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陕西延安已入夏,延安机场迎来了旅游旺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纷纷到“革命圣地”接受心灵的洗礼。
21时25分,延安南泥湾机场最后一个航班起飞离场。机务工程师黄晓玲望着又一架航班安全起落,心里美滋滋的。月光洒在3000米长的跑道上,“真美”,黄晓玲心想。自2018年11月延安南泥湾机场从老机场——延安东二十里铺机场——转场运营以来,黄晓玲就特别喜欢站在机坪上欣赏月光。
南泥湾机场投入运营,让整个机场的面貌焕然一新。“老机场坐落在山谷间,大雾时常袭来,仅自然条件就限制了机场的发展,设备设施更达不到夜航的标准。”20世纪80年代就在延安机场工作的黄晓玲回味了一下从前,转而兴奋地诉说当今,“2018年,新机场迁移到山顶,自然条件和硬件设施都大大改善了,不仅航班多了,还有了夜航。”搬到新机场后,她才发现原来延安的夜空这么美。
延安南泥湾机场航站区夜景
在安排好转场的各项工作后,黄晓玲利用休息时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父亲来新机场看看。老人家1965年由空军转业到延安东关机场工作,直到1999年从二十里铺机场退休。“父亲到机场后,径直走到安检口。看到先进的安检设备,父亲特别激动,连说了10多个‘好’字。”黄晓玲说,“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到了机场腿脚都利索了,这儿看那儿看,怎么都看不够。”
“孩子,党的政策好哇!没有党带领国家发展得这么好,哪儿有这么好的机场!”“能在这么气派的机场工作,孩子,一定不能有半点儿闪失,得好好干!”黄晓玲一直把父亲朴实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把这位老党员的嘱托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上。
老人家退休前是延安机场的一名老安检人,不管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黄晓玲小时候学写字,父亲的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横平竖直、大小相当,处处不能有偏差。黄晓玲用“老黄牛”来形容父亲。父亲却说,在咱们延安机场,身边的哪一位不是“老黄牛”?!
在黄晓玲的印象中,因为父亲在民航工作,她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同学的羡慕中度过的。她把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有关飞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飞机对她和伙伴们来说,不仅意味着生动的故事、走向世界的梦想,更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积极向上的精神代言。
1986年参加完高考,黄晓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就读民航院校。20世纪80年代末,大学一毕业,她就扎根延安机场,30多年来为“安全零事故”的优异成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最初,黄晓玲是一名地面通信员,负责机坪设备维修。而“离飞机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的梦想一直召唤着她,她积极主动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工作10年后,她抓住学习进修的机会,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机务工程师,并陆续考取了波音737、空客A320等机型的机务放行证。
“我是延安机场唯一的女机务工程师。”说到此,黄晓玲的话中满是自豪。她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登上飞机签放行单时,会被空乘误认作地勤工作人员。但当了解到黄晓玲是机务工程师时,“原来真的有女机务员哇”,空乘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女机务工程师在各地机场都非常少见,即使在千万级大机场,也大多是在机务工程部做后勤工作,而黄晓玲更喜欢与飞机“亲密接触”。“始终有一股劲儿鼓舞着我每天跟飞机打交道。”黄晓玲说,“只要延安机场引进新机型,我就要学习、拿下执照。”
“对支线机场来说,遇到飞机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降低,而这也容易让机务员麻痹大意。从我们工作那天起,黄工就告诉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手册操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任何细小环节,不能忽略对任何一个地方的检查。”机务工程部年轻员工景博说,“在跟黄工一起工作时,我从实际工作的点点滴滴中,领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
作为团队带头人,黄晓玲会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每天带着年轻人在微信群里报告当天的工作。“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是对大家的警示,都是对安全的保障”。
“作为一名党员,我就得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没有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相信平凡的力量——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不平凡。”黄晓玲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