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全文

 综合司副司长 朱云祥

朱云祥:各位媒体朋友、各位网友,今天我们召开民航局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仍然采用中国网线上视频直播的形式。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吴世杰副主任,发展计划司包毅副司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共有三方面内容:一是通报民航10月份安全生产运行情况。二是介绍民航开展蓝天保卫战工作情况。三是介绍启动民航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情况。

首先,请吴世杰副主任通报10月安全生产运行情况。

 

航安办副主任 吴世杰

吴世杰: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通报今年10月份全国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

安全运行方面:10月份,全行业完成运输航空飞行93.9万小时,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0.1%,环比增长5.5%;通用航空飞行10.7万小时,同比增长10.3%,环比持平。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行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截至10月底,全国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22个月、8763万小时。

生产运行方面:10月份,民航运输生产恢复速度有所放缓,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6.7亿吨公里,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7.5%;完成旅客运输量5032.3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8.3%;完成货邮运输量62.1万吨,同比下降6.8%,其中,全货机货邮运输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完成22.9万吨,同比增长21.8%。航班效益继续提升。

运行保障方面:10月份,共保障各类飞行44.1万班,日均1.4万班,日均环比增加1.5%,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6.6%,其中,国内客运航班共执行40.8万班,同比增加8.1%。全国航班正常率为91.7%。受天气原因影响,共有11286班延误,同比减少37%。

通报完毕,谢谢!

 

计划司副司长 包毅

包毅:各位媒体朋友,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我介绍一下绿色民航发展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民航“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十三五”时期,民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建设、加快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我国运输航空每吨公里油耗和碳排放分别为0.285千克和0.898千克,均较基线(2005年水平)下降16.2%,处于历史最优水平,在全球主要航空大国中处于领先位置。机场平均每客能耗0.898千克标煤,每客二氧化碳排放0.553千克,分别较基线(2013-2015均值)下降15.8%和28.81%。我们推动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整体推进。民航局印发实施《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民航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201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统一行业思想认识,明确民航中长期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工作体系和重点领域,统筹安排了重点工作。

二是持续夯实工作基础。绿色机场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北京大兴、成都天府等新建机场的绿色基因进一步强化;完善行业能耗统计体系,建立航空飞行活动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透明度和可比性进一步提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民航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民航排放治理体系,有为政府作用显著提升,行业科研院校智力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协同机制稳步推进,民航社团组织平台桥梁作用加快形成。

三是扎实推进重大专项。积极引导航空公司加大资源投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调整机队结构、提升运行管理、运输组织水平等手段,不断提升燃效水平。大力提升空管效能,积极推进临时航线应用,2016年至2019年底,144.4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路,缩短飞行距离5466万公里,节省燃油消耗2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2.9万吨。

四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参与国际航空碳减排谈判,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各尽所能、互学互鉴的国际航空减排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务实合作,组织开展中欧绿色民航合作培训与战略对话、中美绿色航线合作研究,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绿色民航战略合作机制建设。

下面,我再着重介绍一下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情况。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行动计划》)。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民航局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迅速制定工作方案。民航局党组高度重视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冯正霖局长多次做出指示批示,民航行业要积极做为,主动担当,扎实做好各项任务落实。在以往试点工作基础上,民航局于2018年9月制定印发《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明确了提升飞机APU替代设施使用率和机场新能源车辆应用等主要任务,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二是周密组织,科学推进各项工作。对《工作方案》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主体责任和时间节点,坚持挂图作战,制定针对性强的督查计划,组织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科研机构对机场和航司加强工作督导,先后组织三轮专项督查,有力推进了《工作方案》的扎实落地。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形成工作合力。结合初始投资大、建设和安全管理较复杂等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民航局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协同,及时出台支持政策,加强疫情期间工作调度,有力保障了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顺利开展。四是加强技术支撑,注重整体推进。努力推动行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完善专家工作机制,围绕项目推进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抓紧攻关,为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绿色发展持久战提供标准支撑和技术保障。同时,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技术交流会等,加强成果推广和互学互鉴,通过树立行业标杆,以先进带动后进等办法,形成整体推进态势,行业绿色发展意识不断深化。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目标即将顺利完成。

