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11月下半月民航舆情热点分析(中国民航报社舆情分析中心 张薇播报)
中国民航报社舆情分析中心权威发布半月舆情报告,报告对2017年11月份下半月民航热点话题进行了排行,筛选出十大热点新闻。分别为民航局协调中外航空公司协助滞留巴厘岛游客回国、顺丰豪掷3.2亿网拍竞得2架波音747货机、国产客机C919首架机完成转场后首次试飞、东航航班空中放油紧急备降救人、海南航空执飞国内首班生物航煤跨洋航班等。
其中,舆论较为关注的是航空公司运送巴厘岛滞留旅客的情况;飞机备降前为何要放油,备降产生的成本损失有多少;C919首架机转场后首次试飞、试飞员在其中的作用。此外,生物航煤对飞机是否有不好的影响、安全性能高不高也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民航局协调中外航空公司协助滞留巴厘岛游客回国
11月21日,巴厘岛阿贡火山首次喷发,活跃强度不断增强,达到4000米,27日喷发预警到了最高级别,5.9万名游客受到影响。火山喷发后,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多次发布公告,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巴厘岛。在巴厘岛的中国公民应保持高度警惕,注意自身安全,切勿前往火山周围区域活动。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及时正确地舆论引导,使很多网民为祖国点赞,表示中国同胞在国外遇到危险的时候,祖国都会第一时间考虑到公民的安全。
此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舆论关注的话题主要有:巴厘岛机场的情况、航空公司运送滞留旅客的情况、航空公司的退改签政策以及遇到火山喷发,飞机真的不能起飞吗等。
火山喷发后,民航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助我国滞留旅客回国。网民称此次事件是现实版“战狼”,我们注意到,民航局、航空公司在迅速决策的同时,及时将接回滞留旅客的情况向各大媒体通报,让关注此事的网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情况,得到了网民的一致好评。
《航空知识》杂志紧跟舆论热点,介绍了火山喷发后对飞机飞行的影响,解答了网民们的疑惑。通过科普的方式,让大家更加了解民航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据最新消息显示,从11月29日至12月4日,中外航空公司累计协助15237名滞留游客回国。其中,东航、南航、厦航三家国内航空公司共派出飞机17架次,累计协助3576名滞留游客回国;外国航空公司共派出飞机65架次,累计协助11661名滞留游客回国。
海南航空执飞国内首班生物航煤跨洋航班
11月21日,海南航空HU497航班载着从餐饮废油炼化而成的生物航煤,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腾空而起,飞往美国芝加哥。这标志着首班中美绿色示范航线生物航煤航班成功启航,海南航空就此成为国内首家使用生物航煤跨洋载客飞行的航空公司。
民航业一直是减排的一个重点领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海航生物航煤航班的启航,实现了变废为宝,“地沟油”变航油!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多家重点媒体纷纷发文介绍,业内给予了高度评价、网民也纷纷对制造生物航煤的技术表示赞叹。但也有网民担心,生物航煤对飞机是否有不好的影响、飞行安全性高不高?同时,生物航煤何时能够广泛利用、机票费用会不会降低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海南航空总裁、此次航班机长孙剑锋称,使用生物航煤与平时使用的普通燃料飞行的飞机没有任何差异,性能表现的也非常正常,解除了网民心中的顾虑,舆论呈正面趋势。此外,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吉原表示,生物燃油是达到减排目标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有专家提到,由于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是传统航空煤油的2~3倍,该技术距离大规模推广尚有时日。
早在2015年3月21日,海南航空波音737机型就在国内首次使用国产生物航煤进行了载客飞行。此次,生物燃煤实现跨国飞行再次引发媒体大量转载报道,使传播效果更进一步。可以预见,海航在节能减排方面走在民航的最前面,对提升品牌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国产客机C919首架机完成转场后首次试飞
11月23日,国产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架机在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完成转场陕西阎良后的首次试飞,飞机状态良好。此次试飞也标志着C919为取得适航证而进行的试飞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C919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截至11月30日,此事件新闻报道共4482篇次,其中,微博2026篇次,微信1478篇次,新闻网611篇次,纸媒65篇次,24日达到舆论峰值。该事件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媒体关注,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有网民为中国感到骄傲,期待坐上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也网友为C919祝福,希望早日取得国内适航证!同时,试飞的机长也受到了网民的关注,对此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发表《C919和它背后的“试飞员”》一文,介绍了试飞员不仅是空中执行者,也是空中飞行程序的设计者,这两者的作用结合,使飞行员成为飞机设计改进的重要参与者。
空中放油17吨!东航航班紧急备降救人
11月24日,东航由北京经停南京前往悉尼的MU727航班上,一名男性旅客突然无意识,出冷汗,呼吸微弱。征求旅客同意后,机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空中放掉17吨燃油,安全备降塞班机场。旅客被及时送医,最终转危为安。
此次东航机长、机组以乘客生命为重,备降塞班的行为,赢得网民一致好评,称东航此举可谓是空中的正能量。然而,也有网民表示疑问:备降前为何要放油17吨?会污染环境吗?备降产生的成本损失有多少等。
一位民航工作人员解释称:“如果不放油,飞机降落会超重,超重降落会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对跑道的长度也有要求,有可能会冲出跑道。”值得注意的是,东航根据此前“南航放油救人” 事件产生的舆论热点,提前对此次航班紧急备降,公司将承担数十万元的成本做了解释。这种根据舆论特点,举一反三的做法值得民航各单位学习和借鉴。(中国民航报社舆情分析中心 王蕾)
点击查看民航舆情综合排行榜单(11月下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