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稳中求进是民航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总基调。“稳”是要坚守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三条底线”,“进”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生动展现民航各单位坚守安全底线、强化安全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绩,自今日起,中国民航报与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联合开设《筑牢安全之基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栏,为全行业搭建沟通交流、互为借鉴的平台,凝心聚力,共建民航强国。

5月18日傍晚,B-3643机组克服了航路雷雨天气,几经周转,终于抵达泸州云龙机场
5月18日,微凉的清风吹皱了长江水面,刚下过雨的四川泸州城弥漫着温润清新的气息。
城北,龙马潭区,泸州云龙机场。
34.6米高的管制塔台与航站楼已接近完工,远处的驱鸟车不时传来声声炮响。
18时43分,天空彻底放晴,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2800米长的跑道上。
18时48分,云龙机场照明灯亮起,机场职工们扯起了预祝飞行校验圆满成功的横幅,所有人向西方翘首以盼。
18时53分,西方天空出现了3盏黄色灯光,并迅速向机场靠近。
18时55分,飞行校验中心的一架塞斯纳奖状560飞机俯冲而下,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降落在云龙机场,在崭新的跑道上印下了第一道轮迹。
泸州云龙机场相关设施设备投产校验工作开始。
“飞行校验,要保证每一项参数准确无误”
根据中国民航相关规定,所有新建民用机场在通航投运前必须按照工作程序和流程进行投产飞行校验,之后才能申请模拟机试飞和飞机现场试飞。
新机场的投产校验,也被形象地称为“开辟天路”。
一座新机场的飞行校验内容一般包括仪表着陆系统(ILS)、甚高频全向信标/测距仪(VOR/DME)、助航灯光系统、飞行程序、甚高频通信系统(VHF)等。对泸州云龙机场而言,校验机组将主要检查、校准与评估机场的导航、通信、监视、助航灯光等设施设备,验证相关飞行程序。
“如果没有完成相关设备校验,机场运行标准必须满足5000米能见度和1500米云底高。导航、助航等设备经过飞行校验后,能够大幅降低机场运行标准,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都会提高。”飞行校验中心运行部飞行性能室负责人边振霄说。
“油量够了吗?”“先飞VOR了。”“现在申请开车!”
在紧张有序的对话中,4名校验机组成员登上飞机,准备对VOR科目进行校验。
副机长贾哲开始逐项念出驾驶舱各项准备工作,机长张号一一进行核对,校验员殷飞紧盯着校验台上的各种数据,机务邓向辉认真填写着飞行记录本。
飞机在引导车的带领下缓缓滑向跑道并最终升空。在以全向信标台为圆心的上空3600米的地方,飞机开始作360度、直径50公里的圆周绕飞。
此次测试的VOR是一种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通常与测距仪同址安装。它们负责给飞机提供相对信标台的方向和距离信息,这样飞机的位置就可以被唯一确定下来。
殷飞手中拿着一张云龙机场测绘示意图,上面用圆圈标注了各个信标台的位置,旁边写满了设备供应方提供的数据。
“校验飞机安装了一套独立的定位系统,可以计算出飞机相对信标台的方向和距离。校验飞机会同时接收到信标台发来的甚高频段通信信号。校验工作的核心,就是将飞机自身计算值与信标台发来的设备值进行比对,确保每一项参数准确无误。”殷飞说。
校验台的一块屏幕上出现了两条心电图状的绿线,分别是信标台发来的方向和距离与准确值的偏差曲线。在飞行过程中,它们始终处于容限范围(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

随机机务在酷暑中进行航前检查
“飞行校验,要为航班排除所有不安全因素”
“下滑校飞3643!”“报一下1号机数据!”“1号机下滑角下调0.1度,其他设备不要动!”
校验飞机正在对机场仪表着陆系统进行验证。仪表着陆系统,也被称为盲降系统,是最耗时、飞行难度也最大的校验科目,需要飞机反复进近、超低空通场飞行、复飞。
校验飞机从西南方向的高空慢慢靠近云龙机场跑道,开始朝向东北实施低空飞行。在距离跑道大约80米时,飞机再次拉起,重新回到高空中。
在飞行校验的过程中,记者几次因为连续俯冲、拉升和剧烈的颠簸忍不住要呕吐。但对贾哲和张号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在陌生的机场开辟航路,习惯了成为保障机场安全运行的先锋。
“一开始我们也会吐,都是拿着盆子去接。”张号说。
“飞机在空中是如何下降的呢?”张号就盲降进行解释,“一般来说,采用3度的下滑角下降是最平稳的。我们要飞出最安全准确的下滑角,今后下滑信标台会按这个标准给民航客机发信号。”
“刚才是3.1度!”通过对讲机,殷飞向地面工作人员报告。
云龙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在机场南侧的塔台内,塔台管制员张旺时刻观察着空域情况,并与机组成员及时沟通。
经过近20次反复飞行,校验机组得到了完美的验证数值。
殷飞开始查看手中的标准仪表离场图,他将校验飞行得到的数据与图上标注的一条编号为YBN-01D的离场线路仔细对比。“这是飞行程序设计部门设计的一条从泸州飞往宜宾的航路,我们要验证它是否安全可行”。
“飞行校验的目的就是检测飞行程序的合理性。通过飞行校验,可以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于飞行安全的因素,使航班运行更安全。”边振霄说。在距飞行校验开始还有3天时,边振霄就来到了云龙机场。他发现机场的围界没有完全封闭,马上向机场方提出了这个问题。经过整改和检查,云龙机场的各项条件满足了相关要求。
“我们要飞出设备的告警红线。”张号打了个比方,“在这个阈值内,就是安全的航路。”

执行盲降校验科目的飞机低空掠过跑道
“飞行校验,要为新机场这张白纸写好安全”
泸州地处长江和沱江两江交汇处,地形复杂,多为河谷、丘陵地带。
泸州没有客运铁路。长期以来,民航铺设了泸州对外连接的“天路”。
2017年10月,为保证净空安全,泸州原有的蓝田机场取消所有民航航班,进入全面停航状态。
“每天都盼着新机场早日通航。”泸州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漆会强说。据了解,目前泸州云龙机场航站楼外幕墙工程已完成90%,室内装修已完成60%,跑道、站坪、助航灯光等项目均已竣工。此次飞行校验结束后,云龙机场计划在6月中旬试飞,6月底完成行业验收,7月下旬正式通航。“而飞行校验是新机场通航的关键一环”。
“做一名校验机的飞行员,除了飞行技术扎实外,还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最新的设备知识。”张号说。
“在新机场飞行校验中,任何一个项目中途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都需要重新进行校验。”漆会强说。受降雨、设备故障等影响,云龙机场的校验时间比计划的长。
“新机场就好比一张白纸。”贾哲说,“所有设备都要经过校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017年,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安全飞行10078小时,同比增长3.9%。这也是飞行校验中心自成立以来,首次年飞行突破10000小时。“飞行校验中心各部门通力配合,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圆满完成了全年保障任务。”边振霄说。
明年,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将迎来自己30岁的生日。从1989年至今,从南海岛礁到极北漠河,中国的每一个机场都留下了飞行校验人的足迹。
8天,近20个科目,泸州云龙机场相关设施设备投产校验工作最终完成。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两个月后,第一批民航旅客将抵达泸州云龙机场。距离他们到来的日子近了,更近了。(《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仲超)

校验飞机在全新的泸州云龙机场跑道上留下了第一道轮迹印(以上图片曾骞/摄)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6月1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