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空铁联运:迎来提质增效新时代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5-28 15:06:00

“五一”期间,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准备带孩子去香港玩。4月29日早晨,一家三口从北京西站乘坐高铁花费1小时到达石家庄正定机场高铁站,再坐机场免费摆渡车耗时5分钟左右抵达石家庄机场航站楼,总共用了约70分钟。面对孩子提出的“为什么要从石家庄飞香港”的疑问时,李先生的答复是“省钱又便捷”。

如今,这种省时又省钱的“高铁+民航”出行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旅客的选择。近年来,随着铁路和民航的快速发展,一些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敏锐地捕捉到旅客多样化需求,主动与当地铁路部门合作,推出“高铁+飞机”的空铁联程运输产品。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近日,民航局与铁路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扩大信息共享、推动示范工程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共促空铁联运发展。有民航业内专家评价,通过双方优化配置运力资源,空铁联运发展即将迎来提质增效新时代。

民航企业“试水”空铁联运

旅客实现省时又省钱

以机场为中心,我国民航企业早已对空铁联运出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以京津冀地区为例,2012年12月,随着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高铁站投入使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在正定机场高铁站设立石家庄机场高铁候机楼,并推出空铁快线产品,通过提供免费高铁票等政策,吸引了大量北京及周边地区旅客选择空铁联运方式出行。“目前,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服务辐射至京广、津保高铁上的北京、保定、高碑店、邯郸等30多座城市。”石家庄机场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津机场的空铁联运服务则起始于2014年5月天津机场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的正式运营。随后,天津机场唐山空铁联运服务中心启用。从最初的坐飞机报销高铁票到空铁联运产品的不断升级,天津机场空铁联运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现在,旅客可以通过京津城际铁路、京哈铁路、京沪高铁等6条铁路从京冀辽鲁的8座城市到天津乘坐飞机。

长三角地区对空铁联运的探索更是堪称空铁联运模式的典范。2010年,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虹桥机场为中心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启用,融合航空交通、轨道交通、陆路交通,为旅客提供15分钟换乘、步行不超过300米的便利。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主要依托,2012年5月,东航与上海铁路局合作推出“空铁通”产品,实现了皖苏浙沪三省一市主要城市的高铁、动车与东航航班的双向联运。同时,虹桥火车站和虹桥机场互设空铁联运服务柜台、增设空铁中转引导标志,实现了旅客“一站式”购买机票和火车票。

业内专家表示,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空铁联运代表了目前空铁联运的两种模式。一种针对价格敏感旅客。比如京津冀地区,石家庄、天津机场通过空铁联运服务产品,引导旅客乘坐高铁前往当地换乘飞机出行,首都机场则借用高铁提供地面上的支线服务,腾出关键时刻资源投放至枢纽建设。另一种则主要针对中小城市的中高端商务旅客。比如长三角地区,由于上海虹桥机场拥有发达的航线网络和高铁接入,长三角地区旅客可通过空铁联运方式在虹桥机场换乘飞机,提高了虹桥机场的辐射能力。

以上海虹桥、郑州、天津、石家庄、昆明、海口、成都等机场为中心,国航、东航、春秋航空、海航等多家航空公司都推出了个性化的空铁联运产品和服务。“产品与服务特色主要包括买机票送高铁票、开通到航站楼和高铁站的摆渡巴士、在高铁站设立候机室、为隔夜旅客提供免费住宿、‘一站式’购买机票和火车票等。”民航局运输司国内运输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剩下“难啃的硬骨头”

要解决还需顶层设计

从最初旅客自行选择“火车+飞机”的出行方式,到部分航空公司、机场及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关注到这些需求,主动与当地铁路部门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旅客出行的便捷性与经济性,发展中的空铁联运,瓶颈和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

目前,北京新机场、重庆、西安、武汉、天津等机场都规划引入了快速铁路线,但天津、广州、重庆等城市的高铁站与机场距离较远,旅客往返于高铁站与机场间需要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另外,尽管一些机场主动与当地铁路部门合作,通过高铁预留票的形式为旅客提供“一站式”购买空铁联运产品服务,但目前产品多是“机票+火车票”的简单组合,并非完整的单一出行产品,很难提供“一票到底”的服务。

“机票销售系统和铁路销售系统不兼容,导致空铁联运订单掉单率比较高、退票改签有时很麻烦”。对此,天津机场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记者了解到,购买空铁联运产品往往需要在铁路、民航售票系统中单独操作,即使是通过携程等第三方网络平台购买,也容易出现在第三方网站购票成功,最终却被告知高铁票未购买成功或机票未购买成功的情况。

不同于未购买成功,旅客王女士曾兴致勃勃地准备开启空铁联运旅程,却由于雷雨天气导致前段航班晚点,误了后续的列车。经常从义乌坐高铁到上海坐飞机的旅客张先生则表示:“地铁站、高铁站、机场都要对行李进行安检,希望能减少安检次数”。

