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王丽华、曹楷、杨佳璇、王敬涛、马晓祎、王海音、李玉龙 报道 :2020年新春到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作为与湖北省毗邻的人口大省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的战况事关战“疫”全局,至关重要。实干笃行,矢志不移的河南民航人,践行着当代民航精神,不畏艰辛、不怕困难,始终有方、有序、有力地稳步推进,“豫”你并肩,共克时艰。
“孩子,等战疫胜利,爸爸给你补个生日”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民航河南监管局飞标处处长王东杰
“没事,我还能坚持。”这句随口而出的话,十几天来王东杰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每当领导和同事们叮嘱他注意休息时,他总是说着同样的话。

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民航河南监管局飞标处处长王东杰
自从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打响以来,身兼监管局疫情防控办主任和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两项职务的他,十几天几乎每天都24小时在线,毫不停歇的发挥着“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河南辖区战“疫”之中。
“我再认真核实一遍。”作为飞标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上,他时刻发扬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考虑的细之又细。逐条落实上级的文件要求,绝不漏项;认真审阅信息收集小组报送的信息,严格把关。
“我立刻去看看。”作为一名党员,他以忠诚担当诠释了初心与使命,及时落实局党委的各项部署,和坚守的监察员们一道认真监督检查,在候机楼、测温点、安检口、机坪上等防控一线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我保证迅速完成。”作为曾经的航安监察员,他深知信息传递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他时刻提醒自己,航班中密切接触者信息的查找速度或许能直接决定病毒传播的速度。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要接到协查密接者的讯息,他总能想方设法,快速收集并迅速传递。最快的一次仅7分钟就收集好航班中密接者的信息,受到地方疾控部门对民航速度的高度赞扬。
“我全力做好协调。”作为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成员,在进入指挥部的第二天,就积极协调疫情防控组专家到郑州机场开展检查指导。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旅客查找、物资运输保障等方面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在联防联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孩子,抱歉!等战‘疫’胜利,爸爸给你补个生日。”作为民航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天职,作为父亲,他对孩子是深深的亏欠。连续多日奔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王东杰忙的连家都顾不上。正月初五是女儿的生日,年前就答应给女儿过个难忘的生日,可直到初六下午,在同事的提醒下才猛然想起。没有一句祝福,难忘的生日变成遗忘的生日。他愧疚的说:“孩子,抱歉!等战‘疫’胜利,爸爸给你补个生日。爸爸是党员,要冲锋在第一线,爸爸是民航人,要打好疫情阻击战。”
“不知道累”的河南机场集团卫生中心副主任王爱兵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担任机场集团疫情防控专项组副组长的河南机场集团卫生中心副主任王爱兵,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他嫌走路慢耽误时间,有什么事都是一路小跑。即便如此,他还是忙得一连几天只顾得上吃早饭,晚上的休息时间也闲不下来,时常还要接打电话,有时一天接打电话多达350余个,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同事们看着他每天不知疲倦的忙碌,纷纷劝说要注意休息。王爱兵仍不为所动,连续十多天始终坚守岗位、英勇奋战,紧盯机场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争分夺秒、想方设法,不断完善和强化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措施,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不知道累”的河南机场集团卫生中心副主任王爱兵
了解王爱兵的人知道,他一直都是这么拼,像个战士一样。1997年8月,学习公共卫生专业的王爱兵来到刚刚建成通航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了机场防疫站的一名医师。2003年非典肆虐,王爱兵吃住都在机场,连续在岗奋战了61天。同年,他到艾滋病村当驻村医生15个月,期间被艾滋病人误伤,幸好紧急治疗没有大碍。2008年汶川地震,王爱兵主动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前不久,他还报名要求前往机场集团对口扶贫村驻村帮扶。
虽然连续奋战了十多天,但王爱兵似乎不知劳累,依旧精神满满与疫情抗争。为什么会劲头十足?他说:“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更清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全力以赴,带头冲在最前沿。我也很庆幸自己能发挥所长守护旅客和员工的安全。其实,不仅仅是我,我们的员工在下班后还不肯走,主动要求到防控一线去。面对疫情,所有人都在努力多做一些,做好一些。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最终必将战胜病魔,打赢这场战争。”
“疫情防护面前不退缩的准妈妈”河南机场集团卫生中心高瑞婷
由于疫情防控任务重、医护人员相对紧张,河南机场集团卫生中心的几名准妈妈主动请缨,冲锋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为此,卫生中心提前对她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她们中间,有这样一名准妈妈——高瑞婷。

