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2日-23日于成都举行的第十六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会议间隙,华为110平米的展区不断吸引着与会嘉宾在此驻足参观。
而作为华为EBG中国区交通业务部总经理,路海空在整个论坛召开期间都显得异常忙碌——发表致辞、介绍华为在民航信息化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与各大企业对接下一步的合作意向、与参会嘉宾探讨智慧民航发展路径……
“智慧化已经成为民航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为聚焦民航业安全、服务、效率三大核心,将利用自身的数字技术优势,依托‘平台+生态’双轮驱动战略,打造智慧机场生态圈,助推智慧民航建设。”路海空说。
现场:更加智能高效的机场解决方案
未来的智慧机场长什么样?华为在论坛期间以场景化的展示方式给出了答案。
进入展区,首先看到的就是华为未来机场解决方案版块,包括大运控、大安防、大服务等。据展台负责人介绍,华为通过建设机场敏捷网络、机场云数据中心、机场无线专网、软件定义安全等环节形成新的信息与通信(ICT)基础设施,并将打通机场各垂直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机场运营、响应更快捷的安防体系以及更加便捷舒适的旅客体验,助力机场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打造智慧机场。
在“大运控”板块,华为联合民航二所向公众展示了通过机场运控这一数字大脑,让机场真正“可视、可控、可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远程塔台、智慧助航灯等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智慧引导,通过大数据平台和IOC平台将机场的综合态势和事件监控在枢纽机场运控大屏实现一图全态势感知,并为联动指挥、航班运行、安全安防、旅客服务、综合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了全局信息共享、协同运行和决策,提升机场容量和航班正点率,大大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如果遇到雷电雨雪天气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以及旅客大面积滞留的情况,“大运控”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它将轻松实现资源智能分配与调度、数据互通,以及多部门协同,通过预测预警、智能调优、协同运行来保障航班有序运行。
安全也是未来机场的重中之重,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公共区等不同区域的全场景监控无疑能缩短响应时间、加强应急处置。华为“大安防”通过视频云与视频分析,对机场出入口、安检口、登机口等重要地带进行可视化安全管理,完成人脸识别、行迹追踪、客流密度监测、旅客行为分析、车辆识别及超速警告等功能。在飞行区,不仅可以有效监控飞机靠桥和退桥的操作过程,而且可以监控飞机进入跑道区域、飞机起落状态,以及地勤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和机场内部车辆的行驶状态,避免出现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飞机起降安全隐患。上述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精准联动,让机场安全无死角。”
更舒适的旅客出行体验才是智慧机场建设的最终目的。鉴于此,华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高密Wi-Fi、生物识别等技术,协助机场打造极致的旅客服务体验。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服务”基于华为的视频云和智能平台,集成人脸识别算法,统一全机场的视频资源,实现旅客从安检到登机整个过程的快速“刷脸”通过;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在行李托运、运输、提取全过程,不仅能实现人包快速同检,还可以实时查看行李状态和位置,防止行李丢失;基于Wi-Fi室内定位技术,协助机场运营能快速统计旅客流量,实时调整安检通道开放状态,以便让旅客能快速通过安检。
未来:“平台+生态”满足多层次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能化出行要求愈加强烈。业务的快速发展、航空出行的大众化、旅客需求的多元化也给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民航单位的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带来了全新挑战。深刻洞察到行业发展的痛点,华为在助推智慧民航建设的发展战略上有着自己的思考。
路海空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不是单一新技术,而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创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面对大量的技术选择,企业需要一个数字平台来支撑转型,帮助企业成为数字化企业,实现融合式创新、集成式创新。同时,在机场的信息化生态圈中,也需要ICT基础设施供应商、业务应用供应商、平台提供商等不同角色来共同丰富、共同打造健康的智慧机场生态。“所以我们相信‘平台+生态’的模式是华为助推智慧民航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在华为EBG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王国钰看来,民航业正处于数字化的引爆期,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在原有组织、原有流程不适配的一些问题。而华为对智慧民航的理解就是希望运用这些最新的信息技术,聚焦民航业“安全、服务、效率”三大核心需求,实现民航业全流程运营可量化、风险可预测、服务可触及,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各环节实现协同,大幅提升民航业整体效率。
事实上,在支撑智慧民航所必须的技术点上,华为的确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路海空告诉记者,华为在AI、5G、视频云、大数据、物联网方面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可以为智慧民航打造一个先进、可靠的ICT基础设施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华为整合视频、大数据、物联网、统一通信的能力,通过平台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这几大能力,对于业务系统来说降低了开发和部署的难度。目前,华为已经为全球50多个机场、航空公司、空管部门提供了ICT服务,包括全球范围内超过15家年吞吐量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并已经与多家民航业客户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我们通过多年的服务,深刻理解智慧机场的发展方向,深刻理解满足发展需求的关键技术具体如何应用。”路海空说。
智慧民航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华为从民航行业的需求出发,把智慧民航建设的实现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部署ICT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基础;第二层是安全,包括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安全;第三层是让各个不同的业务模块实现数字化;第四层是实现从民航整个业务流程的统筹管理。
那么,华为下一步又将如何满足这四个层次的需求?路海空表示,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华为将利用自身技术能力优势,发挥物联网、敏捷网络、云数据中心、机场无线专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优势,通过自下而上的实践,打造民航数字化转型“沃土平台”,更有效地保障安防,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旅客服务体验。在第三层和第四层,华为将联合民航业内的专业合作伙伴,深刻理解民航行业客户核心诉求,可以从智慧民航信息化顶层设计入手,自上而下地构建整体资源规划。
“接下来,华为将继续携手生态伙伴,最大程度地为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提供敏捷智能的运营管理方案,共同助推智慧民航的建设。”路海空如是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