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刘俊伟 报道:3月26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以下简称:机场协会)举办了第13期“通用机场大讲堂”线上公益培训活动。本期大讲堂主要内容为低空起降场地的规划布设方法、设计方案及有关案例分享。旨在为各地低空起降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借鉴,助力各地低空新基建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机场协会第13期“通用机场大讲堂”
在培训中,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俞宏亮、中航通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低空专项办副主任任民辉、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分院副总工浦磊,就低空起降场地规划设计、管理路径及有关地方案例等内容作了专业分享。
俞宏亮的分享,聚焦低空地面起降设施规划,阐述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发展背景及相关政策。介绍了低空基础设施框架,对比了国内外起降场标准,展示了各地低空经济发展成果与案例,如长三角地区的规划建设。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起降场的分级分类、布局规划及功能,为规划设计提供全面指导。
任民辉围绕低空起降场介绍了低空基础设施发展背景,包括市场需求、政策驱动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规划统筹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提出了地方发展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议,如需求导向规划、科学选址等。还分享了中航通飞在通航运营、起降场设计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和产品,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浦磊以苏州市为例讲述了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案例。他分享了:在总体背景方面,明确规划背景、范围和服务对象;基于苏州的发展基础和诉求,确定规划原则与目标;深入分析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如物流、出行、应急等。进而构建布局体系,进行分类布局并给出建设指引,对其他地区开展类似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机场协会理事长助理孙卫国参加本期培训并作开班介绍。孙卫国分享了2024年以来我国开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情况,介绍了当前各地政府正聚焦的低空空域及航路航线规划研究、低空起降场地布局规划两项关键工作。他指出,目前各地低空新基建工作普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行业内尚未形成成熟的、被广泛认可的落地方案。低空新型起降场地的布局规划、设计、建设审批流程等有关标准要求的明确,已迫在眉睫。孙卫国向参训人员重点介绍了3月19日民航局机场司召开视频宣贯会,对《通用机场管理规定》和《通用机场场址行业审查实施细则》进行全面解读的有关情况。他提示各地有关单位,138部规章将在4月1日施行,通用机场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求基本清晰。但仅供无人驾驶航空器使用的起降设施和场地,不适用于138部规章,而此类起降基础设施是当前各地(尤其城市融合场景下)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点。由于相关事权转移,各级地方政府围绕新型起降场地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法规标准、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上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这也是当前行业有关研究机构应积极关注和大力推进的研究领域。此外,孙卫国还在培训结束后向大家通报了将于2025年7月23-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发展大会”的有关情况。
本期培训及时响应了会员、行业单位及有关地方管理机构学习交流低空起降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和经验的紧迫需求。培训过程中,各单位积极提问,与授课专家就建设审批流程经验、起降场飞行容量测算、备降场地规划等问题进行互动探讨。本期培训共有618个单位报名参加,3700余人在线参训,是“通用机场大讲堂”举办以来参训人数最多的一期。本期培训内容专业度高、实用参考性强,受到了各参训单位普遍好评。(编辑:王亚玲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