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安全与应急管理系应急管理教研室主任 吴倩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安全与应急管理系应急管理教研室主任 吴倩(张哈斯巴根/摄)

以研促教,融合教学——提升应急人员能力的创新模式探索

吴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吴倩,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期的首届民航应急管理论坛,也非常荣幸站在讲台上和各位领导来分享我今天的一个主题汇报。

我今天的汇报主题是以研促教,融合教学——提升应急人员能力的创新教研模式探索。我听了今天一天各位领导的分享,想必很多领导和专家在应急能力方面都有各自的见解和理解,那今天我们也就这个能力与大家进行分享。我接下来的汇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借此机会对我们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做一个介绍。我们学院目前有三块牌子,分别是中共民航局党校、中国民航安全学院以及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我们目前基于这三块牌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对外仍统一称为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近几年来,我们学院践行通过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高质量的民航培训教育作为高质量发展思想的贡献者这样的战略愿景,定位于一流行业党校、品质安全学院、卓越干部学院这样的定位目标。

同时,我们学院构建了10个教研院系,还有一个国际化人才发展中心以及一个民航研究院,共同为学院的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助力。针对学院在综合应急管理相关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航空安全与应急管理系,我也是这个系的一位老师。我们系目前承担了民航局航空安全和应急管理相关的教研任务,系里人数较多,有27位教职员工,在学院里算是大系了,而且每位老师都非常有活力,共同助力民航的航空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发展。

目前,我们系主要有四个教研室,分别是系统安全管理教研室、安全信息管理教研室、安全法规和监管教研室以及应急管理教研室。我们应急管理教研室目前一共有 6 位核心团队成员。虽然核心团队人数不多,但各位老师都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并且为整个行业所熟悉。我们的团队并非仅进行内部研究,与行业有很多横向合作,团队也得以拓展,并吸纳了整个行业的各位资深专家,比如民航管理部门、行业内甚至行业外的一些资深专家纳入到团队的教学和科研中。我们还希望与横向的机构建立更具拓展性的合作,比如和航空院就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还有一些其他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机构。

我们认为在应急领域,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应用性非常强,并且跨行业、跨专业性非常广的领域。所以每个人不可能是全才,我们也希望开展横向合作。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与我们有过合作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目前我们承接了民航局至少10余项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协助局方开展了各类政策性研究。我们合作的部门和企业众多,总结来看,合作主要涉及一方面是与政府或者局方的纵向科研合作,另一方面是和企业的横向咨询服务。在纵向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政策性研究,更重要的是希望协助整个行业民航应急管理形成规范性或指导性的促进,为其提供更多法律依据。针对横向企业项目,我们更多是希望将政策性要求进一步落地,并为局方的政策修订和完善提供更进一步的实践依据。

目前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列,是我们十几年来与局方合作沉淀的一些政策性研究成果,也非常感谢局方支持我们开展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基本上每年有一个安全能力项目一起做科研,也在落实局方的要求,非常荣幸能参与到政策研究中。

基于这么多年的研究,我们大胆地对近几年的研究历程做一个回顾,我想这可能也是民航应急管理发展的一个缩影,暂且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2010年到2016年,我们将2010年下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作为起点,以2016年民航监管执法方法调整试点的结束作为这个阶段的终点。在此过程中,局方从自身角度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在2013年到2016年期间,我们系承担了关于安全能力项目,如民航应急管理监察员岗位描述和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最后形成了民航应急管理监察员业务培训和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在这个时期,我们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特点,一方面企业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起来,比如有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编制。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我们建立了应急咨询合作,协助这些企业建立符规性、科学性的预案。

第二个阶段是2017到2018年期间,以2017年民航局下发统一的监管事项库为起点,以 2019 年《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下发之前为终点。在这个阶段,局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 2016 到 2017 年民航局子监管事项库在华东地区进行试点,2016至2019年期间,我系有幸承担了民航应急管理监察员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研究,经过至少两轮修订,最后形成了在行业内统一下发的民航综合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监管事项清单库。在此期间,我们系也重点开展了应急法规层面的研究,出版了《美国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准备文件的汇编》以及《机场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两部译著,帮助了解应急理论和政策体系。

企业在局方的应急监管推动和企业运行实际需求下,开展了全面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大家知道,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将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这样的应急预案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一方面是公司的应急管理制度和通用的应急处置流程,另一方面是专项的应急预案,将特定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从原先的大应急预案中剥离出来,形成不同类型的专项应急预案。到这个阶段,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第三个阶段是2019到2023年期间,以2019年《民航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下发为起点,以《民航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编制指南》为终点。在这个阶段,民航的主要应急工作基于《民航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下发,行业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预案管理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同时与国家层面的预案管理办法有效衔接,并将管理办法作为重要的监管依据纳入行政执法监管中。对于企业来说,有很多做法大家都深有感受,对于原先建立起来的预案体系是否符合局方最新要求,并且能否在实际中发挥相应作用,企业心里没底,所以在这个时期开展了一系列预案评估工作,对预案体系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不仅预案体系得到优化,在这个时期企业也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演练的方法(刚才陈主任提到的),来检验各项应急处置重点任务模块的能力,比如消防救援能力、家属援助能力、媒体应对和舆情管控能力以及指挥协调能力(包括刚才张天旺总说到的值班能力),进行了更多的思考与探索。2024 年以来,我们将其视为第四个阶段,局方已经开始基于最新下发的应急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应急体系的建设,并希望推动全面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企业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已经建成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各项应急处置能力,并且开展了一系列评估。通过评估,对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清晰认识,对应急处置能力的短板也有明确认知,同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应急能力提升相关研究。

