑、恐慌,系党支部书记台宏达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学生关心的就业形势、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课教学、照顾家庭、关爱学生,台宏达总结说:“航空气象系教师们兼顾工作生活,尽全力做好每一份应做该做的事。”

刘海文教授利用钉钉直播教学《天气学原理》
对于应用气象学这个新建不久的专业来讲,应用气象学党支部克服了人员少,“家底薄”等困难,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兄弟院校联系,利用直播、录播、慕课、超星、钉钉、微信群、QQ群等多种教学平台,备课、准备习题、给学生发送电子教材......保证学生有课本、上好课,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系里教师们常说:“世界上的水是相同的,中国的气象专业是一家人。在支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有困难一起解决,有问题一起想办法。”

任课教师在微信群进行答疑
在忙教学的同时,应用气象学党支部教师也不忘科研,教师们在去年冬天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疫情期间难得的居家办公时间,积极准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材料,据统计,今年已撰写基金申报书6份,发表SCI论文1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10余项。
由于大气运动具有复杂性,面对不能面对面教学的困难,气象系教师使用多种手段,自己制作资源或使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卡通、动漫以及各种视频教学资料,使得远在千里的学生,能够透过繁杂的数学公式来洞悉大气的风云变幻,刘海文教授还在《天气学原理》里结合了每日天气的分析与讲解:“要将中华大地每天发生的主要天气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让课本上的知识充满生命力,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气象这门看似深奥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刘海文常常说:“党员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落在工作上就是把创新思维用到教学中。”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思维在支部教师中间蓬勃生长,形成了越来越多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应用气象学专业师生都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气象知识,引导广大学生关注气象。疫情期间,空管学院应用气象学专业师生依托“空管青年”公众号,组织了“世界气象日网络知识竞赛”,全校共有957人参加此次网络活动,活动得到“天津市气象学会”的关注和支持。
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应用气象学党支部教师已经熟悉和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逐渐摸索出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曾担心因为疫情不能按期返校而耽误学业,应用气象学党支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在线讨论、课下自习等多种形式巩固知识,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行动起来投入学习之后,学生也逐渐消除了之前的担心,学生们反映:“以前我们更多是依赖老师,而现在,通过网课,通过老师们的引导,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更高了,管理时间的能力也更强了。”
做好过程,还要关注结果。应用气象学党支部新学期开设的在线课程数量是空管学院各系室中最多的,系里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共同组成教学检查组,对应用气象学专业的所有开课课程进行检查,确保教学质量不因特殊时期而有所下降。检查组采用线上跟随听课、“微信+钉钉”巡视等方式,平均每人每周检查5门课以上。检查组时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并指出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在检查组的认真工作和严格要求下,教学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效。
在线教学隔着屏幕,与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不足,检查组及时指出该问题。教师们在随后的教学中时刻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通过直播、答疑、提问、留作业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互动。气象系主任傅宁说:“磨合之后,发现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在检查组的建议下,教师们建立各类课程讨论小组,分享教学经验,逐步优化教学设计。
自觉、自发、自律,是应用气象学党支部全体教师进行在线教书育人的主旋律,他们始终秉承“共产党员理应担当”的信念,在疫情期间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把人才培养质量牢牢放在心上、握在手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纵隔千山万水,共助桃李芳菲。(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岩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