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下一个百年 | 萨尔图的温度

  
  记者这份工作,带给我很多的真实感动。一路走着、看着,沿途发生过的那些事,就一幕幕重现,随着人物的舞动,我便与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振奋、一起向前。

  没到大庆前,我对这片黑土地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当飞机来到大庆市上空,透过舷窗,一片碧绿清澈的湖景顿时抓住了我的心。

  5月的大庆,天气微凉,阳光却照得人精神抖擞。大庆机场的全称是大庆萨尔图机场,“萨尔图”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月亮升起的地方”。听起来很美丽,却是形容这个地方地处偏远,常年北风席卷,到了冬季更是气候严寒。这些本是城市发展的“短板”,但在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却变成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长处”。


  夜幕下的大庆萨尔图机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00多万亩湿地,200多个湖泊……为大庆赢得了“百湖之城”的美誉。疾驰于大广高速大庆路段,一望无际的湿地上草长莺飞、牛羊成群、风车林立,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卷。

  在机场生活的员工,有时下了夜班,回宿舍的路上还期待着一场与“老朋友”的会面。它是这里的“土著居民”,2009年大庆机场通航时,随着第一架飞机起飞,一只小白狐狸开始学着根据飞机起落活动,到今天已经10余年了。夜间停航后,这里又恢复一片宁静,它就会在草原、湿地上游荡。

  如今的大庆不断涌现着景观式厂房、生机勃勃的生态建设示范区。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让这一昔日的“风口地”焕然一新,“油城也能变绿”已深入人心。

  将时针回拨至1959年9月26日,位于东北松辽盆地上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在外受经济封锁、内遭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松江大地上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铁人王进喜发出的铮铮誓言。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在王进喜心中,井是他的命,油是他的魂。不管风霜雨雪天,他都骑着摩托车围着十几个井队到处转。

  1960年4月19日,王进喜所在的1205钻井队打出了他们在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伴随滚滚油流喷涌,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如同旗帜,插在雪原冰河之上、插在崇山峻岭之巅,插遍了共和国广袤的国土。

  一抔热土一抔魂。在大庆市让胡路区铁人大道和世纪大道交汇处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内,49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1170余件珍贵文献、文物,正在向南来北往的参观者讲述着三代铁人和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故事。

  如今的大庆,沿路随处可见高高低低的“磕头机”,尽管数字化、智能化的钻机已经成为了生产“主力军”,但王进喜带领过的1205钻井队队员依旧日夜奋战在井场上,他们的足迹还搭乘民航班机,挺进海外市场。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在铁人精神激励下,大庆油田在过去60多年里,三次问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创造了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的奇迹。到2060年,油田发掘100周年之际,大庆油田还要实现同类型资源经济探明效率领先、油田经济采收率最高、分阶段持续高效开发的目标,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

  夜幕下的“磕头机”

  与此同时,一批龙头项目强劲带动、一批骨干企业提质增量、一批重点园区高效承载、一批优势产业催生动能,在大庆接续产业中,工业高地加速构筑形成,正挺起油城转型振兴的脊梁,企业矩阵为大庆工业“强肌壮骨”。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在建项目和工业企业遇到难题,但大庆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仅用了100天时间就发起项目建设提速、存量企业挖潜、招商引资提效“三大攻坚战”,为大庆地区生产总值“转正”贡献了珍贵的数据。

  这是一个日夜不停生产作业的大油田,又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从昔日沉寂的千里荒原到今朝沸腾的百湖之城,城市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既体现了城市领导者的智慧和胆略,又凝结了城市建设者的心血和努力,处处回响着300万大庆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中国民航报 记者田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