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空管
雷达“掉点” 华东空管局消除安全隐患侧记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5-04-22 17:15:24

  雷达和自动化设备一直被称为民航空管的“千里眼”。在雷达和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时,管制员能够高效地指挥着万米高空上的飞机。一旦雷达因干扰出现“掉点”情况,正在飞行中的航班信号就会在雷达屏幕上消失,这犹如沙粒进入了眼睛,极大地影响视觉,让管制员无法在指挥区域内观察到飞机的实时动态,将极大地威胁航空安全。

  日前,华东空管局的航空管制雷达由于某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正常接收飞机所发射的信号。前一秒还在雷达屏幕上的某个飞机信号,下一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管制员眼睛里可容不得半粒“沙子”,为了确保安全,华东空管局设备运行监控中心和技术保障中心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成功地找到了干扰源。

  关键阶段的突然“隐身”

  “MU5301,上高度到修正海压3000米保持”。日前,上海进近管制员指挥话音刚落,该航班的雷达信号就消失在眼前。“怎么回事?”管制员的神经立刻紧绷了起来。

  航班信号消失的位置正处于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航班进离港的必经之地。作为全国航班流量最繁忙的终端区,上海终端区域内的航班需要在此经过复杂的进离港程序才能加入或离开航路。在这飞行的关键阶段,飞机一秒中就能移动200米。一旦突然“隐身”,管制员就既看不到飞行高度,也看不到飞机位置,十分影响安全。

  收到情况通报后,华东空管局设备监控中心立即收集干扰信息,发现该区域多部雷达均存在“掉点”现象。初步排除雷达自身故障的可能性后,技术人员怀疑为外部干扰。确定排查方案后,设备监控中心启用各种监测手段,联合技术保障中心与上海市无线电委员会等单位成立了多个排查小队,兵分几路,对上海六灶、九亭掉点区域附近方圆几十公里进行“地毯式”排查。“由于‘掉点’区域较大、时间偶发且短暂,排查难度极大。”参与排查的技术人员表示。

  排查神犹如大海捞针

  目前,民航使用的大多是二次雷达。二次雷达的原理是通过地面管制雷达发射一个询问信号,在接收到来自空中机载应答设备的反馈信号后,能够获取飞机的各类信息。若地面同时有设备发射一个频率相近的信号,空中的机载应答设备很可能无法将飞机信息反馈。这时,地面管制雷达发射的信号就“有去无回”,指挥屏幕上代表飞机的光点将消失不见。

  排查雷达干扰源有多难?华东空管局有关技术人员表示,一是设备随机性强,很难定性。无线摄像头、私设电台甚至是对讲机等设备,都有可能影响雷达接收信号。排查小队在查找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可能误发射询问信号的设备都不能放过。二是可疑范围广,很难定位。由于“掉点”区域同时被多个雷达信号覆盖,为谨慎起见,对几个雷达信号覆盖区域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搜索。技术人员说:“这是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战,就像大海捞针。”

  无线电干扰是世界性难题。2014年6月5日和10日,奥地利境内有多架飞机突然从空管雷达上消失,每次持续25分钟。与此同时,捷克、德国、斯洛伐克等国家也有相同的遭遇。据统计,共有13架飞机在该时间点从雷达上消失。目前,欧洲航空安全局和欧洲空中航行安全机构正组织专家调查这两次事件,至今尚未有明确结论。

  让看不见的“敌人”现身

  大海未必捞不到针。通过每天24个小时的观看雷达录像,并不断地进行实地排查后,排查笑对逐步确定了了干扰源的确切位置。

  华东空管局技术人员每天持续统计“掉点”时间、频次、地理位置分布、周边电磁、建筑环境等方面信息,并将收集到的素材通过电子地图进行标示、筛选、归纳,采用区间交汇法一步步缩小可疑范围。为了更迅速有效地监测到干扰信号,技术人员更是连续3天加班至深夜,利用雷达停机维护的机会,对干扰频率进行实时监测。

  功夫不负有心人,排查小队通过仔细对比频谱,发现某一方向角存在可疑干扰信号,立刻倦意全无,在对另一台雷达进行同样检测后锁定干扰源在上海周浦某地。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排查小队“攀”过工地、“越”过厂房、“进”过民宅,经过地毯式搜索最终确定干扰为某监狱手机信号屏蔽设备的故障天线杂散发射所引起。在将该设备断电关闭后,干扰频谱消失,雷达“掉点”现象未再发生,“千里眼”重新明亮。(通讯员陈力、田宇斐、黄炜、陈思聪)

责任编辑:李海燕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