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正:拿话筒的艺术人生

(周越 摄


文学正,现任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历任民航北京管理局航行处调度员,管制员。民航华北局航管中心指挥调度室塔台进近管制室副主任,主任。民航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副主任,主任。民航华北空管局局长助理,副局长,兼任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主任。曾被授予“全国民航十大杰出青年”和“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文学正很爱管制这个行业,并且乐在其中。用他的话说,“我从骨子里爱管制工作,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做好它,这让我感到很快乐”。因为对管制职业的尊重和爱,他始终都有“话筒情结”,并将指挥飞机当成艺术。

2009年10月1日,首都上空非同寻常。

“马上人工影响天气,民航调整原起飞计划安排!”

“根据通知,预计原计划一半的航班要受影响!”

“旅客已经登机了,是否需要通知旅客下机?”

“按计划做好全部航班的放行准备!绝不让登机旅客下机!”

……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开始前,时任华北空管局副局长的文学正突然接到通知。他一秒钟都没耽搁,立即作出决定。

90个计划航班全部“抢”在禁航前起飞,没有一个航班因为意外调整被“按”在地面上不能起飞,也没有一位旅客需要重新登机。

如果没有当机立断,至少有40多个航班、数千名旅客会因为这一突发情况延误数小时。

一个个航班密集起飞,文学正不眨眼地盯着雷达屏幕,直到所有代表航班的小圆点离开北京终端管制空域才长舒了一口气,走出管制室,在高高的塔台下点了一根烟。他说,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承受巨大压力后更显珍贵。

“有人问我,在作这个决定时,心里有没有后怕?直接按通知调减一半航班量,等阅兵式结束后再起飞会更轻松吧?”文学正说,“这样做是没错,但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看到空管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天5时,距离10时开始的阅兵式还有5个小时,前一天没回家的文学正已经醒了。看到窗外有雾,他马上在心中制订各种预案:完全没有限制,怎么指挥?当限制影响一半航班时,能不能以最小间隔确保航班全部起飞?当限制影响3/4航班时,最少影响几个航班?

“能为祖国、为人民作一点儿贡献,是我的幸福,也是我对管制职业的尊重和爱。”他说,“别觉得我在说套话,这是真正的心声,是我作为一名空管人的信念。”

也正是因为这份信念和爱,他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将压力放在自己身上,想方设法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公众和行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空管服务,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无名英雄”。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泰戈尔

文学正很爱管制这个行业,并且乐在其中。用他的话说,“我从骨子里爱管制工作,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做好它,这让我感到很快乐”。

他对管制的爱从1984年大学毕业填志愿时就可见一斑。“当时指导老师拿着分配表让我们填,我马上就填了首都机场塔台”。文学正说,他的同班同学有想去民航管理机关的,但是他只想当拿话筒的管制员。“我们在上学模拟管制工作时,就有同学说我特像管制员”。文学正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专业能力的自信和对管制的爱。

如愿以偿来到了民航北京管理局,文学正进入调度室,成为一名调度员。“当时,调度员是空管运行的核心,实行接收—放行制度。每天都由调度员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机场是否开放,岗位重要,责任很大”。初出茅庐的文学正在这个重要岗位上将满腔热血化为工作热情,当时所用的发报码至今他都能张口就来:“QGN CAFT是接收所有飞机的意思,QGO CAFT TO 1000是到10时前不接收飞机。”

虽然岗位极其重要,但文学正还是想拿话筒,做一名真正的指挥飞机的管制员。于是,参加工作第二年,他就转到了塔台进近管制室。

从这一年开始,他凭借过硬的管制能力,开始职场“升级跳”——放单、检查员、班长、塔台进近管制室副主任、塔台进近管制室主任、空管中心副主任、空管中心主任、华北空管局局长助理、华北空管局副局长、区管中心主任,2010年成为华北空管局局长。

“刚进入塔台进近管制室,每天首都机场的保障量是91架次,还不如现在高峰时段一个小时的起降架次多。”文学正说。他一路见证着中国民航高歌猛进,首都机场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三跑道机场。