“疫情防护面前不退缩的准妈妈”河南机场集团卫生中心高瑞婷
2013年,高瑞婷毕业后来到郑州机场成为了医疗急救站的一名护士。自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怀孕六个多月的高瑞婷没有丝毫退缩,毅然挺身而出,与同事们一起为进出郑州机场的旅客们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被问及为什么仍要坚守岗位,“从抗击疫情以来,我的同事们克服苦难、日夜奋战,紧张忙碌得有时都顾不上吃饭,休息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正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时候,作为一名有着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虽然怀孕了,但是更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非常时期必须冲在前、豁出去,我想我的孩子更会支持我。”高瑞婷如是说道。
身处疫情防控一线,高瑞婷从上到下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忙着检查、转运发热旅客,有时忙起来就是连轴转,汗水都浸湿了衣服,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身孕。
“坚持独自为发热病人服务”的南航河南公司客舱部乘务长苏康
苏康,南航河南公司客舱部具有7年飞行经历的乘务长。2月1日,当天执飞的航班上,她发现一名旅客出现发热情况。“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对前后舱的乘务员摆摆手,让他们远离这个服务区。周围的旅客惊慌地问我,发生了什么,是发烧么?我如实相告,要求旅客带好口罩调整至后排座位,并把个人信息表交给我。”

“坚持独自为发热病人服务”的南航河南公司客舱部乘务长苏康
面对发热病人,苏康迅速采取行动,按流程处置,并坚持独自为旅客服务,测量体温,通过拉家常抚慰旅客情绪,耐心劝导周围的旅客。
航班落地后,机组成员中仅苏康一人被检疫要求宾馆隔离,其他机组无需隔离可以正常执行后续工作。当问及当时她内心想法时,她说:“没有想太多,谁都害怕被传染。旅客害怕,我也害怕,但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长,我想保护我的组员,多一个人接触可能就多一份风险。所有的旅客都在看着我,所有的组员也都在等我的消息,我必须沉着冷静,不能表现出一丝惊慌失措。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关键时刻迎难而上,无愧于心,我要对得起自己佩戴的党徽,对得起入党时在党旗下的宣誓!”
后续隔离被解除,苏康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是南航乘务员,我们是女儿、妻子、母亲,我们是勇往无前的逆行者,生活需要继续,疫情终将被战胜,南航陪您一起度过这段日子!”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无论如何,也要马上回郑州待命”的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李健
春节假期,正在老家过节的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李健,看到因疫情严重管控越来越严的交通措施,意识到:如果此时不回到郑州,很有可能因为交通管制,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无法及时补充到岗位上。

“无论如何,也要马上回郑州待命”的民航河南空管分局气象台李健
看着年迈的双亲和刚满一周岁的孩子,他愧疚的给媳妇儿说:“今年又不能陪你们过年了,我必须马上回到郑州待命,否则可能影响正常值班或者突发加班。”此时,利用下夜班休息时间回到家还不满2天。
就这样,他成为了“逆行”大军中的一员。工作中他斩断对家人的牵挂,全身心的投入到岗位上,为了保障运输抗疫物资航班快速到达,他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推断天气演变,努力给管制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气象服务。而下班后却只能通过视频来传递对家人的思念,看看视频里呀呀学语的孩子……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白衣天使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把最危险留给自己,把最安全挡在身后,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敬的人。我不是医务人员,无法冲在战“疫”一线,但是作为民航空管人,我有我的责任,定会站好自己的一班岗;我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一起坚守,一起加油!让我们静静的等待,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关键时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让党徽在岗位上熠熠生辉!
“我是经理,我留下”的中国航油信阳供油站经理刘乾
中国航油信阳供油站的油源来自武石化,公路配送,员工每天都与武汉的运油车司机接触。疫情爆发后,供油站的员工担忧,思想包袱比较重。经理刘乾斩钉截铁的说:“大家不要怕,我是经理,我留下。”就这样,他主动放弃假期,留下和员工一起奋斗,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做好心理安抚和疏导。

