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站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领奖台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当我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手中接过奖牌时,既感受到了无上的光荣,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华北空管局综合保障中心党委书记赵培新说。
45天没走出隔离区的牛志才、“拼命三郎”孟超……那一刻,过去9个多月的一幕幕有如电影般从赵培新脑海中一闪而过。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华北空管局迅速行动,制订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采取了一项又一项措施,严防死守,确保了华北空管局防疫工作的绝对安全。作为后勤保障执行部门,综合保障中心党委率先垂范,视疫情为命令,视责任如泰山,动员广大职工用忘我的奉献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高高飘扬。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华北空管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刚一打响,综保中心就接到通知:190培训中心作为华北空管局第一个被列为疫情防控时期异地返京职工的隔离区域正式启用,当天13名职工入住。
紧急时刻,绿化负责人牛志才,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当机立断,接受最新指示:全面负责190培训中心隔离区现场管理工作,其间不能离开。时间仓促、任务紧急,老牛一口答应:没问题!就这样,只穿了一件红黑相间羽绒马甲的老牛临危受命,开始守护隔离区。
2月3日20时,老牛接到通知,晚上有3人从外地回来入住。前一天的降雪让本已寒冷的冬天更加寒意袭人,穿着羽绒服都觉得手脚冰凉。赵培新一行带着补充备用物资和一件特别给老牛准备的羽绒服来到了隔离区。
灯光昏黄,寒风瑟瑟,本以为只有保安在大门口值守,没想到最先出现的竟是老牛,身上穿的依然是那件红黑相间的羽绒马甲。
“牛哥,您穿得太少,可别冻感冒了,赶快穿上羽绒服!”赵培新关切地说。老牛接过羽绒服,连声说着谢谢:“没事儿,我总走动,不冷!”
3月10日,天空湛蓝,乍暖还寒。随着最后两名异地返京员工隔离期满,连续45天没有走出园区的老牛和其他8名同事终于走出了隔离区,圆满完成了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
随着防范疫情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隔离点的不断增加,消毒工作成了防疫的重点。消毒液、酒精等物资变得紧缺,餐饮部主任孟超在忙食堂供餐的同时,又联系耗材供货商紧急购买消毒液、酒精等。春节期间耗材供货商无法送货,孟超两次自行驾车去供货商库房拉补充物资。看到孟超如此拼命,同事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正是有了一位位像孟超一样的“拼命三郎”,综保中心仅用4天时间,就先后建成了5个隔离场所,保证了对需要隔离员工的妥善安置。
“2月21日14时,眼睛微热,体温计显示37.2摄氏度,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完成手头的工作,回家准备睡上一觉。没想到,刚躺下来,单位同事打来的电话着实吓了我一跳:我走后,大家开始测体温,有多名同事体温偏高。我赶紧穿好衣服去医院。一通忙碌之后,确定是普通感冒,有惊无险!”赵培新事后回忆。
2月26日,在病好之后,赵培新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岗位上。“领导让我多休息几天,但是真做不到。我们综保人都奋战在第一线,关键时刻,我们绝不能松劲儿!”赵培新说。
没有轰轰烈烈的语言,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疫情集中暴发的春节假期,综保中心主要负责人从农历大年初二开始,全部取消假期,一直奔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见证了综保人的付出与辛劳:从1月26日至5月底,综保中心共下发各项防疫措施文件13个,召开防疫专题会议36次,接送发热人员和返京隔离人员36次……一个个鲜活的数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串成了综保中心勇挑抗疫重担的动人乐章。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赵培新的办公桌上摆着两张纸,工整的字迹透出了用心。原来,这是“90后”员工苏杭的入党申请书。“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党员同志身先士卒,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我要向他们学习,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年轻同志的成长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全体综保中心人将携起手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奋斗!”赵培新在记事本上写道。(《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