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喜欢网购的人有一个苦恼,家里没人,物业又不肯代收,只好先送到单位,下班的时候再带回去,而快递柜的出现可谓是这部分朋友的福音。在新上市不久的华夏航空公司,最近也投入使用了一批像快递柜一样的设备,它主要是来做什么的?为什么这家公司要研发这套设备呢?
减小管控难度
提高安全水平
在华夏航空,这套和快递柜有些相似的系统叫作华夏智能化装备管理系统,是华夏航空信息部和保卫部联手推出的一个器械包管理程序。原来,随着华夏航空近几年快速发展,其基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以往每个基地的器械包领取都要有一个值班员现场当面清点,确保所有器械在领取和归还过程中没有丢失,防止因器械丢失而带来衍生安全风险,这就要求领取或归还器械的安全员和值班人员同时在岗,且要确保各项数据登记不能出错,对值班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我们多基地运行的公司来说,管控难度会越来越大。于是,我们在想有没有更好的、不过分依赖人且更安全的管理方式?我们想到了无人值守的快递柜的方式”。华夏航空信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研发的这套系统要比快递柜更为复杂,因为这涉及管制器械的存放,必须确保每一步都可控和可追溯。
在华夏航空制订2017年信息工作计划时,该项目被列为重点项目,公司层面给予了充足的预算和人员支持。公司主要领导对此非常关注,在研发过程中多次到现场了解系统研发情况,并给出指导意见。华夏航空信息部和保卫部则为这一系统的安全性加了好几道保险。首先,将排班任务系统和认证体系(指纹、空勤登机证)连接,只有在执行任务前后规定时间内的安全员才可以进出器械室和打开自己存放器械的柜子,杜绝无关人员进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做到器械室内无死角监控,由保卫值班席远程监控,记录存放90天以上,可追溯;再其次,布置红外线防非法入侵报警系统,确保器械室的安全;最后,通过RFID标签识别,可在不开包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包内物品的清点工作,每一件器械都有唯一的RFID标签识别码,防止人为清点的遗漏和作弊,并且自动记录,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基于业务特点
持续探索创新
前述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智能化装备系统还通过自动存放管理,实现“人包合一”,即每位安全员都有自己的专属器械包,无论他飞往任何基地执勤,都可以自由存放,存放后的基地和箱柜号可在他的手机应用上查询,解决了交叉使用器械包造成的责任不明晰问题。此外,还实现了整个公司器械包的统一、可视化和智能管理,对未及时领取和未及时归还都会自动向当事安全员(APP消息推送)和值班人员(监控座席平台)提醒。
这些功能的实现花了工作人员不少的努力。该系统的软件部分由华夏航空信息部自主研发,并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为了追求系统在安保器械管理上的安全可靠,他们在确定了系统的基本工作逻辑和业务流程后不断测试和迭代,力求完善。“像RFID器械清点功能,刚开始只有90%的识别率,因为没有任何可参考的系统,我们只能一点点调试:更换不同的RFID识别设备、调整RFID识别设备的角度、在软件中用不同的识别逻辑等,最终将识别精度提高到接近100%。”这位负责人说。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华夏航空重庆、贵阳、西安、大连、呼和浩特等基地上线投入使用,天津基地的相关设备也将很快安装。
华夏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华夏智能化装备管理系统并不是他们在科技创新应用上的第一个成果。华夏航空以支线见长,其所飞机场地形比较复杂,气温对气压高度值有一定的影响,为确保复杂地形机场的飞行安全,该公司研发了“低温修正验证工具”,确保飞行员能正确执行低温修正程序,确保航班进近阶段的安全飞行高度。
作为支线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和各主要航空公司都有合作,为旅客提供从小城市经省会或中心枢纽城市再到一线城市的中转联程服务(通程服务),因为涉及合作的航空公司航班信息、枢纽机场保障资源及旅客的信息,保障过程高度依赖信息化,否则保障效率极低,旅客体验也不好。“鉴于此,我们搭建了基于实时信息交互的移动航班保障平台(FOSS系统),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思维连接了各方信息,让中转保障服务人员及周边的其他保障人员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该负责人介绍。(《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