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危险品运输技术中心副主任 韩一秀

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危险品运输技术中心副主任 韩一秀(张哈斯巴根/摄)

航空运输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置技术

韩一秀: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的韩一秀我们单位简称民航二所,也是协办单位之一会议手册上,有我们二所的介绍,明天日程中也安排到二所的示范区去参观,我就不在这里过多介绍了我是来自二所二级部门危险品技术中心,主要是围绕航空物流及安全开展研究和提供技术服务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危险品的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危险品在航空运输货物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航空运输货运中危险品占有较大比例。说起危险品,大家可能觉得很危险,其实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和物资都隐含危险品属性,或者本身就是危险品。危险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家手头正拿着的手机就是危险品,大家想想它的危险来自哪里,主要是来自锂电池。我们看到的电动汽车、两轮电动车,包括上午分享的航空油料,也都是危险品。

按照国际标准合规运输是能够实现安全运输的,但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会存在诸如包装没做好,或者瞒报漏报的情况,这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危险品在航空运输中的事故后果极为严重。所以,危险品的事故应急处置在航空运输中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当前航空运输危险品应急处置的背景和现状,二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应急处置方面的研究及平台建设情况,三是成果与应用。

当前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民航行业层面,都有法规或者标准覆盖或者涉及到危险品以及危险品的处置。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务院591号令、708号令都涉及到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和储存的一些应急情况。我们民航的CCAR-139、90号令、397号文件,都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以及紧急事件。由此可见,危险品的不安全事件和事故应急处置,是我们应急处置的一部分。

在民航层面,当时用“民航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置”这几个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我连续打开了大概二十七条左右的链接,统计后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危险品应急处置都是以桌面推演的模式进行。全部打开查看后,不到三分之一的涉及到在真实场景下开展,只有三起是用模拟的真实事故去演练。

刚才说到危险品可能易燃易爆,那么这种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故,大家想想用桌面推演的方式去演练,效果会如何。真正的演练,对于人员能力的提升,理应在真实场景下进行锻炼。而桌面推演,大家坐在会议室里凭想象和脑补去想自己该做什么,有一定作用,能提升理论和记忆,但对实际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由此想到,这种桌面推演在某种意义上,于我们危险品的应急处置领域有点像纸上谈兵。

刚才提到从业人员需要在真实场景下去演练,这才是危险品应急处置的正确方向,分析其真实需求,除了飞机的货舱,民航从业人员发挥的余地稍小一些之外,在客舱旅客行李中也可能携带一些危险品,包括地面的收运、安检、仓储等环节,危险品事故的应急处置基本上都依靠从业人员、岗位人员去完成。由此可以推测出,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是我们应急处置,特别是危险品应急处置的关键。人员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核心。

刚才说桌面推演对我们能力提升的作用或意义有限,那我们该怎么做?要在实战中提升能力。如何塑造实战能力?这里分析了三条:第一,要事故场景还原,要实战就必须有一个符合真实岗位和平时工作场景的物理场景。第二,要有真实的事故去演练,大家想想,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不可能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因为平时要生产和运行,以及开展正常业务,不可能给大家长时间训练,所以要搭建物理场景,而且事故也不是天天发生,一旦发生会有极大威胁,所以事故需要模拟。第三,应急处置方面,围绕危险品事故要开发有效、快速、科学的应急处置技术,开发出来之后,还要投入应用,为我们行业人员开展培训。所以列出了三条:一是事故场景还原,二是应急处置技术研究,三是便于从业人员演练。

整个处置技术研究和平台搭建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其一,是硬件设施的搭建;其二,是对物理场景的高度还原,涵盖了机上和地面,关键要素包含了诸如旅客运输,像机坪、候机厅,存在物流、人流的干扰,比如客舱中有众多旅客干扰,还包含一些资源配置,要考虑安全以及可持续利用。

还有事故模拟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将前三个方面研究出来后形成应急处置方案,这是我们的成果输出。应急处置方案完成后,制作成视频,供行业使用,同时指导岗位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

