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讨论:如何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参与嘉宾: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系主任 陈现涛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通用研究所副所长 朱小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试飞学院副院长 犹轶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应急办副主任 袁静

菜鸟集团公共事务部副总经理  任玮


陈现涛:我们这个环节是一个比较轻松的环节,我们的这个主题就是如何打通我们应急救援,也就是我们航空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这个主题,我刚才在网上搜了一下,在百度搜了一下,然后这个主题是铺天盖地,非常的多,各个行业各个地方都在搞打通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就这个主题,我们就自由地研讨一些小的话题。第一个话题我觉得我们可以研讨一下,在打通我们航空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上面,存不存在一些难点或者是堵点,先有请我们二所的朱所长说一下。

朱小波:好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民航二所的朱小波,进所以来我就一直从事通用航空技术研究和行业支持相关的工作,今天很有幸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这一块的话,大家都知道最近比较火,国家已经把它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我们必须发展的一个产业,我认为这个领域现在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觉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存在的卡点和堵点的问题,排在前面的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航空器的适航符合性验证包括适航审定能力的提升,这个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过程当中,要让它顺利飞起来,飞好,首先要开展适航取证,但是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它的能力还存在不足,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我们的适航审定能力的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空域资源利用和空中交通管理的问题,因为航空应急救援它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属于生命救援的这样的一个活动,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些优先的排序,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这个空域保障机制,优化它的空域申请和审批备案的这些程序,提高它的这个作业飞行的效率,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堵点。谢谢!

陈现涛:谢谢朱所,下面我们有请犹院长,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犹轶:陈主任说这个话题,比较轻松,其实我觉得一点不轻松因为我参与过2008年地震救援,就你刚才说的最后一公里这个堵点的问题,我深有感受这一块,我很同意刚才我们朱所长所说的关于首先这个适航这一块,刚好适航这一块我现在的工作也是直接参与的我现在是负责学院民航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搞培训的,在适航这一块,我们国内民航这一块是一个短板,主要就是相应的这种试飞人员的短缺,这是一个卡脖子的技术,在之前我们试飞的专业人才,大部分都是送出国去,但是随着我们国产C919的研发使用以后,国外对我们进行卡脖子给大家讲,我们一个初级的科研试飞员培养的送出去大概是100万美金,一个试飞工程师培训的周期不到一年大概是50美金,但是你现在交钱出去国外不接收了,所以现在学院这一块民航局的要求我们成立了民航试飞学院,专门就是补齐短板,我们现在跟国内的像商飞还有通飞公司合作,举办的几期科研试飞的人才培训,也是相当于在这方面把它补齐。是这一块。

另外一个空域审批这一块,也是一个痛点难点,特别在应急救援的这一块,其实我觉得可能真正涉及应急救援这一块审批的可能还相对要好一些,但是在平时的这种演练训练的过程中,这一块可能要受限一些。

所以再一个堵点这一块的问题,我刚才想这个堵点,涉及很多方面的一些东西,我当年在2008年地震的时候,我是5月12日晚上接到要去参与应急救援任务,但是5月13日这天,我们在做地面准备的时候,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信息来源不准,首先作为一个飞行员,我要了解这个我所救援的地方的地理坐标,给我的只是一个地名,但是实际我们作为飞行员给我地名没有用,当然也有用,但是你要通过地名你要去找到地理坐标这还需要一个转换,所以在这一块国内的低空航图的制定这一块也是一个短板在这方面。

陈现涛:有请川航的袁主任给我们一些建议。

袁静:我们作为航空公司我就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谈谈我们的感受。航空应急救援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2019年的时候四川省成立了一支航空救援队伍,这个队伍是由一家航司也就是川航和6家通航组成的,那么这个队伍组成之后,近几年从灾难救援和应急演练的角度来看,可能从事的工作就像上午的这个李教授还有犹院长介绍的,可能就是比如说搜救还有灾难的现场的侦察,投运物资以及紧急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航空公司能够接触到的主要就是紧急任务运输