民航局运输司国内运输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铁站与机场的距离较远,安检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行李直挂,信息沟通不畅,这些都是目前空铁联运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仅靠航空公司或机场很难解决,需要从行业整体角度去规划并协调推进。

针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此次民航局与铁路总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中都给出了框架性的解决方案。对于目前存在的高铁站与机场的距离较远等问题,双方将在规划新建和改扩建机场、车站枢纽过程中,实现枢纽功能布局紧凑、客流衔接有序、换乘方便快捷;共同推动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城市机场和高铁车站在规划及建设上无缝衔接,实现“零换乘”,在有需求无条件的机场与车站间开展摆渡服务或探索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衔接。

对于“一站购票”和旅客前段延误影响后段行程而带来的退改签、票款结算等问题,双方将引导支持民航和铁路企业深度合作,设计开发联程运输产品,实现旅客“一站购票”。同时,研究联程运输票价优惠政策、联运旅客行程延误解决方案、退改签制度和票款清算机制,加强常旅客计划、特殊旅客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为了提升服务,双方将优化空铁联运机制下的列车与航班计划编排;根据需要在机场、车站互设中转服务中心,互相提供抵离信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铁路对机场到达转乘火车无托运行李的旅客免除安检等服务。

此外,双方还将扩大空铁联运信息共享范围,建立多层次沟通联系机制,加强对联程运输数据信息的共享、分析和研究;当航班与列车班次出现重大变动、运营中发生重大突发情况时,及时通报信息,提高航空和铁路运输协调应对水平。

实现空铁联运提质增效

必须“跳出民航看民航”

铁路运输在中短途距离内有明显优势,民航运输在中远途运输上有快捷抵达的便利性,而空铁联运就是要发挥民航与铁路各自不同的运输优势,将铁路、航空运输网络有效衔接,为旅客提供高效、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出行模式。前期民航企业的尝试与此次协议的签署,充分说明民航和铁路是竞合关系,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此次双方签署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自下而上的探索已经转变为自上而下的推动,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空铁联运交通模式的局面”。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欧阳杰表示,政府牵头推动空铁联运发展,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降低旅客在两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环节上花费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携手,正是民航局创新思路、解放思想、“跳出民航看民航”的具体体现。协议的签署,将深入推动航空公司、机场、铁路、市政等综合交通运输各类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着力破除空铁联运发展的市场壁垒、区域限制和制度障碍。与此同时,民航将为铁路转移释放更多中短途旅客量,民航吸引较远区域潜在旅客能力也会增强,促进空铁联运发展提质增效。

以完善空铁联运机场设施为例,由于体制机制原因,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明显缺乏有效的配套衔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机场与地方政府在航站楼设计建设之初就必须提前谋划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可能性,以扩大其辐射范围,从基础设施方面实现“零换乘”和无缝衔接。

空铁联运实现提质增效也离不开信息共享和信息系统建设。协议中提出的“加强对联程运输数据信息的共享、分析和研究”“优化空铁联运机制下的列车与航班计划编排”等,都需要民航与铁路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研判旅客换乘需求,增强为旅客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能力。

国家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均对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进行了部署。发展旅客联程运输、促进空铁联运发展是大势所趋。记者了解到,未来,民航局将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协调民航企业与铁路总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在规划建设、产品开发、服务提升、数据共享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同时,尽快形成空铁联运试点,以点带面,更好地满足旅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出行需求。(《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点评:不仅要让旅客走得了,更要走得好

改革进入攻坚期,很多行业都面临“最后一公里”问题,交通领域也不例外。不过,随着民航与铁路部门联运合作得更加紧密,未来,“飞机+高铁”模式将让旅客走得更顺畅,走得更舒心。

近年来,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出行也开始更多地涉及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转换。空铁联运作为交通领域多式联运方式之一,在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的主导下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联运设施不完善、信息资源不共享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群众整体出行感受。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需要民航与铁路部门创新思路,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共寻解决之道。

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2017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5.52亿人次;“高铁网络引领世界潮流”,成为中国的名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不仅要求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在各自领域领先世界,还需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切实改进旅客出行体验。如果说构建更加完善的航空运输网与铁路运输网是为了让旅客走得了,那么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缩短旅客出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则是为了让旅客走得更好。

要让旅客走得好,需要民航与铁路部门按照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来想问题、办事情。无论是完善硬件基础设施,还是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共享信息、推动示范工程,都需要双方跳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从满足人民群众更美好的出行需求出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空间布局,全面提高旅客出行全链条、各环节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思路变了,发展也会更顺畅。民航与铁路部门携手,有利于补齐空铁联运在产品、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短板。有利于双方优化运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挥铁路在中短途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中短途潜在旅客通过铁路抵离机场;进一步发挥民航在中远程方面的优势,扩大机场的覆盖范围,提高机场通达性。

可以期待,未来空铁联运将实现“硬件上的无缝衔接”和“软件上的规则统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肖敏)

责任编辑:zhichun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哈尔滨机场将恢复叶卡捷琳堡航线
天津滨海机场:强化鸟击防范治理举措 提...
江西航空举行2025年航线维修责任放行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