先看我们的场景,经过不断升级,搭建了客舱环境,具备单双通道客舱环境。而且驾驶舱引入了VR技术,机上考虑健康和排烟排水,设置了烟雾处理系统,为了长期循环使用,对行李架以及座椅进行了改造。地面方面,整个货运包含旅客运输的各个环节,都设置了模拟的物理场景。

第二部分是事故模拟,我用6个字来总结,即“真、全、准、定、标、安”。我们的危险品事故模拟全部采用真实的危险品引发,让受训练人员能够直观感受真实的危险品不管是泄漏还是冒烟起火的样子,而非靠想象。场景覆盖全面,刚才已经提及,覆盖到机上机下的关键场景和环节,涵盖19类全部的危险品类型。事故触发准确,比如人员训练时一批一批进行,让其2时引发就不会21引发,能马上触发事故,事故的大小也可控,想达到何种程度的危险品事故都能实现准确触发。还能按需定制,根据不同的岗位人员、不同的危险品类型,比如有些机场不收某一类危险品,或者只收第三类,就引发第三类,按照岗位人员需求进行定制。整个应急处置技术和方案实现标准化可复制,不受场景限制,比如整个物理场景在成都,到上海培训,也能将应急处置方案移植过去,并且确保人员安全。

这是事故模拟部分。模拟完成后,接下来进入应急处置环节。航空运输尤其是客舱,灭火器材有限,而地面的应急物资丰富且环境广阔,这与客舱情况不同。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应急处置人员,实现高效应急处置,这是整个研发的背景。

利用好这些资源,研发高效的应急处置技术,以达到几个目的:一是增强受训练人员的事故判断能力,实现快速、高效、科学、有序的应急处置,还要强调小团队人员的团结协作。

刚才提到应急处置技术,我想到上午党校的马院长在应急处置预案里提到的一个理论,他说的是点线面,我们的应急处置技术有点像马院长说的那个点或者线,将我们这个点和线放到系统中的面去应用,放到整个所有的资源中,比如机场冒烟起火或者某个危险品泄漏,除了周围的从业人员,向上级汇报寻求外源,比如消防、环保部门,疾控中心,放到整个社会处置资源中,或者放到整个机场的应急处置系统中去练习,从而形成应急处置方案。

以上就是我们整个的研究情况、成果以及研究的应急处置方案在行业内的应用。刚才说处置方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脚本,为了给行业提供更好的应用效果,我们拍摄了一些视频。比如机上,这是2018年拍摄的视频,在2015年、2016年的时候,一是手机快充技术还未实现,二是共享充电宝也没有现在这么普及,那时旅客携带充电宝很普遍,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产生电量焦虑,手机没电一般都会带充电宝,那几年因为充电宝冒烟起火的现象发生了很多起,一度还造成比较严重的险情。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针对开发了以客舱充电宝为代表的应急处置实训技术。

视频中真实的充电宝在行李架里冒烟,可以看到仅用了一个灭火瓶就控制住了从哪个位置喷灭火器、如何喷法在我们的方案里都已确定。用灭火器灭火之后,再用液体,比如机上矿泉水,充分利用机上的应急处置资源,再用水去降温,完全控制住这个锂电池充电宝再次复燃的可能。充电宝锂电池产品,从应急角度来看很不好的一点是,只要里面还有电池就有可能再复燃。把明火灭了还会复燃,所以要转移到水里继续浸泡和持续观察。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机上的应急处置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团队协作也有所体现。然后在机下对不同环节都拍摄了教学视频,在此就不一一展示了。

这是我们的一些成果,也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在中国民航和欧洲民航的危险品交流论坛上,我们做了专题分享。中国民航和荷兰民航的危险品交流论坛在二所举办,当时我们客舱的应急处置成果,向荷兰民航危险品的专家以及中国民航的专家进行了展示,受到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供全行业使用,我们还为行业的机场、航司应急处置,包括局方举办的竞赛提供技术支持。马上10月中旬全国货运员的技能大赛要在成都召开,我们也是协办单位之一。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