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态重要转变期,国际环境与社会需求深刻演化,通用航空应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美贸易争端向产业链和科技脱钩方向蔓延,逆全球化和全球两大经济体“分流”趋势深刻影响全球和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内循环和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模式将改变我国产业结构与发展重点。国家提出了“六稳”“六保”强调更高程度的产业自主和技术创新。
地方政府作为通用航空的政府主体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省级政府管理通用航空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整体来看,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公务航空的民营化,通用航空的消费化,无人机应用的商业趋势,将深刻改变“十四五”期间的通用航空发展。
在省域竞合模式下,通用航空业务逐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业务结构、市场主体、推动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民航财政支持基本维持稳定,“十四五”期间将稳定在10亿规模左右;空域管理以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空中主干交通网为重点,兼顾低空运行需求;民航之外的政府部门以鼓励性政策为主,缺乏补贴与补助的依据。
省级政府从“十三五”开始,在2016年“38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之后逐步找到一条开展省域通用航空发展的道路,从立法、明确责任主体到开展定点支持渐次展开。地方竞合模式中,“十三五”期间已基本建立起省域范围的“四梁八柱”;政府责任主体与市场抓手日趋明显;省域通用航空的产业促进日益成熟。
省级平台公司成为标配,开展基础设施与保障能力建设,内引外联、汇集资源,承担起基础性和功能补强作用。在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等其他企业难以提供公益性飞行服务的时候,省级平台公司作为补强的作用,是推动各省航空发展的一个抓手。
省域通用航空基本建立了通用机场网、短途航线网、飞行服务网和空中应急救援网等四张基础网络。“十四五”期间,通过各个省建立自己的四张网,可以在区域跨省形成更大范围,甚至全国性的通用机场网、飞行服务网,是从底层的区域发展向更广区域发展、融合的方向。
从业务结构上,以作业类、执照训练类为主体逐步转向市场消费、短途运输、应急救援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结构。目前训练飞行主要针对现有的大型运输航空公司,这些飞行小时组成了通航飞行的主体。“十三五”末期已经看到了市场消费类业务的大幅增长,短途运输也在各个省实现了省内运输,应急救援逐渐加大了力度。特别让人欣喜的是浙江省,每天在微信群里播报飞行,几乎从早飞到晚,我们很高兴看到除训练外的各类飞行业务成为浙江通航的业务主体。
目前公务航空逐步建立起服务导向的行业健康发展模式,尽管总量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加速,但建立了提升服务品质的趋势。现在的公务机客户在公务机上获得的服务体验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到“十四五”时期,逐步提高服务是最主要的模式。
国内公务机运营商每年飞行约3.5万架次,架年均利用率约在100小时左右,从比资质、比资源到比服务的转变。但是随着行业逐步发展,我们通过提高用户感受,提高用户使用的频率,在服务能力、品质方面可以逐步提高。
市场主体结构来看,公务机公司总量保持稳定,呈现“国退民进”的特点,民营企业克服了航空安全关键瓶颈。国有企业在公务机运行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民营公务航空克服了原有的不足,提高自己优势的同时,我们的公务航空业实际上在整体发展。
近两年,公务机活动量降低,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内循环”已成为现阶段公务航空的常态。国内飞行量较去年明显上升,整体飞行量增长没有很多。另一方面,疫情激发了对出行安全的强烈需求,公务航空成为综合交通体系中受影响最小的领域,服务品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政策体系来看,行政管理日益简化并实现精准管理,降低了准入门槛。从行业创新来看,公务机企业逐渐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用了各种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抵达客户的方式,这种和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成为“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十四五”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比如内蒙古的包机业务出现了大幅增长,一家公司甚至表示:2019年的业务相当于过去4年的业务总合。主要客户增长是来自互联网。当携程可以买到短途运输机票的时候,旅客不再需要到机场寻找这个业务。随着各省推广短途运输业务,客户在一个省内使用短途包机后,很容易到另外一个省时考虑使用短途包机业务。这些增长就是科技带来的。
我国无人机运营业规模快速增长,这是一个我国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新兴产业,是未来民用航空业的重要新兴领域。2020年的数据比2019年数据亮眼更多,我们看到的是,包括经营类的无人机增长从去年的8万到今年12万,增加了50%,这样的结构性增长,是真正爆发性的增长。
全球无人机发展热点由消费类向专业级无人机过渡,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是下一轮热点。
我国工业级无人机的销量只占了12%的比重,销售额达到了54.3%,超过一半销售额是工业类的。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UAM)将是下一轮增量市场。
全球正在开展无人机政策的顶层设计,我国已经明确构建全新的法规标准体系与技术路径的无人机发展战略。美国、欧洲在政策制定上走在我们前面,但我国已经确立了用通航为无人机建立一个新的法规体系的思路。因为说到建立一套全新的法律标准体系,实际上不再把民用航空这些体系向无人机延伸,而是完全建立一套新的针对无人机有人机的空管运行、飞行标准,包括现有的技术,都将重新制定规则,重新制定相应的技术路径,这是中国民航确定的一条全新的发展战略。
从无人机业务领域来看,航拍已经非常成熟了,精准农业的应用也在逐步替代传统通航。“十四五”期间,空中快递、消防应急,物探,物流都可能成为新的市场,民航局已经发布了全国无人机的实验区,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可以看到这些市场逐渐成熟。
无人机领域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运营主体原本并不熟悉通航,比如美团、吉利、京东、顺丰等这些企业具备了行业外充分的资源,具备了无人机领域开展、研发、制造和创新的资源和条件,到“十四五”期间无人机领域将会有一个更加加速的发展态势。
城市空中交通(UAM)是下一轮增长市场。我国的亿航216已经在全球多个地区取得了适航证,全球都在开展运营,比如说UBER、AIRBUS,还有奔驰和吉利等汽车制造厂商,随着这些新型的无人机类型进入到我们的空域,将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未来的无人机运行管理将从云数据收集—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交通管理方向演化,中美欧各具优势,基本处于并跑状态。
“十四五”将是无人机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社会动员的关键时期。未来更需要我们发挥在产业促进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建立无人机的示范实验区,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无人机产业,因为无人机更贴近本地制造,本地消费。未来“十四五”完成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社会动员方面的工作,世界各地都在进行无人机方面的研究或者进程,在这一领域,将决定未来一百年航空竞争中我国是否有一席之地。
“十四五”通用航空的发展强调的是不再仅仅是总量的增长,我们回头来看2016年国办38号文值得提高的地方,就是我们没有看到更多质量指标,更多的是数量型的指标,未来趋势将更多地从质量和技术创新角度去评价,去推动,所以“十四五”的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创意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