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示民航在党的领导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造辉煌的发展成就,《中国民航报》从今日起推出《飞越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
该系列报道按照党史发展的时间顺序,选取党史上十个有代表意义的地点,分别是上海(日出东方)、井冈山(星火燎原)、遵义(力挽狂澜)、延安(灯塔指引)、北京(当家做主)、天津(民航起飞)、大庆(艰辛探索)、深圳(改革开放)、武汉(战疫先锋)、于田(百年梦圆),乘着飞机看老区新面貌,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敬请关注。
制图/王世鑫
如果你想选一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探访中华民族从百年屈辱到百年飞越的沧桑巨变,不必犹豫,买一张机票,飞往上海吧。
在这座城市上方,透过舷窗远眺,滚滚大江东去,仿佛能穿越时光、追溯往昔。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由此侵入长江,逼迫清廷签署《南京条约》,五千年古国被卷进了近代史的风雨如磐。此后,侵略、租界、战火、治外法权……最深重的积贫积弱伤痕印刻在这里。实业、报纸、大学、工人运动……最领风气之先的新潮流、新事物出现在这里。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网站以这句话为起始,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在上海”之问。一代代国人曾于斯寻觅国家、民族的出路:洋务派在这里办起了江南制造局,梁启超在这里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孙中山在这里筹划推翻清王朝,陈独秀在这里疾呼“德先生”与“赛先生”。薪火相传间,历史大潮涌向上海,日出东方——1921年7月23日,梧桐掩映的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13位代表意气风发地相聚一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如今,每当飞机抵达上海上空时,俯瞰大地,高楼如林,城市如画;回望时光,大江依旧,换了人间。随着航班降落,当机场成为扑面而来的城市第一印象时,你将触摸到上海民航事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共同命运与脉搏。
百年门户,诠释“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诺言
中共一大28年之后的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解放。“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那一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如是说。
如果要在红色原点的上海锚定“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视角,民航事业可能是最有竞争力的选项。
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站楼里,“百年门户,世界枢纽”的字样映入眼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上海机场建场100周年。”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虹桥机场旅检一科党支部书记吴娜告诉记者。
1921年,京沪航线通报布告宣布上海虹桥机场“建筑就绪”
1921年的上海,在中共一大紧张筹备时,城市西郊的一片土地被彼时的民国政府航空署选中,规划修建虹桥机场,用于运营全国航线计划中率先筹办的京沪航线;同年6月29日,《京沪航空线逐渐通航之布告》宣布,虹桥机场“建筑就绪”,京沪航线“拟分期开航,逐段拓展”。此后百年间,虹桥机场见证了旧中国民航的举步维艰,见证了日寇制造“虹桥机场事件”挑起战火的侵略野心,也终于见证了民航事业随着国家、民族的百年巨变,迎来腾飞。
上海解放之初,主要的民航航站在龙华机场。1963年,为迎接中巴通航,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虹桥机场确定扩建为服务民航的国际机场。1964年4月29日,巴基斯坦航空客机飞抵上海,扩建后的虹桥国际机场投入使用,上海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条国际航线。1999年,浦东机场建成通航,上海成为我国首座拥有两个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
1964年4月29日,中巴通航,上海迎来解放后第一条国际航线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更代表中国民航,领跑奔向全球航空枢纽的第一阵营——
2016年12月12日,上海机场迎来当年的第1亿名旅客,上海成为继伦敦、纽约、亚特兰大、东京之后,全球亿级航空枢纽俱乐部的第5名成员。2019年,上海的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超过1.2亿人次和400万吨,均居中国民航第1位,分居全球第4位和第3位。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上海航空枢纽已拥有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4座航站楼、1座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5个货运区、7条跑道,设计保障能力达到1.2亿人次和520万吨。
2019年9月16日,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在浦东机场投入使用
上海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蔡军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民航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建成亚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全球航空货运枢纽地位逐步稳固,航空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地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引擎和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重要窗口。”
改革创新,谱写“发展为了人民”篇章
“离家千万里,佳节到秋中。归计情何切,旅尘行也匆……家在上海,工作在三亚。东航的‘随心飞’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2020年秋天,网名“纳谜燕子”的东航旅客在微博上写下这首《庚子中秋节前夜机上见月》,得到了大量转发,被许多网友称为“道出心声”。
确实,以上海为总部、三大国有骨干航空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航空推出的“随心飞”产品矩阵,堪称中国民航在常态化精准防控下的复工复产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创新。
“随心飞”背后,则是东航深植的改革创新基因——
20世纪80年代,伴随民航改革,在原民航上海管理局基础上,同时组建了民航华东管理局、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997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香港、纽约上市,成为中国民航首家上市的航空公司。
