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大连长兴岛,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碧空如洗,海天一色。恒力集团总裁陈建华站在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对面的山头上远眺大海,映入眼帘的一排排现代化石化炼化设备和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让他想起了4年前的一天——2014年8月8日。这一天,国务院以国发〔2014〕28号文件,明确支持由恒力集团主导的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这份文件的颁布,开了民营企业进入大型石化行业之先河,体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新时代实业兴邦的风向标。
就在渤海湾,北方最大的岛屿——大连长兴岛,短短数年间,一座智能环保的石化产业园拔地而起,规模初显。其中,PTA项目已于2015年全部投入生产;国务院发文重点支持的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建成投入生产,投产后恒力集团年销售额将达到6500亿元。
“改革开放成就了我和恒力集团,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没有我施展才华的机会;没有新时代亲清的政商关系和实业兴邦创新发展的时代导向,恒力集团就没有在国际石化市场上搏击的可能。”陈建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从产业下游到全产业链:永远不要被“卡脖子”
恒力集团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入生产后,“原油—芳烃—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纺织”这条完整产业链将被这家已经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彻底打通。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到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陈建华带领恒力所走的是一条溯流而上、不断寻求突破的产业发展道路,而它的起点,则是太湖之滨的一隅乡镇。
1971年,陈建华出生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盛泽一带从古以来家家养蚕,户户织布,是闻名的“丝绸之府”,可谓衣被天下。然而,在陈建华的童年时代,即使是向来富庶的“丝绸之府”也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困境,贫穷与苦难如影随行。
走出困境,要等到改革开放的到来。
1984年,中央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催生了吴江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商品批发市场——东方丝绸市场。
从小嗅着缫丝的味道、听着机杼声长大的陈建华,对丝绸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改革的大潮下,14岁不到就因家贫辍学的他决定投身丝绸行业。“我先是通过收购工厂的废丝、乱丝等下脚料攒下了一些钱,之后南下开始做白丝厂生意,走南闯北去收丝”。陈建华回忆起当年长途跋涉,睡在躺着十几个人的大通铺上的艰难岁月,感慨万分。他坦言:“当时就是一心想要做点事,改变家庭的困境。”
通过丝绸贸易,20岁的陈建华积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百万元的资产。这在“万元户”还被人艳羡的当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小小年纪的陈建华已经展示出非同常人的企业家才华。然而,小富即安的想法从来没有出现在陈建华的念头里。彼时,他所想的是要干实业。干什么样的实业?当然是丝织业,开个丝织厂,这是他最熟悉的行当。
1994年5月18日,年仅23岁的陈建华克服重重困难,倾其所有以369万元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成为改革开放后吴江乃至苏州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104台丝织机、8台络丝机、35台捻丝机、4台拼丝机……这是吴江化纤织造厂的设备清单,也是恒力集团发展的起步点。
陈建华接手吴江化纤织造厂后迅速调整了落后的经营模式。此外,他宣布了一项措施:每月15日发工资。从几十个人的地方小厂,到拥有60000多人的世界一流企业,15日发工资的传统,绝不拖欠劳动者一分钱工资的底线,陈建华在恒力坚守至今,雷打不动。
“只有不受制于人,不被‘卡脖子’,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踏进织丝业的那一刻开始,陈建华迈出了攀登产业链的第一步。
2002年11月,恒力在吴江开启向上游化纤行业发展的征程。两年的时间,使得恒力集团的生产能力跃居到全国化纤业前列,成为我国大型化纤生产基地之一。而陈建华也开始被称为“中国的化纤巨子”。
从织造走到化纤生产,陈建华过人的魄力与决心已经让恒力集团的规模大大扩大,但行业环境不容许他停下攀登的步伐,而其与生俱来的那股不甘于现状的拼搏精神也不容许恒力只停留在产业链的中端。
聚酯纤维的上游产品是PTA,即精对苯二甲酸,恒力化纤所用的巨量PTA都由上游厂家提供。“要掌握PTA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就只有自己生产这一条路可以走”。陈建华决定率领恒力集团再次实施转型升级战略,进军上游石化行业。
2010年,陈建华看准了辽宁大连长兴岛的区位优势,决定将石化项目放在这座北方第一大岛上。在今天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的综合楼内,展示着产业园所在地的航拍变化图。2010年,恒力集团在一片荒山滩涂上削峰填海。2018年,沧海桑田的巨变呈现眼前,恒力石化目前已经投入生产3条PTA生产线,年产能已达660万吨,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陈建华的发展眼光与恒力的攀登脚步没有止步于此。面对国际新形势和行业新趋势,恒力集团继续向产业链上游迈进,启动了投资562亿元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我现在每天干到凌晨两三点,就是要抓紧推进这个项目,确保它在2018年10月份能投料试生产。”陈建华说。项目建成后,恒力炼化可以在厂区内直接向恒力石化供应二甲苯,大量减少对外采购二甲苯的中间环节,使恒力石化原料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原材料的供应也将更有保障。
