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废,国无精神则衰。
一百年前,不负韶华的周恩来由天津赴日求学,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豪迈诗句,抒发了矢志救国的伟大情怀。
一百年后,戮力同心的天津民航人坚守抗疫一线,用“党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顶得住、扛得起,就无愧于党员称号”的朴实话语,展现了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海河之畔,百年津门,历来不乏志士仁人,赓续奋斗,在普通和平凡的岗位上作着不平凡的贡献。
在机场、海关、边检,在客舱、货站、塔台,他们用行动践行初心,让民航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他们以责任勇担使命,在抗疫斗争等重大事件中为国分忧。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2020年2月11日19时25分,天津监管局接到天津航空将首飞湖北恩施执行运送医疗队紧急任务的申请,此时距航班起飞只有10个小时,监管局紧急动员,组织飞行运行、适航维修、航务、运输专业的监察员们彻夜奋战,次日凌晨2时13分完成运行规范审批;5时左右又立即转入起飞前的安全督导和重大任务保障协调工作,最终确保这项“天使任务”(天津对口支援恩施)顺利完成。疫情防控期间,天津辖区共保障了23架次、3050人次的援鄂重大紧急运输任务。
令天津滨海机场不少员工记忆犹新的是,7支援鄂医疗队陆续返津的情景。看着凯旋的她们向大家挥手致意,虽然素不相识,但就像看到亲人归家那样发自内心的高兴。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却并不平静。由于国外疫情肆虐,从去年3月21日开始,天津滨海机场承担了首都机场国际航班的分流任务。尤其最初十多天,31%的全国分流航班均由天津辖区负责保障。从开舱门、测温、下客到流调,每一个保障节点都需要各单位密切协同,仅第1个分流航班就花了十几个小时,多名执行保障任务的员工因体力透支而晕倒。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无论是民航单位还是联检单位,所有采访对象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当时“一天最多保障了6个国际分流航班”。可以想见,其背后曾有多少民航人为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2020年3月21日~2021年6月8日,天津滨海机场有序开展分流国际航班、国际复工复产包机以及归国包机的保障工作,累计保障国际(地区)进出港客运航班522班,是承接北京分流航班最多的机场,为外防输入作出积极贡献。
天津监管局航务处正在检查国航运行
在天津的各航空公司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例如,国航天津分公司去年共保障国际分流航班241班次、旅客60676人次。
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民航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越是危难时刻,越能体现单位党建工作的成效,以及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一接到国际航班分流任务,天津滨海机场客运部就组织了以党员为主的突击队。”
“我们单位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进隔离区,干部敢往里走,员工就会跟着你走。”
“现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国航的党员们都主动往上冲,部门工作自然也好做了。”
……
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天津民航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及其对民航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民航天津监管局,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外构积极健康的局企关系、内建协同奋进的机关氛围,在监管工作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找准监管定位、保持执法定力,把握好“四个关系”,以高质量监管促进辖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在天津滨海机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被视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彰显了“国企姓党”的政治本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在中国民航大学,党建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努力培养思想过硬、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民航人才。
回首过去,从“两航起义”到“八一开航”,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民航事业才得以在天津起步,进而枝繁叶茂、蔚为大观。如今,站在下一个百年的新起点,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些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判断,依然是推进天津民航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遥望前路星辰大海,志在蓝天、勇于奉献的天津民航人,必将续写新的传奇。(中国民航报 记者范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