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空管发展在提速,影响力在提升,国际合作愈发重要。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民航空管系统外事工作会议上获悉,民航空管系统已经初步构建了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合作新格局,外事工作进入发展新阶段。未来,民航空管系统将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积极稳妥发展多双边合作关系,有力维护中国空管的国际权益,持续提升中国空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空管开放发展基础扎实
中国空管的开放发展以及国际合作质量如何,不仅影响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水平,对国际民航界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离不开近年来中国民航空管快速增长的体量和快速提升的发展品质。
统计数据显示,在保障量方面,2018年,民航空管系统保障航班起降突破1000万架次,保障航班量已经超过欧洲的1/2、美国的1/3。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去年空管原因导致的不正常航班数占计划数的比例下降至0.45%,全年航班正常率突破80%大关,基本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在设施设备和新技术应用方面,经过几个5年计划的建设和发展,在硬件设施上已经与欧美处于同一梯队,在技术上呈现赶超态势,部分关键设备已经打破国外垄断,在某些新技术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如继美国和加拿大后构建了全球第3个ADS-B监视网络,全球第2个成功开展4D航迹试验飞行,数字放行率超过欧洲。
当前,北上广机场的运行繁忙程度已经让国外同行叹为观止。随着未来我国运输量的增长,空管安全压力持续加大,运行环境日趋复杂,将面临许多国外同行不曾遇到的新难题。特别是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实施、世界级城市群和机场群建设的深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空域优化、大流量运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双枢纽”“一市两场”的高效运行等,都是中国民航空管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成功经验将对国际空管界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空管正在迈入世界一流空管行列,应该也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有责任在国际民航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规章标准技术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国外空域专家曾经表示:“只要能解决眼前的中国空管运行问题,就能解决未来的世界空管运行问题”。
民航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说:“这对中国民航空管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一方面,国外的先进技术理念拿来就能用将成为过去;另一方面,中国民航空管所拥有的特殊发展环境、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向世界民航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供了可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有能力去引领世界空管的变革,在规章标准、技术应用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确实如此。作为国际化、全球化属性明显,在航行规则、技术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率先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行业,民航空管系统的开放发展对建设“四强空管”、服务民航强国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民航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上,大部分议题都与空管有关。可以说,民航空管系统的开放发展已经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还深刻影响着民航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向。
为此,民航空管系统今年将从着力提升中国空管国际地位、增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空管事务的影响力、提升对外合作的含金量、提升外事工作质量与水平等方面发力,开创新时期对外开放新局面。
据介绍,民航空管系统将精心选派业务骨干参与国际民航事务,不断开阔空管人员的国际视野,熟悉并掌握国际民航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积极参与全球空管规章标准制定,提升议题引导能力;加强与国际航协、机场协会、飞行员协会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协作,最大程度争取全球航空用户的信任与支持,进一步扩大中国空管的“朋友圈”;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空域优化、管制运行、通信导航、新技术应用、人员交流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积极为业务部门搭建交流平台,巩固常态化交流机制,推动改善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运行环境,提升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有的放矢地开展援助性建设和培训,承担好大国空管的国际责任。
此外,民航空管系统以务实合作为宗旨,倡导高质量技术交流与合作。精准对接空管主业发展需求,科学制订各阶段外事工作计划,充分利用中美ACP、中欧APP合作项目以及与波音、空客、泰雷兹等企业的合作平台,不断巩固前期合作成果,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空管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向民航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理念、技术标准的同时,努力推动中国空管的技术、标准、设备和服务输出。
重点推进成绩斐然
近年来,民航局空管局党委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早在2016年初,民航局空管局就系统谋划了五项战略任务,将开放合作与持续安全、创优服务、协调发展、人才兴业并列为“五大战略”。
目前,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国民航空管重启了与日本、韩国空管高层会晤机制,深化了与蒙古国、俄罗斯、朝鲜、越南、缅甸、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在管制移交、风险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沟通协调,深入开展专业技术、管理咨询与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为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开展管制、气象培训和基础设施援建,组织参加中蒙俄三国空管交流暨足球友谊赛,在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中最大程度实现了互利共赢发展。
民航空管系统在中美ACP和中欧APP两大合作框架下持续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完成西安空域容量评估、上海地区空域和地面优化、量化天气影响、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等合作,以及流量管理、军民航国际合作、通用航空和空域分类、防跑道侵入、交叉跑道运行等技术交流,对空管安全水平和效率提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此外,民航空管系统不断巩固和发展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会商机制和高层互访机制。一系列惠港惠澳政策有力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
持续努力带来了中国民航空管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目前,民航空管系统正式加入全球民用航空航行服务组织(CAN?SO),积极参与世界空管大会、亚太地区空管会议等各类国际事务,在国际民航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推荐多名专家和技术骨干赴国际民航组织总部、分办事处任职和借调,选派专家持续参与各分组工作,并多次承办重要国际会议;建设亚洲航空气象中心,不断增进与国际航协、国外航空公司和主要机场的交流协作,在为全球民航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也为中国空管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通过各类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工作组和专家组的锻炼,民航空管系统发现、培养、储备了一批精业务、善交流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全系统共有8人参加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超过14人拥有国际民航组织借调经历。2018年,经民航局考察遴选,民航空管系统40名人员入选首批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储备库,占入库总人数的21.4%。(《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芳芳 通讯员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