北京亚运会举办后的1991年~1995年,北京地区的民航业发展进入高峰期,空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航班量也快速增加。其中,1991年的航班保障量同比增长了28.6%,1995年同比增长了27.35%。

需要指挥的飞机越来越多,对管制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在升职后就不拿话筒指挥飞机了,将更多精力放在现场监控和运行管理上,但文学正始终都有“话筒情结”。“指挥飞机也是艺术。看着满屏幕的飞机在我的调配下变得有序,非常开心”。他说,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切都是越简单越好。

“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当班长时,上班和兄弟们一起指挥飞机,下班和兄弟们聚会聊天”。文学正拿了11年话筒,直到1996年当上空管中心副主任后,因为管理事务过多,才慢慢放下话筒。“现在不能拿话筒了,但想组织领导岗位的模拟机指挥大赛,想重温发指令的感觉”。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泰戈尔

道路与梦想,鲜花与荆棘。跌宕起伏的管制生涯,文学正乐在其中,但也痛苦过、痛哭过。

管制员不仅要确保自己指挥安全,还要在飞行员误操作等各种特情出现时力挽狂澜。如果特情处置不成功,就可能面临难以想象的后果。很多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而离开管制岗位。

“2707,迅速左转航向360,上升高度到900米保持!”这是文学正在1987年放单后遇到的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特情。他对这个航班号始终念念不忘。

当时,该航班突然突破指令自行三转弯,而其下方五边正好有另外一个航班正常飞行。眼看着两个航班的间隔越来越小,文学正的声音立即变大,同时发出了转向和上升高度的指令。

“在进近范围内,飞机每秒钟的飞行速度是100多米。这个航班没按指令飞,在距离最近时两机除了上下高度差,水平间隔只有1000米左右,也就是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文学正说,“当时不怕,事后感到害怕!”

当时不怕,是因为训练有素,极度自信;事后感到害怕,是想到两架飞机、那么多旅客的生命安全在自己身上,难免感觉千钧重任。

“默默做了多少次成功‘堵枪眼’的事情,但我们的管制员从来不居功、不求表扬,反而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文学正说。这样的特情,每名管制员都会遇到多次。空管人始终冲锋在前。

但正因为次数多、压力大,管制员总是做各种各样的噩梦。文学正也是如此。“有时是自己指挥错了,有时是同事指挥错了,总之就是面临各种灾难性的后果”。每次从噩梦中醒来,大汗淋漓,他会猛掐自己大腿,确认那只是个梦。

但是,并非每一次都只是噩梦。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需要披荆斩棘。

1996年,时任塔台管制室主任的文学正被宣布担任北京空管中心副主任。在上任前,他因为会议需要安排了一名管制员代班。结果,这名代班管制员在指挥时发生了“小于间隔”的不安全事件。

文学正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恼,感觉职业生涯的完美纪录被打破。整整一个星期,他待在值班宿舍里,不回家、不刮胡子也不说话。

“在夜深人静时,会不出声地哭”。从此,他值班时几乎全扑在管制现场,抓业务能力,抓值班风气。他说,那是早期的“三基”建设和作风建设。慢慢地,加班成为习惯,强“三基”、重作风的传统也延续了下来。

有人会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离开,也有人会因为更优厚的待遇而选择离开,但是文学正从没动过“走的心思”。“我比较保守,愿意坚持到底。再难再累,擦干眼泪,接着干”。

稳如磐石,坚守国门,30多年弹指一挥间,他依然在“接着干”。

 

尽管前行,一路上鲜花自然会开放。

——泰戈尔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西南侧,十多层的华北空管局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封顶。北京东六环李桥镇,终端管制中心预计明年6月启用。北京新机场,西塔台完成了地下浇筑工程。

华北空管局的员工感到局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跑步前进”,历史的“欠账”终于慢慢还上了,能有更大的底气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这些飞速进步离不开文学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理念。

不论是他的老领导还是现在的同事,都说文学正适合当管制员,更适合管管制员。他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时光是在指挥飞机时;最有成就感的时光是在走上领导岗位后,以更先进的理念带领更多人共同进步,为行业发展做更多事情。例如,他力排众议提出的“睦邻发展”。

“自己的事儿都没做好呢,还想着服务他人发展?!”这是在2010年“睦邻发展”刚提出时,华北空管局一些人的想法。当时的航班量以年均两位数增长,安全压力很大,额外提出服务要求会让人感觉“千上加两”。

文学正不这么想。“有作为才有认可,有服务才有支持。整天说自己很重要,但是不发挥关键作用,怎么让兄弟单位支持你?”