如果说堵点,我感受不是很深刻,因为毕竟我们航司天天都在跟运行打交道天天都在保障航班,确实有非常多棘手的情况,比如说我们之前遇到过的四川的森林消防他们找到我们航司,希望建立一种常态化的保障模式,因为他们平时接到这个任务是非常紧急,一般就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多的话也就提前一天的事件,接到这个任务马上就要走,他们希望航司提供一条绿色通道,能够及时去保障但是实际上作为民航人大家知道,这个航班的运输不是大家想这么简单,如果是已有的航线,那我们也需要去清空已有的旅客和货物,如果是新开的航线,涉及航权、时刻、落地许可、运行合格审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协调方也非常多,局方的军方的空管的机场的,所以这个协调也让我们非常的棘手。

第二个就是关于运送的人员和物资,包括他们的物资里面可能有一些比如说有汽油的,还有酒精的,还有锂电池的等等,这些方面要做一个提前的统筹考虑,这种东西可能运不了,人过去了,物资运不了,可能也会影响他们的救援效率。另外以前也遇到过,疫情期间保障援鄂医疗队伍的时候,当时给我们的任务,对方的人数,货物的重量,包括件数在我们评估之后,是一架飞机可以装得下,但是最后在实际运行中那个货物反复装就是装不下,原因就是有些货物它不重但是体积很重,比如说棉花类的这种物资,后来就没有办法怎么装反复尝试了好几次,没有办法装下去,临时又增加调了一架飞机去把这个货物再装到一起拉过去。

就是像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就觉得是比较棘手的,但是这种也需要,当然对需求方比如说森林消防或者其他的客户方,他们自己能够对这些航空运输的一些常识了解,哪些可以走航空的路,哪些可以走道路运输,也需要他们了解,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从我们民航航司自身管理的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我还是想说说,紧急任务运输,在突法还有民航应急管理规定里明确我们各家企业对协助配合国家灾难救援的义务,但是紧急任务运输到底是属于应急管理范畴还是属于运行保障的范畴,其实在我们企业内部是值得讨论的。紧急任务运输的目的是把货物人员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是紧急任务运输还是常态的运输,它就是一个运输,所以我们把它划到了运行保障的范畴,就没有放到应急这边,因为他们本来运行链条相对顺畅一些,配合起来灵活一些,所以我们大概是这样做的。这是我的一隅之见。

陈现涛:下面请我们菜鸟集团的任玮总,发言之前我给你规定一下这个范围,现在我们打通应急救援的最后一公里,在物资供应,也就是我们资源供应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是咱们菜鸟的专长,任总你就从我们供应链这一块,物资的这个供应这一块,给我们讲一讲,有没有相关的一些堵点困难或者说遇到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

任玮:虽然你给我设了一些限制,但是我还是有一些心理话要说的,因为之前几位专家讲的不是最后一公里,你们讲的前1000公里,前500公里和前1500公里,最后一公里你们没有感受过现场是拿了物资送到那不知道给谁,你给人打电话,人家非常忙没时间理你最后一公里是车开不到的地方人去不了的地方,民航运输解决干线的问题,是标准化的服务,但是在应急救援中,它的职责是转换的,应用场景完全变了,比如说前两天青海的地震航班都停掉了,你怎么通过民航去运输,这就是现实面临的问题,找了很多航司,说我们要运,不说哪个航司都差不多,大家都一样,等我一下,等着我说那我们今天就想送过去,孩子还在挨冻,我们物流行业有一个词叫妥投,把你的东西送到客户手里,这是最后一公里,如何做到这个,我们的经验是从技术上,从管理上,从理念来改善它,从技术上我们有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前两天去新疆石河参加民航学会通航的大会,无人机的大会,现场展示的无人机的,他们已经获得市场的资格,而且有7架飞机可以运1吨半可以实现空投空送,它的问题可以解决干线侧,就是咱们的干支结合的问题,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刚才院长也说了,空域怎么办,它的应用场景有没有,然后我们犹院长也说了,最后作为飞行员可能就不知道这个信息,那情报的问题怎么解决,现场的情报谁来把这个痛点和堵点解决掉。

