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题演讲

推进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0-11-30| 编辑:wanglei|【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016YFC0802600),其中我参与负责的一部分课题是《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旨在建立面向航空救援的装备分类、标准体系、典型标准、运行管理流程以及应急响应预案;解决面向效能的航空救援方案推演、指挥、监视与评估问题;研究航空应急救援特种装备关键技术和综合集成;开展典型救援任务下的应用示范。

我们希望从多个纬度联合,构建通航应急救援的体系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了特定的海上搜救,地震救援,森林消防各个情景,基于这些情景和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几个要素,把这些多维度联合形成一个应急救援体系的逻辑框架。整个逻辑框架放在我们航空应急救援里,就是从人机等各个方面可以构架一个统一的体系,并且应该是开放的,是面向未来的,如果有新的业态需要增加板块也提供一个开放的接口。还有航空救援的装备体系,也是我们进行信息化发展、高效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局方、通航企业和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协通航分会等的指导和支持,目前研究阶段的我们的成果输出就是形成了15个相关的标准。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2017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9 年 11 月 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关于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为应急产业、应急科技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防控难度大,仍需大力发展公共安全和应急科技。从技术发展来看,需要推动应急处置与救援朝着高精尖技术、多技术集成转化,朝着高机动和成套化方向发展,研发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与应急装备和产品。应急产业市场的成熟和稳定需要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以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进行综合应用。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民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门又提出了关于15个体系,9种机制的建设。15个体系里有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国家储备体系,9个机制里有应急救援救助机制、重大疫情应急相应机制等。这个给我们空前发展机会,关键是我们怎么做?2020年民政部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来进行应急救援的相关文件。

但是在实践中对于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优越性是发挥不够的,航空应急救援有广、快、准的特点。救援范围广。航空救援可以在任何地点实施,不受地形、海况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形复杂地区和远海孤岛;响应速度快。现代固定翼运输飞机的速度一般在500~800千米左右,而直升机也有200~300千米,是汽车的3~5倍,是轮船的十几倍,有助于快速反应。速度是救援的核心竞争力,被救助对象的生存机率大;救助精度高。许多自然灾害发生在地质复杂地区,采用直升机悬停的救援,空投、空降的精度高。

如何发挥优势,更好地推动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发展?除了有装备和人员以外,还需要解决参与机制、标准建设机制、信息平台、政府购买定价等基本问题。

过去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由航空部队为主。应急管理部成立之后组建了国家级应急消防部队,都属于统一管理。根据最新的文件要求,大规模、严重性的抢险救灾由解放军航空兵部门来完成;日常的应急救援主要由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来完成。这就是我们通航的机会。

这次疫情中,通用航空体现了很好的担当,通航企业积极"请战"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但企业主动表达参与意愿和传递服务供给信息,也说明不了解确切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方式。地方政府在统筹调动社会应急力量方面仍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机制,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仍不明确,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对通用航空能够提供的应急服务和应急力量不了解。

社会力量中的大部分社会组织正面临着政策法规、协调机制、服务平台、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的外生困境,以及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不足、人力资源匮乏、资金紧张等内生困境。

现在我国有313个通用机场,我们基础的条件具备了,社会各方面在参与航空应急救援中有所探索和作为。2020年2月 17 日,民航管理部门搭建了应急备勤信息系统,给作为供给方的通用航空企业提供很大便利。但在这个系统里信息怎样及时发布和获取,还需要实际的验证,这一系统要得到行业外的需求方的熟悉和认可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需要在国家层面建设航空应急救援统一指挥平台,该平台应吸纳空军、武警、交通运输部、民航主管部门等成员单位,掌握相关机构、通用航空企业的布局数量、飞行覆盖范围等要素,对各类通航救援力量进行综合调度管理。

航空应急救援在社会储备力量增强的同时,还面临一个标准建设机制。2019年4月23日,民航局以民航发〔2019〕24号文件印发了《民航行业标准管理改革工作方案》。截至2019年底,已经完成了8个司局归口的342项行业标准清理,共废止行业标准256项,废止率达到了75%。

在标准建设中,政府在不断简政放权,降低国标、行标的数量,加强团标的建设;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通用航空发展的标准体系,避免交叉、重复建设;鼓励企业以自主结盟的方式,围绕产业联盟制定成套的技术标准,通过标准的建设,让通用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规范、标准化,减少不同制式而导致的浪费,真正发挥"空中生命线"的作用,在国家应急救援方面体现通用航空应有的重要作用;标准要在执行中修正、提升。

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还面临交易,特别是定价体系的问题。因为航空应急救援是关于服务产品的定价,而非实体产品的定价;是关于准公共产品的定价,而非完全收益性产品的定价。

定价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照使用次数支付的"基本费",通常情况下按消费者人数计算的平均固定成本来定;二是与使用量有关的"从量费"。两部定价法的目的就是既要使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又要使该产品的价格能补偿生产成本。超过边际成本的部分应尽力由消费者来分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政府补贴负担部分。

促进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化发展,价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上通常采用基本费用+里程费用的方式,也有一些地区指定了市场收费的服务价格。这些为我国未来通用航空应急救援市场成熟后,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制定服务价格提供了一定借鉴。

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社会力量储备,需要第一有力量,有一个顺畅的参与机制;第二有标准,可参照的标准;第三信息平台,包括民航局、地方应急救援厅;第四有市场,包括政府购买和引入保险等。

总体来讲,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航空救援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环境,我国应急救援步入"航空时代"。

应急救援产品类型丰富,带动产业广泛,包括航空器制造、机载及救援设备、防护设备、人员培训等各个领域,以及咨询培训业、保险业、租赁业等不同行业的发展。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可同时加快航空产业发展,改善经济结构,作为国家民生问题,又具有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的思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