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空管
“互联网+”打造空管智慧课堂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08-02 11:12:00

2018年1月19日,民航局空管局职工网络大学(以下简称“网络大学”)正式开学,面向民航空管系统全体职工开展在线教育,标志着“互联网+教育”在空管落地。半年多来,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给空管职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变革,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不断提高。

让教育跨越时空阻隔

2018新年伊始,值守在内蒙古雅布赖导航台的张永文一边在电脑上听着党校的课程,一边认真做着笔记。对于“买本书都要去120公里外”的雅布赖地区来说,在网上听课十分方便。

雅布赖导航台距内蒙古空管分局1100公里,参加学习对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曾是一种奢望。但网络大学的开通实现了张永文的梦想,如今,以台站为家的张永文把自己的时间概括为3个1/3,1/3在值守,1/3在课堂,1/3在生活。在他看来,网络大学将他从“沙漠”带了出来,带向了北京,带向了世界。同一时刻,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海青、云南耿马、新疆莎车、海南三亚……民航空管系统400多个台站,近千名“值守人”,也在网络大学的课堂上学习着他们喜欢的课程。

民航局空管局局长、网络大学校长车进军开设了《做新时期合格空管人》的课程,内容是帮空管职工解答职业发展中的疑惑。“我非常喜欢这门课”。新疆莎车导航台职工刘文利说。这门课让他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与在教室内教学这种“固定”的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大学赋予了教育更多的灵活性。在工作之余、生活之余,空管职工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终身学习”“知识为了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原来学习只是为了‘谋饭碗’,现在学习是为了‘追梦想’。”云南耿马导航台的查建勇由衷感慨道。他说,自己非常期待下一期的课程,也期待网络大学早日从电脑端“在线学习”到手机端“移动学习”迭代升级。

围墙被“推倒”,课程被“定制”,作息更“灵活”。网络大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资源限制,在网络上搭建起空管职工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三维空间”。

根据反馈改进课程

6月底,网络大学第一期常规班结束。这期课程包含了“业务百科”“道德讲堂”“文化园地”“科技博览”“法制天地”“榜样之家”等多个板块,尽可能满足全系统职工的“口味”需求。在网上课程的讨论区中,管制、情报、通导、气象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区成为大家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

网络大学注重因材施教,对课程不断优化,在课程编排上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在前期调研中,很多职工反映自己的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于是,网络大学安排了《压力与情绪管理》课程。据统计,这门课目前的点击量已近3万人次,学习时长超过8万小时,五星评价有7000余条。

网络大学还注重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建议优化课程。例如,一道题目的难度是否合适?效果怎么样?网络大学会运用后台的大数据作出回答。对一道在网上被做了上万遍的题目而言,后台大数据会对于所有答案进行分析。假如在某选择题的4个选项中,有上万个学员没选C和D,则说明C和D是糟糕的选项。在此基础上,内容生产者会优化选项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从而推动课程的改进和变革。

将来,网络大学计划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为学生进行定向“靶标式”推送。例如,在管制英语考试前两天,学员会收到网站推送的一条消息,提醒他观看某个复习视频,这样,学生在测验中正确解答该题目的概率会提高。

网络大学像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一样,将教育分流与职业取向很好地结合起来。职工即使错过某一阶段学习,也有下一个“路口”。有学生说:“网络大学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未来,网络大学将进一步细化专业课程分类,充分发挥众横交叉、起承转合的枢纽作用,为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在交融中发展

教育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产品,有特殊的功能和属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大学需要把握教育的本质,需要具备温度和理性,与“互联网+教育”相比,“教育+互联网”对网络大学的形容显得更加贴切。

车进军认为,“教育+互联网”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交融发展中取长补短,“教育+互联网”要积极汲取传统教育的优良因子,传统教学方式与内容也应结合互联网环境进行创造性表达。

如今,网络大学已从“线下”成功走到“线上”,并向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的发展演变。“互联网教育仅实现线上课程的转移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移动终端覆盖到教、学、反馈的全部过程。”民航局空管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网络大学副校长范芸芸介绍。未来,网络大学将开发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全覆盖,力求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在网络大学目前的课程中,老师讲授、内容编排、作业考试的方式还相对老式。未来,网络大学将进入到“互联网+高等教育”阶段,改变原有的讲授和考核方式,在教育理念上升级。

从教学的目的来说,获得学分不是网络大学的单一目标。如果把必修课程的学分叫作“硬学分”的话,网络大学赋予了学员“软学分”,即空管文化、空管精神、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等。网络大学努力实现“硬学分”和“软学分”均衡发展,朝实现“互联网+高等教育”的阶段不断迈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仲超 通讯员 杨晓天)

责任编辑:xinglu_bs 000
推荐新闻:
深圳航空郑州基地:万米高空“镜”显真情
江西航空开展主题机上活动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团委组织参观抗战主...
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