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通讯员刘巧莉、李岩松 报道: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作为中南地区航空气象服务枢纽,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提升气象服务“准确性”与“实用性”,努力推动技术升级、服务分层、流程优化,逐步构建起“技术+服务+协同”一体化气象预警服务体系。
2024年,中南地区持续面临冰冻雨雪、系统性强对流、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挑战。其中,广东前汛期雨量和暴雨日数均破历史纪录,白云机场雷暴日数达64天,中等强度以上降水日数达121天。有赖于一体化气象预警服务体系,气象中心全年共发布机场特殊天气报告694份、机场警报及终端区天气预警1465份,从容保障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极端的4月份强对流天气,成功应对自2008年以来最强冰冻雨雪灾害及8个台风侵袭。
以技术升级驱动精准预警
在过去,民航气象预报主要依赖预报员的经验,如同“老工匠”凭直觉雕琢天气。然而,天气的复杂性让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也时有犯难。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着力推动气象预报从“经验主导”向“算法+人工智能”飞跃。先进的计算机模型和人工智能像智慧的眼睛,穿透云层,解析天气的每一丝变化。它们不仅能提高预报的精确度,还为极端天气预警注入了新的效率和活力。
气象中心2024年首次引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达85种释用产品,实现了对未来72小时的逐时精细化天气预报,显著提升对高影响天气的临近预报能力,进一步升级“最后一公里”的预警精准度和可靠性。
气象中心还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利用AI驱动模式优化台风路径、台风眼位置和强降水等极端事件预测,为民航防灾减灾和应对极端天气体系注入“智慧动能”。
气象中心还从根本上对气象数据结构进行革新,实现了“单一数据源”到“多源立体感知”的跃升。气象中心通过集成卫星遥感、气雷达组网、风廓线雷达组网、机场地面加密自动站以及激光测风雷达、闪电定位预警系统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陆-空一体化数据资源库。海量数据必然带来传输速率问题,气象中心积极运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优化网络链路、改进数据流程、减少传输延迟,进一步提升短临预警时效性。
数字化的“技术升级”,让气象“老工匠”的丰富经验得到充分发挥,气象预报效果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升级”。气象中心实现了对高影响天气的监测能力和模式订正效果的显著提升,尤其在雷雨季节,精准预警时间可提前30分钟以上。
以精细服务赋能精准预警
传统的气象预警就像是一场大合奏,所有民航单位都以相同的“预警”曲谱为决策依据,缺少了适配每一位“乐手”需求的独立声部。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推动气象服务从“统一预警”到“定制供给”,正是为每一个民航单位量身定制气象“乐章”,确保每个“音符”都精准和谐。
气象中心根据管制、机场、航司等用户运行需求,为其在战略阶段、预战术和战术阶段提供差异化的预报预警产品。面向不同用户,制作发布MDRS概率预报、终端区天气预警、重要天气区域预警等产品。针对不用时间阶段的服务需求,以季、月、周、日、小时、分钟为尺度制作发布季度气候预测、月度天气趋势、一周天气趋势等产品。用户可以通过“中南民航气象”小程序、航空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多元融合显示系统进行展示,实现“定制供给”的个性化订阅服务。
气象中心还推动气象服务从“单向发布”到“交互闭环”。根据中南管理局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工作要求,气象中心依托“中南民航气象”小程序开展用户意见、需求常态化收集,定期与航空气象用户召开业务交流研讨会,聚焦用户意见进行面对面反馈。建立气象顾问制度,根据用户需求及业务特点,选派相对固定人员,与用户建立常态化联系,做到用户需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建立珠三角联合天气会商机制,协同提升区域预警发布质量,确保预警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
以流程优化支持精准预警
气象预警再精准,也要靠科学高效的工作流程才能确保落地见效。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精心雕琢气象服务工作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效率。
气象服务实现从“文字单向输出”到“图像沉浸式交互”。在气象服务产品推送方面,气象中心自主研发的“中南民航气象”小程序支持订阅信息方式,从短信的运营商通道排队发送到小程序专属网络传输,使预警信息的触达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信息以可视化预警图标、动态云图和雷达产品图等方式呈现,也有效提高了用户对预警信息判断的准确率。在气象服务讲解信息传递方面,气象中心充分应用智慧屏同屏异地交互功能,建设智慧屏远程气象服务系统,在气象、管制、运管委等运行现场部署,优化了原有天气讲解服务模式,预警信息传递效率提升约40%。
气象预警实现从“单点防御”到“区域联防”。气象中心持续参与亚洲危险天气咨询产品会商、SIGMET协同等跨区域危险天气协同,多年来有效应对强对流、台风、颠簸和积冰等航路危险天气。此外,气象中心派员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暴雨、低能见度、风切变、冰雹等极端天气工作组,参与编制相关技术指导材料;积极在国际民航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等分享航空气象服务经验,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建设,促进预报预警技术的提升。
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是争当建设“世界一流空管”领头羊的关键能力。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将进一步强化在技术革新、服务创新、流程更新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气象服务“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缩小预警差距、守护民航安全而不懈奋斗。(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