事实证明,这一理念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大背景下尤为重要。

在首都机场附近有一处空域,按照与其他空域用户的协议,航班过此点需要保持一定高度。如此一来,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在进近时飞行距离就会延长很多。“要转一个大弯,不仅增加时间成本,也增加了航空公司油耗”。

为了让飞机“少飞一会儿”,2008年,时任华北空管局副局长的文学正带队,多次协商,兼顾各方需求,最终降低了协议高度。每年几十万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因此受益,节省的燃油成本和时间成本更是无法估量。

“有没有人对你们的努力表示感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随着首都机场航班量的增长,一旦出现雷雨等复杂天气,保障压力就特别大。2009年,文学正在与首都机场、国航的朋友聊天时,首次提出“我们要不要成立一个联合运营委员会”的想法。

说做就做,他马上发出倡议书,迅速得到了18个运行单位的支持和响应。9月1日,全国首创的首都机场运管委成立了,商定由空管、机场和航企相关负责人轮流做运管委轮值主席。

成立当年的冬天,9场降雪比往年多了一些。在轮番考验中,运管委表现抢眼。“在同一平台上按各自航班比例商量调减航班量,有沟通,有协商,有秩序”。成员单位感觉非常好,并一致推选由华北空管局主管运行的副局长一直做运管委主席。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人对运管委的名字提出想法,认为应体现各参与单位的力量。但是,文学正觉得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民航运行发挥的实际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计较”和“主动服务”,华北空管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各相关单位的支持。

这就是文学正的性格,关注运行,关注服务,关注效果,但不注重个人荣誉,不注重金钱回报,虽然他非常期待社会对空管的认可。

例如,他至今都记得第一次指挥的航班号,却记不住刚毕业时的工资。但是,作为华北空管局局长,文学正开始转变了。他不记得自己的工资,但知道华北空管局刚入职员工的收入;他忘记自己每一次进步的时间,但记得给员工们搭建上升通道。

2017年,华北空管局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将通过考核的70多名年轻人纳入人才库。能者入,庸者去。2018年,文学正探索建立收入与运行效率表现相关的绩效工资体系,激发所有人保安全、促正常的内生动力。

“你们做好你们的工作,我做好我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让华北空管越来越好,让航班感受到不一样的国门守护。”文学正在与员工座谈时总是这样说。

夜色朦胧,站在首都机场西塔台远眺,天空中几十架准备落地的飞机灯光闪烁、有序前行,繁忙又充满激情。

晨曦灿烂,站在北京新机场空管工地,看着建筑工人来来往往、添砖加瓦,一座70米高的塔台正拔地而起。(《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芳芳)

 


1984年毕业后,文学正到民航北京管理局航行处塔台进近管制室担任管制员。图为文学正(左)在首都机场老塔台指挥飞机,当时首都机场日均起降航班90架次左右。

1990年,航管中心指挥调度室塔台支部参加足球比赛。后排右三为文学正。

1991年,文学正赴美国参加联邦航空局(FAA)举办的美国高级雷达管制培训班,并代表学员发言。图为文学正(右三)在美国教员家中做客。

1994年,文学正担任塔台管制室主任,在塔台指挥飞机。图中手持话筒者为文学正。

2004年12月,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作为全国民航第一个区管中心投入运行。文学正为北京区域管制中心第一任主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学正时任民航华北空管局副局长、北京奥运空管华北地区运行指挥中心副总指挥,荣获北京市奥组委授予的“先进个人”称号。8月7日,华北空管局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单日保障专机数量的纪录,共保障首都机场专机45架次、涉奥飞行307架次,全天保障首都机场起降1400余架次,高峰小时起降87架次。图为文学正(右)在塔台观察航班起降情况。(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文学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