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这就从立法层面界定了安全发展、人人有责的重要意义。民航局提出“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三条底线,为行业树立了标杆。飞行安全摆在第一位,表明了飞行安全是首要的底线,与日常工作生产紧密相关,是民航事业永续发展的生命线。
如何认识飞行安全
安全,对于一个人,意味着健康。对于一个家庭,安全意味着和睦。对于一个企业,安全意味着发展。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着我们的生命,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乃至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形象、效益和生存发展。对于民航运输业来讲,安全就是把乘客从一个地方顺利地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包含着起飞机场精心的组织保障、运载工具的安全可靠、保障空中飞行过程的准确实施、目的地机场精心组织保证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广大乘客作为服务对象,民航从业人员作为实施者和监督者,双方共同搭建起一个通达愿望的桥梁。实现“人人为安全、安全为人人”的目的。
安全形势的现状和困扰
在当前一定时期内,国内外航空安全形势复杂。我国民航运输形势是总体平稳,但稳中有忧。自2015年12月份以来,事故征候、严重事故征候、人为原因的事故征候率都在上升,超过了年度平均线。机坪不安全事件增多,机组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飞行作风松懈,空中交通运输量增大,空域资源紧张等,都给我们安全形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由此促进了民航运输航班量的快速增长。业内有一句话,叫“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就是对航空形势一路走来的一种“现实版”、“进行时”的描述。
怎样做到飞行安全
民航飞行安全如日月阴晴圆缺,世人皆见。空中无小事,航空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关心和瞩目的焦点问题。
做到飞行安全,首先要求民航直接从业人员一丝不苟、履职尽责,当好护卫航空安全的排头兵。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要严字当头,敢于担责,敢于动真,加大对违规、违章、违纪人员的整治力度,采取零容忍态度。借助大数据和安全信息平台,通过典型案例,下大力气整治无后果违章行为。处理好航班增量和保障安全能力的关系,确保生产单位运输量和安全保障能力相匹配,建立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机制。与此同时,需要加强行业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无论是机场的地面组织与实施,还是空中交通保障,航空公司的空中飞行等环节,都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的管理。最后,作为民航业安全保障的各个单位,必须建立起一个安全管理沟通的桥梁,共同构建起一个安全、有序发展的平台,促进民航事业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把以上涉及“人、机、环、管”的几方面不安全事件链条断开,就能做到安全有保证,安全在掌握中。
提升全民安全素质的建议
既然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就需要全民参与到安全中来,在飞行安全中扮演一个合适的角色很重要。每一名乘客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配合地面和空中服务人员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相互形成监督,共同营造和谐、顺畅、美好的运行环境,起到共同关注安全的作用。作为民航工作人员,要积极宣传、诱导安全文化和安全重要性,要在社会中广泛倡议,使人们充分感受到我们所做的努力。
“智者是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是用事故总结经验”。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从我做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通过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作为一种态度,要从我做起,在工作、生活中用心投入实实在在地做事,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责任,从我做起带着一种正确的思维与判断,遵章守纪避免重蹈覆辙;作为一种境界,从我做起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的同时,也留意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关爱。
安全是生存的基础,更是发展的保证。“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对待安全工作,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尤其应该持有“举轻若重”的态度。“举轻若重”,就是把安全工作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细节,只有自己学会了如何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由此可见,“安全第一”是民航永远的主题,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民航的快速发展,更谈不上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民航事业美好的明天,更是为了家庭的幸福,请绷紧“安全”这根弦,让我们以事故教训为戒,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克服侥幸心理,坚守飞行安全底线,从我做起,共同承载起民航安全事业的巨轮破浪前进!(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石同栓、任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