一是机场区域减少污染排放成效显著。APU替代设备三年累计节约航油40余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万吨,减少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近4900吨,节约航油成本约12亿元(按每吨3000元计算)。场内各类新能源车辆设备占比由2018年底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14%,约5600余辆,机场汽柴油消费增速得到有效控制,2019年航班起飞架次同比增加5.8%,但机场汽柴油消费却同比减少1100吨。其中,去年9月25日开航的大兴机场,场内新能源车辆已达1300余辆,场内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77%,处于全球领先。

二是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航空公司和机场资源投入不断加大,主体作用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截止今年9月底,支撑蓝天保卫战的实施项目超过100个,涉及投资约28亿元,90%的项目预计在今年底投用。

三是机场智慧运行成效逐步显现。相关机场以蓝天保卫战为契机,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利用车联网、大数据、微储能等新技术,自主开发机场能源与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优化机场电力供给和使用效率,绿色机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例如,双流机场、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等单位利用智慧储能技术,推动机场区域微电网设施建设,为降低大型机场电负荷过高、挖潜现有电力保障资源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四是国产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提升。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加快上下游产业贯通提供了契机。国内装备制造厂商更加注重民航实际需求,加大资源投入,产品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产品支撑。目前机场新能源车辆设备国产化率已超过80%。其中,东航还与国内制造企业合作,成功研发全球首台35吨纯电动平台车和50吨纯电动有杆飞机牵引车;国航、首都机场及有关设备商的联合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APU替代设备安全高效保障新型飞机(如B787、A350等)的技术难题。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民航“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研判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系统推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形态,为实现从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司副司长 朱云祥

朱云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民航“放管服”改革,有针对性地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即日起将在民航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全面启动民航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

民航政务服务“好差评”有线上、线下两种评价渠道,线上可通过民航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以及移动服务端评价,线下可在实体服务大厅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填写纸质表格评价。评价人可对服务指南、办事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做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的评价。

民航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收到差评、投诉后,将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经核实确认有效的差评、投诉,具体承办部门将立行立改。经核实评价内容不属实,缺乏法定依据的,将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经核实为误评或恶意差评的,评价结果将不予采纳。

“好差评”评价结果将作为民航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及具体工作人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规范有序推进这项工作,11月5日,民航局印发了《民航局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办法》,对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好差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民航行政审批服务平台,跟踪、分析评价情况,将“好差评”集中反映的问题作为优化办事流程、动态调整办事指南的重要参考。

央视财经记者提问:“我国日常航空货运需求稳步上升,很多高端制造企业对航空货运的要求是“门到门”,甚至要求能够直接将货物从停机坪拉到生产线上。但目前空地联运不够高效,“最后一公里”的效率不提升,空运优势就打了折扣。请问下一步有何举措提升民航货运的供给质量?”

 

计划司副司长 包毅

包毅: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当前航空货运的短板和不足。传统航空货运主要从事“机场到机场”服务,缺乏与“门到门”服务有效衔接,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航空货运必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才能在现代流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按照“围绕运行服务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围绕创新链,构建产业链、升级运行服务链”的思路,就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效率问题,我们将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专业性和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布局,优化机场货运设施功能布局和服务流程,完善机场冷链、快件分拣等货运保障设施,持续改进安检服务,大力提升机场货运保障能力。

二是借鉴“去中心化”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架构和中台战略等先进理念,加快推进行业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共享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共享数据、复用功能,进一步提升系统平台的交互能力、可用性和扩展能力,不断完善航空物流保障水平,优化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继续深化落实“放管服”要求,建立具有弹性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为航空货运企业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强化与海关总署战略合作,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鼓励支持航空货运企业同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从单一的承运人向物流集成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