进入新时代,从上海启航的东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2014年,东航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首次空地互联机上Wi-Fi商业测试飞行,进而打造了中国民航规模最大的空地互联宽体机队。2017年,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和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分别以“心潮澎湃”和“联想的荣幸”描述一场改革签约。东航集团领跑,东航物流首家签约,联想等多个战略合作方入股,使全国范围内首批推进的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民航领域成功落地。2019年9月25日,大兴机场开航当天,作为机场主基地航企的东航成功执飞北京大兴—上海浦东航线,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在京沪两大亿级枢纽建立主基地的航空公司。“我们不仅是机组成员,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时代的亲历者,我们真的感到不负此行。”执飞这一特殊航班的东航侯丹东机长这样描述首航心情,传递着新一代民航人见证历史、书写时代的信念。
2014年,东航在中国民航率先完成空地互联机上Wi-Fi测试
如果说东航客运新产品中人气最旺的是“随心飞”,那么物流创新的代表无疑是智利车厘子项目:通过全货机将每班上百吨果品由产地直运国内,下游则牵手电商伙伴直送终端消费者,在国产车厘子谢幕的岁末年初,让中国消费者吃到与南美洲当地市场同样新鲜的南半球车厘子。运营该项目的东航物流则已成为智利车厘子运往中国的最大航空物流服务商。虽然不像“随心飞”那样在外界广为人知,但团队成员同样甘之如饴。因为他们看到,2021年初,项目历经7年多打磨之后,终于让“车厘子自由”实现中国网络上的欢欣鼓舞。
走得再快、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民航人深植创新基因,在改革探索中栉风沐雨,归根结底正是为这份大众的喜悦,为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对东航这家上海最大的主基地航企如此,对这座城市的整个民航事业更是如此——
这样的创新与践行,孕育出了中国民航联手再出发范例的东上航合并重组,孕育出了从两平方米小亭子到中国最大民营低成本航企创业奇迹的春秋航空,孕育出了以“胆大包天”写下改革佳话的吉祥航空,孕育出了亚洲最大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这一空地多式联运行业典范,孕育出了浦东机场在2021年3月获得国际机场协会的旅客满意度测评全球最高分……而对民航人而言,最大的奖杯就是旅客的笑容、群众的口碑。
航空报国,以责任担当赓续初心
2021年3月,上海见证了中国民航与国产民机工业一次历史性的握手:中国东方航空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家启动用户,与同样落户上海的中国商飞正式签署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将由此成为全球首家运营C919的航空公司。
中国商飞董事长、党委书记贺东风曾表示,中国商飞要加强与民航的理念融合、人才融合、服务融合、标准融合、工作融合,要通过融入民航,实现国产民机的成功。
的确,从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到2021年签约,国产民机于上海奏响凯歌的背后,凝结着适航审定、行业监管、机场、空管、航企等方方面面民航人的无数心血。而民航事业在上海展现出的发展带动作用与责任担当,远不止于国产民机。
今天,上海航空枢纽以不到上海口岸1%的货运量承载了进出口1/3的价值量,带动的城市GDP超过2500亿元,创造了75万个就业岗位。从浦东开发开放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从APEC峰会、世博会到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改革发展的每一座重要里程碑上都镌刻着民航的全力以赴。
2013年11月,我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挂牌仅仅两个月之后,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在浦东机场启动,以国际同业最便利高效的航空物流转运模式,为自贸区制度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11月,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会址选择在国家会展中心“与虹桥交通枢纽直线距离仅1.5公里”“与虹桥机场紧密相连”,成为进博会官方网站向全球推介的重要亮点。
2019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发布,广受中外关注的新片区涵盖了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印发,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在长三角“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一项项重任又落在民航人的肩头。
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上海民航在其中担当了“优化拓展虹桥机场国际航运服务”“建设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职责。
在新冠肺炎疫情海啸般袭来的几百个日夜,上海民航人更冲在了逆行者的最前列。中国民航第一架援鄂医疗队包机由东航执飞,从虹桥机场出发,全民航最大规模的驰援湖北运输任务同样由东航承担;浦东国际机场既是中国民航“外防输入”的最大门户,也是向全球出口防疫物资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民航最大物流枢纽;与主基地呼应,东航则打造了中国民航规模最大的一支“客改货”宽体机队,为抗疫物资与复工复产而“带货”全球。
“去时暖江城,归时江城暖”“踢完国内抗疫上半场,再踢国际抗疫下半场”……在媒体、公众的点赞中,是上海民航人的众志成城。
“脱胎于人民军队,成长于改革开放,奋进在新时代。”民航华东管理局党委书记唐伟斌如是向记者描述以上海民航为代表的华东民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脉络。而在喜迎建党百年的日子里,这座城市的“十四五”民航事业蓝图也已绘就:“十四五”期间,上海民航事业将全面开启新时代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新征程,加快构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共同体,形成多机场体系、超级承运人、空管保障、民航产业和集疏运网络“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世界级超级承运人,培育国际竞争力强、服务品质与企业规模全球领先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建设辐射全球的航空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支持多元化航空市场主体协同发展,构建现代民航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深化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上海民航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3亿人次以上,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410万吨以上,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将迈上新台阶。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50多名党员到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共一大召开地上海见证了复兴之路;从城市西郊的一片荒地到中国民航最大的航空枢纽,从积贫积弱、举步维艰到跻身全球民航第一阵营的航企与枢纽共成长,上海民航事业正同频共振着百年飞越,在红色原点赓续着百年初心。
至“十三五”末,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民航客货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上海浦东、虹桥两机场航线网络通达性亚太领先,有107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的定期航班,连接50个国家、314个通航点,其中国际航点142个。(《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