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空管
厦门空管保安全促正常:为效率赋能 为安全添彩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6-28 11:38:00

为效率赋能 为安全添彩

——厦门空管保安全促正常侧记

夕阳斜照在厦门空管站塔台楼,厦门机场迎来了航班高峰时刻。

在管制大厅,灯光恰到好处地明亮。雷达屏幕上星罗棋布的绿色光点、甚高频中不绝于耳的空地通话、紧握鼠标微微沁湿的掌心……在席位上,管制员们眼、耳、口、手、脑并用,将提供管制决策的各路信息碎片在瞬间集结,旋即化成一道道铿锵有力的指令。

默契配合

全力应对航班延误

作为全国最忙碌单跑道的守护者,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正是厦门空管最为忙碌的时候。随着厦门进入雷雨高发季节,这种忙碌的情景越发增多。

今年5月7日那场罕见的强雷雨,间歇性持续了近10个小时。暴雨造成厦门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航班备降22架次,取消59架次,连锁反应引发次日航班量骤增,全天起降航班达到597架次,直逼厦门机场航班日起降纪录,单跑道的利用率短时超过极大值。

面对这场特大暴雨及恶劣天气过境后的超大流量,厦门空管站启动了雷雨天气航班大面积延误应急响应,加强现场指挥和综合协调,尽全力减少天气对航班延误的影响。

“在航班压力面前,每个管制室、管制扇区、管制员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携手并肩,默契配合,共同扛过最艰难的时刻”。管制员小周说,正是因为管制各科室之间密切高效的协同,他们才一次又一次顶住压力,一次又一次打赢了“安全保卫战”。

协同处置

全面提高运行效率

在春运高峰时段,厦门机场每一分半钟就会有一架飞机起降。塔台、进近、区域各管制班组的密切配合、无缝衔接特别重要,尤其当遇上特殊情况时,更要分秒必争环环相扣,决不允许在哪个环节掉链子。

“飞机降落后占用跑道的时间不能超过40秒,起飞占用跑道的时间不能超过50秒,一旦其中某个机组超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后续航班计划全部要重新调整”。在这份需要精确到秒的工作中,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必须达到“合二为一”。

空中特情往往需要地面与空中的协同处置,从管制员接到机组通报,然后立刻启动空管应急处置预案,向军航申请机动空域,通知机场方面应急救援待命,引导其他航班避让……虽然对于这些环节,管制员在各阶段应急演练和实战中早已经驾轻就熟。而一旦插上技术创新的翅膀,处置过程就更加事半功倍。

厦门空管站自主研发的空中交通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将参与特情处置的各参与方,包括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军航等,会聚在同一个时空维度内。各方可以快速了解可用空域、航班流量、天气趋势、航行情报、空管保障、机场保障、公司保障等情况,并在线会商和制订决策处置方案,最终以最优方案、最快速度、最短时间高效处置特情。

“系统的顺畅使用是管制员的最佳助手,尤其在千钧一发的应急处置中,最可贵的时间省下来了!”“通过系统能够实时看到当日所余保障航班,管制带班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人员调配,采取应对措施”。“实时观察到进港航班相对少的时段,管制班组之间可以协同放行相对多的离港航班,以达到进离港平衡,实现运行效率最大化”。

这个历时近10年研发的系统采用作业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将现有工作流程以检查单的形式规范下来,通过空中交通服务流程的标准化执行,来减少“错忘漏”带来的飞行安全风险,同时实现了跨管理层级、跨专业部门、跨运行岗位甚至跨空域用户的协同运行模式,是数据共享在应用层面的直接体现。

“该系统实现了与各系统的信息互联,为空中交通各参与方实时共享空中交通运行数据,以及空中交通服务的过程管理与前瞻性管理提供了支持”。空管站参与研发的江高工认为,该系统打破了“信息孤岛”,有效提升了空管单位内部乃至空管单位与其他空中交通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效率,也将影响整个单位空中交通管理的运行效能。

主动作为

建立高效联动机制

自2011年厦门地区民航业成功举办“三员交流”活动以来,厦门空管站以“五留承诺”的诚意,迅速与航企、机场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及提高运行效能的联动工作机制。

近年来,空管站不断拓展与驻场民航各企事业单位、军航、地方政府的合作新模式,运用协同系统进一步加强协同会商,依托政府资源助力空管发展,提高了各方的管理决策效率。

“管制员与军航的协调是日常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与军航通过重大活动互派联络员、定期组织研讨等方式,不断完善防相撞措施和管制协议,畅通军民航沟通渠道”。由于厦门管制区域的特殊性,军民航飞行情况复杂,空管站充分利用闽南地区军民航航空协调委员会平台,通过系统运用实现信息共享,在提升军民航协调效率方面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进入6月,“安全生产月”工作作为厦门空管站暑运工作的“预演”和“再动员”“再检验”已经全面启动,各层级、各专业、各类别的应急演练逐次铺开,厦门空管站将厉兵秣马,全力迎战暑运。(《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碧琼)

责任编辑:wanglei 000
推荐新闻: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北海机场智能探识驱管一体鸟击防范系统...
甘肃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塔台管制室单日...
内蒙古机场集团开通24小时航空公司服务热线
呼和浩特机场高效护航60人儿童团队
2025年华东地区民航空管(通导)岗位职...
“抛雪车”变身“撒药车” 巴彦淖尔机场...
吉安井冈山机场联合机场公安开展无人机...
呼和浩特机场积极应对暑运持续雷雨天气
吉安桐坪机场启用飞行服务站
南宁机场新增恢复南宁—合肥—青岛航线航班
郴州北湖机场圆满完成航空安保审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不惧“烤”验 火力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
大庆机场卫生间增设服务标识牌 贴心守护...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