“我是经理,我留下”的中国航油信阳供油站经理刘乾
他紧急采购防护物资,反复向员工宣贯疫情防控知识,再三强调科学防护。立即设立运油车司机休息室,与库站员工隔离。把留站员工合理分隔在油库和航空加油站两地,分为三个组,互为备用;设置双休息室,保证同组人员互不交叉;就餐采用分时分餐,专用餐具……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员工内心的恐慌和担忧。他鼓舞士气,正面导向,强化思想引领,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战“疫情”,共保春运,有力确保了信阳供应站全体员工及家属无一感染。
信阳供应站的满库存只有3天。武汉封城后,刘乾积极协调,连续几天奔走于信阳市民航局、机场运营公司及交警大队、地方镇政府等部门,保障供应站的正常运行。
“挺忙的,挺充实,忙的时候一天打一百多个电话”,说起这个不寻常的春节,刘乾很有感慨,“自己虽然不能亲身驰援一线,但能够确保航班的正常航油保障和员工健康安全,也是为抗疫出一份力吧。”
战“疫”一线的守卫者南航南阳基地柳国泽
在南航南阳基地战“疫”中,南航南阳基地保卫部25岁的柳国泽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青年在关键时期的责任与担当。

战“疫”一线的守卫者南航南阳基地柳国泽
正月初一,一名来自疫情核心区域的旅客到达南阳机场。按程序,地方政府要该旅客隔离观察,但因人手不足希望机场方面派人帮助守护。柳国泽主动领受任务,于当夜开始对该旅客进行守护。第二天,该换班的柳国泽同志却“拒绝”回家,他表示“我既然守护了特殊区域的旅客,就要把这件事做到底!再换人反而增加危险性”。直到26日下午,隔离对象被市政府统一安排后,他才返回家中。
“小身材大能量”的信阳机场医护刘婷婷
信阳明港机场作为一个新机场,医护力量相对薄弱。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年仅24岁的机场医务室医护人员刘婷婷无畏危险,敬畏职责。她主动放弃休假,自1月21日起,已有20多天没离开过机场。她共检查并安排处置发热旅客4768名;每日排查职工109人次;培训职工防疫知识190人次;航空器消杀6架次。防疫物资不足,为节省一套防护服,她每天都忍着少喝水,即使全身汗湿透也咬牙坚持。

“小身材大能量”的信阳机场医护刘婷婷
2月8日晚,航班即将结束,刘婷婷接到通知,飞机上有两名发热旅客需要处理,正在吃泡面的她立即拿起准备好的器材赶赴飞机,从测温、询问旅客经历、记录、联系防疫车辆到看护,迅速完成一系列流程。在防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到160公分的她毅然接过了飞机消杀任务,背着20多斤的消杀设施登机消毒,消杀完毕,肩膀都勒出了红印,却从未叫过累,叫过苦。
没有怨言,没有牢骚,在疫情面前,小身材的她发挥了大能量,为在战“疫”中贡献一份力量的自己而自豪!
中原自古多磨难,愈是艰险愈向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河南民航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默默的付出,在一言一行中践行着当代民航精神,齐心抗击疫情,协力保障安全。在中华民族“根与魂”的黄河文明灌溉下的河南民航人,发扬着克难攻坚的斗争精神,牢记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初心使命,脚踏实地,认真奋斗。他们坚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场战“疫”必须胜利,也一定能够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