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和,阳光明媚。一位气定神闲、面色红润的中年人,迈步走进国航天津分公司大门,醒目的党徽别在深蓝色的夹克衫上。随行的是其93岁的父亲及其乖巧懂事的女儿。他叫周鹏飞,现任国航天津分公司综合保障部党委书记。他的父亲周清和是一位老飞行员,女儿周文君则是国航乘务员。投身民航,爱党爱国,从飞行、地服到客舱,三代人肩负着民航人始终如一的使命。一颗红心,一片赤诚,一部令人着迷的家族史在记者的访谈中徐徐展开,令人回味。
故事还要从已有65年党龄的周清和说起,他见证了中国民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回忆早年参加湘西大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周清和依然满怀激情。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心系国家安危的周清和毅然投身战场,于1952年跨过了鸭绿江。“我家有5个男孩,我就是为国牺牲也是应当的。”谈及戎马生涯,他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周清和(中)、周鹏飞(左)、周文君(右)祖孙三代合影(资料图)
当年入朝参战,美军轰炸机在天空肆虐的情景深深刺激了这位年轻的中国军人。战争结束后,他响应毛主席“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的号召,加入了中国空军。
1956年,周清和来到北京西郊机场学习飞行,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沙石铺就的机场,到了冬天跑道一结冰,飞机起降往往要凭经验判断。他回忆称:“那时,飞机还是螺旋桨飞机,汽油用的是工业酒精。”寥寥数语勾勒出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画面,这也是民航当年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周清和在北京一飞就是13年。其间,他驾驶过军机和民用飞机,从军事行动到救灾抢险,执行了很多重要的飞行任务。
1965年4月10日,国航天津分公司前身——民航北京管理局飞行训练中队——成立。1969年10月,该中队调驻天津张贵庄机场开展工作。从此,周清和一家三代的人生轨迹与天津这座历史名城有了更多交集。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民航飞行员训练基地之一,这里留下了周清和难忘的记忆。他告诉本报记者,初到天津,训练中队只有4架伊尔飞机,但大家齐心协力,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飞行员、机务员、领航员、通信员等航空人才,为民航业在天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谈到民航业对社会的贡献,他感慨良多:“当年周恩来总理访问世界各国,扩大了外交朋友圈,民航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国家强大了,民航业才能越来越好!”
对于父亲发自内心的感慨,周鹏飞感同身受。他回忆说,与今天方便快捷的飞行体验相比,当年搭乘飞机既没有廊桥,也没有电子登机牌。
1962年出生的周鹏飞,童年就烙下了民航的印记。每天在机场边上看着伊尔-14、安-12等苏制飞机起降,发动机的轰鸣声破空而至,投身民航成了他从小的梦想。高中毕业后,周鹏飞通过招工考试,被分配到民航天津管理局(国航前身)从事地面服务工作。当年,他师从曾参加过两航起义的飞行报务员郭汉业,学到了民航人认真负责的精神。“货运工作不结束,大家不下班,遇到问题要从单位骑车或一路小跑,将手写的电报送至塔台发出去查询,且我们的货物丢失率几乎为零”。
后来担任配载员,周鹏飞同样丝毫不敢马虎,就像他形容的:“做配载的,眼睛就是一把尺子”。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地震,当天有一个飞往绵阳的救灾货运航班面临超载难题。周鹏飞当机立断,组织人员有序分拆这批货物,分两架飞机装运。及时的处置为救灾航班争取了宝贵的10分钟。从大兴安岭灭火到奥运号航班首航、两岸开航,周鹏飞不辱使命,参与完成了多个重大保障任务。在他看来,“民航工作有极强的政治属性。民航人最讲奉献,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要义不容辞冲在前面。”
民航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在这个党员之家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周清和老人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党员要讲奉献,听党话。”1995年入党的周鹏飞则教育女儿,在政治上要追求进步,努力工作;生活中着装简朴,不要与他人攀比。
小时候,周文君经常听爷爷讲述民航故事,更目睹爸爸一心扑在事业上,梦系蓝天的种子不知不觉播撒在心间。大学一毕业,她如愿以偿地成为国航乘务员,“多学、多看、多做”是她的口头禅,对于父辈的教导更是牢记于心:“在民航,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份荣耀!”今年26岁的她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对于党性教育也有自己的感悟:“让党性在‘90后’中生根发芽,应该做到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薪火相传的民航人事迹在天津不乏其例。周清和一家三代民航人,接续奋斗,对党忠诚、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谈及奉献,周鹏飞说:“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周鹏飞看来,中国民航已迈入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的新阶段,作为党务工作者,为推动民航“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要将党建融入日常工作中,抓生产从党建入手,抓党建从生产出发,相信天津民航的未来一定会更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