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成媒体关注热点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06-14 14:25:00

b1.jpg

记者参观采访展览(严宽/摄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丹 报道:6月13日—15日,以“新时代 新作为 新成果”为主题的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在北京展览馆与观众见面,吸引了来自民航业内外的观众前来参观。展览同期举办的民航科教创新高端对话会,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次展览和高端对话会还受到了业内外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大公报》等媒体纷纷对此次展览进行报道。

中央电视台此次派出全媒体阵容,在传统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在其新媒体平台上对成果展及相关活动进行重点报道。13日展览刚刚开幕,央视记者便深入各展台实地探访民航科技创新成果,亲身体验“智慧民航”的魅力。

b2.jpg

新华网发稿称,本届成果展汇聚了民航局空管局、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航集团等行业内外8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展览,是国内首个全面展示民航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创新成果的权威活动平台,是了解我国民航实现科技兴业、人才强业生动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新网以“安检不用摸登机刷脸过智能技术抢眼民航成果展”为题,推出了三分多钟时长的视频新闻,对自助托运系统、自动托盘分拣系统、安检人脸识别系统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让公众通过视频画面更直观地了解了民航科教创新为旅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中国日报》在报道中对中国民航近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从平台建设、安全技术领域、服务技术领域、运行技术领域、完善人才培养、深化开放合作等多个方面向读者呈现了民航科技创新的成绩。

b3.jpg

作为科技类专业媒体,《科技日报》则更关注展览期间举办的民航科教创新高端对话会,“实现自主创新要进一步强化民航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希望加快国产大飞机和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以此来提高我国适航取证的能力和水平”……在报道中,对话会上发言嘉宾的经典语句屡被提及,用文字为读者呈现出了包括6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业内外专家为民航科教创新建言献策的画面。

“跑了民航口很多年,也不知道民航有这么多科教创新成果给旅客出行带来如此多的便利,这次来参观报道,我会把这些成果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尽可能多地向公众展示,让公众更加了解民航、理解民航。”一位媒体记者如是说。

相关新闻:

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开幕 多位行业报领导莅临展览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中国民航报社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年度工...
中国民航报社出版社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2...
延吉机场:“语”暖旅途 “译”行高效
霍林河机场开展春季大风专项培训
桂林机场高效联动救治旅客
吐鲁番交河机场联合油料公司开展油车突...
厦航陈剑伟:地服“好大哥” 旅客“大后...
东航山西市场部“小花们”的“花样春运”
南航大连分公司“木棉喜乐·连年团圆”...
宁波空管站气象台:精准预警大风突袭 助...
贵州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完成首批C类教员...
“防眩光”组件成为机场建设光伏电站的...
南航股份地服部旅客服务中心中转室举行...
天津滨海机场无人机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同程旅行城市通小程序上线北京 为用户带...
包头机场开展“焕新颜”“表心意”元旦...
作家阿来在中飞院举行专题讲座
智慧机场的绿色脉动——天津滨海机场信...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技保中心开展人员岗...
民航华北空管局能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