生于忧患,危中求机:超前的发展意识
在吴江化纤织造厂老厂前的照壁上,刻有“团结拼搏,艰苦奋斗”8个大字,这是陈建华1994年办厂的时候就定下来的企业信条;在企业宣传册扉页上,赫然写着“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这是陈建华和他的团队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恒力做任何事情都要在国际上数一数二,都要成为行业的标杆,这就需要在任何方面都有超前的发展意识。”陈建华说。
“没有危机的时候要创造危机,有危机的时候需要危中见机”。这是陈建华对自己和恒力的管理人员们的告诫。熟悉陈建华的人都知道他身上的两个特质,一个是对完美近乎苛刻的追求,一个是对危机意识近乎极端的重视。这两个特质的结合使得陈建华时刻保持着超前的发展眼光与发展意识,带领着恒力集团一次次渡过难关,一次次占领行业高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纺织行业陷入低迷与恐慌,许多织造企业开始一味压低价格,抛售产品,并减少产量。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建华提出了一个理论:“猫蛇论”。在寒冬中,蛇会钻进洞中冬眠,但天气转暖后,早早复苏的其他动物早已跑到蛇前面。猫就不同,它会减少活动,积蓄能量,一旦感觉天气回暖,就迅速蹿出屋外,充分展示生命的活力。
陈建华坚信一家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必须做猫,不能做蛇。于是他抓住了这一“逢低吸纳”的机会,让吴江化纤织造厂以较低的价格大量购买先进的织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后,正是这批先进设备让吴江化纤织造厂脱颖而出的。
这一经历也让陈建华意识到了设备创新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以更快速度淘汰旧设备,购买更高档次的设备。一些管理人员对陈建华的举动感到不解,陈建华便说:“淘汰这些设备我比谁都心疼,但是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啊,不创新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创新为本,改革先行。这是一个唯改革创新者胜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陈建华看来,这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恒力的高管们发现陈建华越来越频繁地提到“智能化”“自动化”“互联网+”等前沿的科技词汇。如今,这些理念正推动恒力集团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在恒力化纤FDY纺丝车间,有着国内首套全流程数字化智能纺丝装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系统实现了对设备运转、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测,在工人的辅助巡视下,机器人和自动流水线通过软件连接进行对话,就能完成生产;当记者走进恒力石化的中控大厅时,在监控画面上只能看到设备的运转,却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一个销售订单从接单到发货,原
本最快需要4个小时的审核流程,在“纺团网”系统上,最多只需要10分钟——这些都是陈建华提出的“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智能化建设举措所带来的震感。
当陈建华决定进军石化行业时,他首先意识到的便是绿色环保。“安全、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恒力要建设最安全、最环保、内在优、外在美的世界一流石化企业。”陈建华说。
“环保的标准每年都会提高,引进的环保设备、理念要保证10年不落后”。陈建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恒力集团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最初制订的方案中,共有36根烟囱,后来按照现阶段全球炼化最高水平减少到15根,但是陈建华仍然不满意。“参观了日本的工厂,他们是15根,我们还要做得更超前”。经过反复优化设计,项目最终仅安装了7根烟囱,且烟气排放高于国家标准。
家国情怀与实业兴邦:这是最好的时代
与时代同行,陈建华始终将家国情怀与实业兴邦融入到恒力集团发展的血液当中。陈建华常常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成就。”时代成就了陈建华和恒力集团,陈建华也时时刻刻地用实际行动回馈着国家,回馈着时代。
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南北挂钩、产业转移”的政策,以加快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现代化建设步伐。陈建华决定响应政策号召,在宿迁投资建设工业园。尽管从经济的角度来计算,在宿迁投资建厂并不合算,但陈建华还是毅然担起了大型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2007年8月,恒力(宿迁)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成为全省南北产业转移最大项目。
恒力集团在向产业链上游进行转型升级时,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号召,先后在大连和营口进行了重量级产业布局。
位于大连长兴岛的恒力集团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首个核准的大型民营炼化项目。长兴岛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东北唯一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2014年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指出:“地方和企业要做好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尽早开工。” 2018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使用进口原油2000万吨/年。