接下来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在应急管理科研过程中的一些重点且值得分享的研究工作。

首先,我认为如何提升应急能力,不是企业埋头苦干就行,还需要借鉴PDCA管理理念,通过计划、实施、评估、改进这样的方式持续提升应急能力。

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系逐渐形成了一套应急管理科研和咨询服务的技术与工具。比如,一方面我们通过风险评估的相关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认识到需要关注的突发事件,包括典型的突发事件。比如在民航安全风险评估方面,我们会联合安全管理部门共同开展安全管理评估工作,识别和评估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些安全风险。

另外,我们还借鉴韧性和脆弱性相关的理论方法,来识别和评估生产运行中断中的风险。此外,我们也会应用今天上午各位领导提到的情景构建、情景分析方法,构建起全景化的突发事件典型情景。

第二方面,我们会通过处置任务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帮助企业梳理各类突发事件所需的核心处置任务,评估与之相关的所需资源,确定应急任务清单。第三个方面,通过预案评估方法和工具,建立并不断优化应急预案体系。最后,通过演练评估的方法检验各种处置能力,因为应该做什么和实际上能做到什么,其实存在很大差别。所以我们通过演练或测试,找出这种差别,进一步缩小这种差别。

另外,我们提出了应急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估的一套模型,构建了基于七个一级评价指标和 34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应急管理成熟度的等级标准,从低到高依次为起始级、发展级、稳健级、优秀级、卓越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联合我们开展应急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估,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在应急管理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意识到需要通过专业手段和方法回顾总结,聚焦问题,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

除此之外,除了科研,我们系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发应急管理类的各种培训和课程,以研促教,做了大量创新、开创性和落地性的培训项目。比如以教学内容创新为例,大家都知道 2021 年下发了《民航运行单位值班领导持证上岗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们学院通过教改资金支持,开展值班领导、应急领导力提升的互动体验性课程开发,搭建了值班领导的五力模型理论框架,通过一些资源和平台,开展值班领导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掌握了当前值班领导的应急能力现状和能力提升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知识层、组织能力层、个人能力层的相关课程,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

还有一种方式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学院的在线教育平台,分为准备、课前、课中、课后四个阶段。尝试在各种培训班应用,最大特点是通过前期精心准备设计,学员可以提前自学与培训有关的重要知识点,这些内容可以在线上重复学习。到了课堂上,学院老师不再授课,而是转变为引导教学的导师角色,引导大家就培训课程中的疑难问题、焦点问题、典型案例等进行充分研讨和讨论。有些学员会把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带到课堂,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学员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课后也持续搭建平台,供大家持续学习。

以上不论是教研驱动还是混合教学模式,都是学院深化教学培训改革的索引。今年学校大力倡导以学员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匹配的教学方法,增强企业实践环节的设计性。教学质量评价将基于过程性的参与度和结果性的胜任力能力结果进行评价,最终希望切实提升人员能力,为企业赋能。

通过这么多年的科研发展,最终以研促教,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基于民航应急管理培训的标准化体系相对成熟,目前形成了应急基础类培训、能力提升类培训以及特色专题培训模式,并积极为企业组织各种企业内训、定制化培训课程。

第二个成果是基于问题导向型的创新培训模式,刚才提到了基于问题导向型和混合教学型,最终形成知识授课、案例性教学、互动式研讨的模式。

另外还有张天旺提到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非常感谢河南空管分局的支持,我们三方共同合作,搭建实训化教学场景,为学院体验性应急管理培训提供了诸多条件。最后是特色的专题创新培训模式,今年在危机沟通和媒体应对的话题上开展了培训班,具体就不详细展开了,如果大家感兴趣课后可以发给大家了解。

最后我们希望形成一个终身学习的在线教育模式,现在都在提倡终身学习,学院搭建了“中国民航教育培训在线”平台,大家有一个账号,是终身的,可以在平台上查看我们发布的免费或收费课程,目前大部分是免费的精品课程。

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多模式创新,致力于提升民航应急人员能力,力求无急可应,确保有急能应,这也是本次论坛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上就是我们围绕这个主题以研促教、融合教学的主要和全部汇报内容,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也预祝本次首届应急论坛圆满成功举办。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