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徐文君、冯玉莲 报道: “反推系统排故”教学是飞动专业的《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培养大纲中的一门实践项目,本次网络授课也是该项目首次面向本科生进行教学。由于该项目没有以往教学经验的积累,相比于其他教学项目,该项目的线上教学难度更高。飞机教研室教师杨军迎难而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规划,带头开展好“反推系统排故”网络教学工作。

杨军为在线教学做准备
精心准备,积累丰富素材为网络教学奠定基础。近几年,杨军想在前、干在前,持续开展“反推系统”实验室建设和“反推系统”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他对反推系统的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控制规律等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B767反推实验装置的开发,在实验室环境下重新复现了反推系统正常工况和故障工况,与航空维修一线完全接轨。尤其是通过反推系统教学项目的开发,他制作了覆盖全机型的反推系统案例及相关视频,绘制了详细的反推系统工作原理图,并积极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收集反推系统典型的维修案例、经验以及反推排故教学视频等。这为反推系统的教学积累了大量教学素材,他前期深厚的积累,精心的准备为教好“反推系统排故”网络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变思路,设计网络教学方法替代实践设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开启线上学习模式,无法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室设备进行实践,这给网络教学的实践教学部分带来很大困扰。针对这一情况,杨军积极转变思路,寻找类同主流机型,通过图片、网络视频、虚拟VR飞机和公众号案例的方式进行教学。杨军发现,B767反推装置与目前主流B737NG飞机反推装置完全相同,因此他在原先教学规划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的课件、随堂测试题和视频资源。以B737NG机型反推装置为主讲述其构造、控制和指示,随堂测试题采用观看相关网络视频进行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杨军精心选取视频,使视频中所提供的维修实践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其核心的施工过程学生返校之后还可以实际操作。他通过短视频和工卡指导学生实际实训过程,如“发动机整流罩的打开与关闭例行维修实践”,网络环境下提供各类机型该维修实操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学生可以对照AMM手册施工要求熟悉其操作过程,返校后再次进行实作。

杨军自绘制的反推系统原理工作图
新颖的教学方法并非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它们来源于杨军日复一日的学习和探索,“平时我就喜欢琢磨我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类型的问题,留意其他老师的优秀经验,再进行创新。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党员更要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服务好学生们,培养他们成为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杨军如是说。
设计标准教学环节,让FIM故障隔离程序可视化。为了让学生获得标准化的维修训练,杨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B737NG全景部件与识别VR系统,让学生在虚拟飞机上找到反推相关的部件并截图上传代替实验室设备。对于反推系统故障检测、故障保留和故障隔离等维修工作,杨军以波音公司出品的反推排故教学视频为蓝本,设计了测试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查询手册,制订故障隔离流程图,深入理解每项维修工作的实际意义。
精细化管理,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在课堂管理上,杨军充分利用雨课堂的数据统计功能,将数据统计精准到每名学生,对学生课堂上课件和视频的观看情况、随堂习题以及考试试卷的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杨军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授课的内容、方式和进度。通过对一个月以来学生的试卷分析,即学生整体的答题时间、正确率和答题结果统计,学生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在线教学取得良好。

杨军分析学生试卷
通过一个多月的网络教学实践,杨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对教学进行改进,他圆满完成“飞机燃油系统排故实习”和“涡扇发动机反推系统实习”两门实习项目的网上教学任务,网络授课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在网络教学之外,杨军克服家有2个孩子的困难,主动组织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与3+1试点班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的课程开发工作。作为工会委员,除认真完成中心工会各项任务外,还整理撰写飞机教研室线上教学典型事迹和案例,收集员工抗疫优秀作品等,和教研室教师们一道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兢兢业业的笔耕不辍、教学不怠,带好一个头,站好一班岗,树起一面旗,杨军用实际行动,让党员先进性在教学一线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