“国家把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重任交给恒力,恒力就要把它打造成振兴东北的标杆项目,打造成全球石化炼化的示范园”。陈建华以做百年企业的目标推进项目的落地,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引进国内一流的建设施工单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生态型炼化一体化示范园。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恒力在长兴岛做石化炼化项目,环保是重中之重。走进厂区要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周边海域的鱼、虾要能生长、可食用”。这是陈建华建设“绿色工厂”的承诺。
恒力石化采取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先进的固体残渣回收和清洁的废气净化排放措施,建立科学的环保“三防”体系,打造环境友好新典范,实现了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恒力石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的石化企业,也让当地民众感叹恒力不但让长兴岛变富了,也让长兴岛变美了。
“什么时代做什么事”。这是陈建华的座右铭。在陈建华看来,新时代赋予他与恒力集团的使命和担当,就是实业兴邦。
炼油能力、乙烯产量、二甲苯产量等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几个重要指标。陈建华带领着恒力集团打通全产业链的过程,也是打破乙烯、PTA、对二甲苯等重要大宗有机原料的国外垄断的过程,是推动我国化工能力不断提高屹立于世界化工行业之巅的过程。
“这是最好的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新时代呼唤着一批中国企业家冲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恒力集团会立足实业,把恒力现有的产业都在全球范围内做到数一数二,让恒力在国际市场上更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谈起实业兴邦的使命时,陈建华的双眼里闪烁着拼搏的激情。记者忽然又想起那张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陈建华站在吴江化纤织造厂老厂的照壁前,照壁上写着:“团结拼搏,艰苦奋斗。”这8个字始终都在陈建华的实业理想中激荡着。或许“最好的时代”不仅是当下,也贯穿着陈建华的创业历程。
结语
采访当天正值“五四”青年节,当记者最后问起陈建华对于创业的青年人有什么寄语时,陈建华说:“我14岁不到就辍学创业,通过在实践中自学企业管理,将企业做到目前的规模,只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个时代就会有每一个时代的机遇,青年人只要肯吃苦、真勤奋、愿学习,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看准了机会就要干,狠下心干,持之以恒地干,长期坚守,必有成就。”
“志恒者力久远”,不正是陈建华赋予“恒力”这两个字背后的寓意吗?
陈建华语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时代赋予了我们建设中华、振兴中华的机会,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让我可以在实业兴邦的旗帜下恒力前进,为中国时代贡献力量。”
“我20岁不到就有百万资产了,可以说早早就对财富看淡了,但是我有一种使命感,也许就像我的名字一样,赋予了我用实业建设中华的使命。我早就说过,财富于我若浮云,这些财富都是国家的,是社会的。我只是帮助国家在管理这些财富,用我的企业家才能和使命感经营这些实业,让属于中国的时代更加辉煌,去尽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成就;没有党的政策引领,恒力也不可能走上今天的发展道路。我们这代创业者始终拥有浓烈的家国情怀。”
大事记
1994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年仅23岁的陈建华用走南闯北做丝绸贸易攒下来的369万元收购了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成为苏州吴江第一位民营企业家,开创了当地私人独资收购集体企业的先河,开始了实业兴邦的创业历程。“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刻在了工厂的照壁上。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很快焕发生机,两年后的利润就达到2700万元。
2002
在亚洲“底部徘徊,复苏乏力”的经济背景下,陈建华的“猫蛇论”带领吴江化纤织造厂化危为机,迅速扩大规模,织造能力跃居亚洲第一。尽管规模不断扩大,但织造厂的命运依旧掌握在上游的化纤生产企业手中。陈建华决定迈出攀登产业链的第一步,投资32亿元,成立恒力化纤有限公司。
2010
当陈建华第一次来到大连长兴岛时,所面对的是一片荒山、一条土路,喝水要靠自己打井。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将这里作为恒力进军石化产业的登陆点,下定决心要把长兴岛建成内在优、外在美的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对长兴岛的繁荣发展,我们来和我们不来要完全不一样;对于长兴岛的生态环境,我们来和我们不来则要完全一样,甚至更好!”陈建华说。
2017
巨变已经在长兴岛上演,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这一中国首个核准的大型民营炼化项目——已经进入安装阶段。在当年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恒力集团挺进世界500强,居第268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恒力集团分别居第60位和第10位。这对陈建华来说远不是拼搏的终点,“恒力有的产业,都要在世界上做到数一数二!”这是他实业兴邦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杨群峰 刘韶滨 《中国报业》特约撰稿人钱鹏飞)
相关链接:徐文荣 笑看风云的倔强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