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所长毛永庆

勇创新 树品牌 创佳绩

——专访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所长毛永庆

备受瞩目的中国最大的空港工程-----北京新机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承担北京新机场空管装备建设任务的是我国民航空管系统技术的领军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以下简称“28所”)。

11.jpg

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所长毛永庆

28所始建于1964年,是我国从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研制、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研制,以及各级各类信息系统专用设备研制生产的骨干研究所,是全国军民航空管系统技术总体单位。建所50余年来,28所凭借在系统总体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综合集成领域的技术优势,获得百余项重要科技科研奖项。

6月13日,全面展示近年来民航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的“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于北京开幕,本报记者也借此机会就28所在民航空管系统发展中所作的贡献、在民航监视技术方面进行的探索,以及如何运用新技术实现空域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采访了28所所长毛永庆。

打破国外垄断地位 全力打造国际品牌

作为我国民航空管领域的引领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28所成功研制的空管1号系统于1987年成功应用于济南张庄机场,空管2号系统于1992年成功应用于杭州笕桥机场 ,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空管系统,一举打破国外空管系统在我国民航的垄断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28所和旗下高科技骨干企业莱斯信息研制的空管系统在部分技术指标上已超过进口系统。2007年6月,莱斯信息研制的用于装备青岛机场的LES空管自动化主用系统,实现了对区域、进近、塔台的雷达管制,成功保障了2008年奥运会青岛水上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民航用户使用国产空管系统的信心。自此之后,我国的中小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结束了使用进口系统的时代。

近年来,28所和莱斯信息已陆续为民航提供了20余套空管主用系统,目前在国内国产系统市场占有率已达75%以上。毛永庆对记者说,为打破区域管制中心系统的进口垄断,实现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国产化,莱斯信息在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管制中心研制区管备份系统的基础上,攻克了大型自动化系统体系架构、大范围监视数据融合处理、4D轨迹的精确预测等关键技术。2013年,莱斯信息中标民航沈阳区域管制中心、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空管自动化主用系统及配套系统招标采购项目,为区域管制中心空管系统国产化开辟了道路。

除了加大国内空管市场的渗透力度外,28所和莱斯信息还积极参与国际空管市场的竞争。据毛永庆介绍,28所和莱斯信息先后与肯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等十余个国家的空管部门建立了业务联系,2014年先后中标了印尼日惹机场话音通信控制系统、肯尼亚东非航空学校模拟训练系统等项目,2015年中标了安哥拉首都机场主用空管自动化系统项目。28所正在树立中国空管产品国际品牌的道路上笃力前行。

加速民航监视发展 力求弥补技术不足

2016年-2017年,28所负责承建了中国民航新疆地区ADS-B地面站建设项目。该项目遍及全区的30套ADS-B地面站,实现了疆内全部支线机场和航路航线完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新疆地区监视盲区问题,航空器水平间隔大幅度缩短,飞行容量提高两倍以上,管制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8所在民用航空监视领域之所以能够得到蓬勃发展,毛永庆坦言,这得益于28所长期以来对新技术发展动态的紧密跟踪。“28所在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目标识别、目标跟踪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和专利,研发了全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管监视产品,包括覆盖雷达录取设备、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地面站、场面多点定位系统、场面监视雷达、光电探测系统、视景增强系统、无人机管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其相关产品在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行业占有率达到40%,并远销亚非地区。”毛永庆说。

虽然目前以ADS-B为代表的民航监视领域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但地基ADS-B系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无法覆盖远洋地区、地面电磁环境恶劣等,前几年的MH370事件更是凸显了其存在的一些短板。

对此,28所适时开展了面向全空域合作目标的实时大容量可靠监视信息感知、传输、预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探索了面向全空域全覆盖的监视信息实时大容量感知、可靠信息传输等应用和实施可行性,为构建以星基ADS-B、星间通信、地面转发为核心的全空域飞行监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积极开展技术研究 有效解决现有问题

提及航班延误,近年来一直被人们诟病,也是民航行业的一大痛点。危害气象、军事活动、重大活动保障等引起的流量控制,是导致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

为了实现军民航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盘活现有空域存量资源,28所利用军民航空管领域的产品与技术积累,开展了空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从顶层优化、调整空域结构,加强军民航的空域精确协同,实现军民航空域灵活申请与分配,及时释放可用空域资源,对空域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根本上解决军民航空域使用冲突问题,在保障我空防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民航运行效率。

针对近年来无人机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诸如“黑飞”频发、低空目标“看不见、辨不明”的严重安全管控问题,毛永庆介绍,28所基于空管领域和军用指挥信息系统领域的技术与产品积累,综合利用互联网、无人机反制以及多源监视数据处理和空域精细化管理等辅助决策技术,可提供从设备到系统的无人机管控整体解决方案。“未来,28所还将融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星基监视等新技术,全面提高无人机管控能力,促进低空空域安全运行”。

近年来,28所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目前已组建起一支高尖端人才队伍。结合中国民航“四强空管”理念,28所率先提出了“智慧空管”整体发展构想,并且基于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已经开展了空管信息共享平台、机场协同决策、流量管理智能决策、管制语音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典型产品研发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孵化,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空管业务需求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依靠人工决策进行航班调整与流量控制的手段,从而增强空中交通管理智能决策能力,达到提高航班正点率,降低空管从业者的工作负荷与管理成本,提高航空运行效率的目的,为我国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毛永庆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雪 实习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