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纸2、3通版

民用航空医学中心民用航空医学研究所:抗疫路上 用科技保障民航安全
时间:2020-11-23| 编辑:wangyaling|【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的首都国际机场没有往年那么繁忙,夜里的机场更因寒冷而显寂静。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民用航空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非常熟悉首都机场机坪深夜的模样。当航班上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科研人员就要到飞机上进行环境采样,以对航空器清洁、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由于飞机落地后的相关工作流程,医学研究所的采样工作全部都在深夜进行。
这只是医学研究所抗疫期间的一项工作。“这样也好,完全不耽误白天的工作。”科研人员们这样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祁妍敏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学研究所30名员工自愿加班加点,积极承担多重任务,在民航抗疫技术支持、行业抗疫技术指导、抗疫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1月21日,在民航局的部署安排下,医学研究所公共卫生技术团队起草发布了《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一版。随后,根据疫情防控节点变化及实际需要,按照科学防控、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的原则,结合疫情特点将运输航空航班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进行精准防控。其后,技术团队对技术指南又进行了4次修订,共发布5版。
“第二版技术指南修订完成当天,北京下起了第一场大雪。完成工作已是凌晨2时。作为医学科研人员,虽然不直接冲在抢救一线,但一定要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贡献出科学智慧和全部力量。”祁妍敏说。
新冠肺炎疫情刚一暴发,与技术指南编撰同步进行的,还有医学研究所组成的专业公共卫生技术团队专门负责推进的航空器消毒系列产品和缓蚀剂的适航审定及推广,为民航防控新冠肺炎经航空器传播提供可靠技术支持。同时,对曾搭载确诊旅客航班的多架航空器客舱和首都机场多个安检通道的环境采样,共计485个新冠环境样本(结果均为阴性),388个细菌样本,清洁度样本98个,证实了航空器清洁、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每日统计汇总机组隔离情况、员工感染情况及旅客感染情况是医学研究所的又一项工作。医学研究所对民航从业人员中确诊患者的接触史、密切接触人员以及生活工作轨迹等进行信息汇总,先后整理相关报告63份;每日翻译《WHO新冠状病毒病(COVID-2019)状况报告》《美国针对与旅行相关或社区环境中存在潜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和公共卫生管理的临时指南》等技术资料。
自第二版起,技术指南同步发布英文版,向全球推广中国民航疫情防控措施。应外交部邀请,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们积极参加国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交流会,代表中国民航在中国与中东欧17国及马耳他、拉丁美洲、巴基斯坦等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专家视频交流会上,分享了中国民航的防控技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民航人主动“逆行”,主动冲锋在前,而面对这未知的病毒和全新的抗疫工作,心中未免会有不安与紧张。此时,权威团队的专业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医学研究所开通电话热线、搭建公共卫生协作组平台,主动承担起了全行业公共卫生技术咨询和心理援助工作。同时,应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邀请,为该辖区开通了航空公共卫生热线咨询电话服务,24小时开机,并设立了全民航咨询电话及民航公共卫生协作组微信群平台,共有各航空公司及机场卫生人员82人参加,提供文件达78份,解答咨询问题102件,微信及电话咨询61次。
研究所心理技术团队开设了民航抗疫心理援助热线,为空勤人员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接待了山东空管分局等多家单位关于航空人员、地面人员、体检医生在岗及复工期间如何做好心理支持援助工作的技术指导,对乘务员、安全员以及滞留武汉的空勤人员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共64人次。
“‘科技保障安全’是我们的航空梦。我们将以交通卫生防疫保障为目标,为航空医学公共卫生事业接续奋斗,为民航强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医学中心科研人员这样激励自己。(《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