另外就是人员的问题,现在我们就算派我们人员送到那个灾区去,最后一公里也很难走通的,那些人要经过专业训练,他知道跟谁去联系,他先保护自己,在自救的情况下才能帮助别人,这是技术储备、人员储备的问题,还有我们今天解决只是这一段的问题,解决这一段解决不了灾民的问题,目标导向来说要解决物资输送,要发挥民航的职能,包括人员运输、物资运输,等等我们光解决这一段是不够的,所以抛出这个问题非常好,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这个最后一公里是引号的,比我们前期走的这个1000公里,1500公里,5000公里还要难,也就是我们今天上午的演讲我提出来我需要一个产证学研,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个东西需要可变机构的帮助,需要公益组织的这种现身说法的经验的输出,以及我们专业专家的加持,才能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可能没有经验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应该引起大家重视,未来作为民航人,作为社会担当和国家担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这是我想表达的,虽然没有答案,是发起倡议,提起重视。

陈现涛:4位嘉宾从不同的方向都给出我们现在要打通的最后一公里,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有堵点,实际我们发现了这些堵点找到了问题,我们就解决了一半,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二所通航所的朱所长,我们现在有没有相关的技术,还有相关的这个政策,能够解决现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问题。

朱小波:实际上刚才任总提的非常实际,最后一公里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我提两个技术一个就是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协同运行,有人机和无人机是各有各的优势,有人机的话,载重大,续航时间长,能够承担载人的任务,无人机的话比较灵活,成本低,然后还没有人员安全风险,所以我觉得有人和无人的结合,它是未来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可以优势互补,例如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前期比如说进行灾情勘探和地理测绘或者在后期进行灾后恢复评估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无人机来开展作业,在中期我们开展这个人员和物资运输,一些装备运输,或者是我们的灭火救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有人机来开展作业,有人和无人,它在这个操作层面是可以协同的。这个我任玮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应急救援场景的一个仿真模拟技术,我们叫数字孪生或者叫虚实结合,因为应急救援的场景各种各样,有医疗救护的场景,有山火救援的场景,还有我们的地震救援,洪涝灾害救援,各种场景它各有各的特点,同时又要求我们在平时进行非常多的演练和培训,如果说我们把仿真的技术用到应急救援的领域我们就可以降低实训的成本,提高训练的效率,我觉得这个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技术方向。

另外相关的装备,就是我认为,包括我们的专用的这些航空器,虽然我们现在无人机领域,我们做了很多的产品,也在全球零跑市场,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短板,比如说我们高原的有人机,还有我们大载重长航式的无人机,包括我们机载的任务系统和我们电子设备这一块,很多80%以上都依靠进口,所以我们怎么样解决装备的问题,但是这也是未来的方向。谢谢!

陈现涛:谢谢朱所长,朱所长给出的这两个技术,我觉得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肯定不仅仅是我们在座的嘉宾,更包括我们现场我们的各位同仁,还有我们整个的行业,我也相信经过我们这个努力,刚才任总也说了,通过我们产政学研努力最后一公里肯定是能打通的,在我们整个的航空应急救援领域,我们也能够真正地为国家的治理体系的优化发挥我们重要的作用。

时间关系,我们这个讨论就暂时到这,我们今天会场的大家回去之后,也可以想一想最后一公里跟自己都有什么关系,然后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去进行结合,我相信这应该也是一个非常热点的研究的题目。感谢位嘉宾,谢谢大家!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杜伟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行业同仁:

首届民航应急管理论坛在各位领导、专家及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全部预定全部会议议程,即将圆满闭幕。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在座的每一位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代表及所有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次论坛以“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化民航应急管理理念,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在为期一天的会议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聆听了来自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民航应急管理发表的真知灼见。通过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了民航应急管理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我们应当借鉴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

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和深入讨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的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与合作,将极大促进我国民航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民航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和代表,感谢你们的智慧和努力,是你们让这次会议充满了深度与温度。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论坛成果将为我国民航应急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为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让我们携手并进,为共同开创民航应急管理的新篇章,为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篇章贡献力量。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有机会再次相聚,最后预祝各位返程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