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年突破1亿人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投运,四条跑道“三纵一横”,年航班起降架次不断增加;北京“一市两场”“比翼齐飞”,“天合地分、一址两场”军民航协同运行;北京终端区管辖面积扩大一倍,统筹协调“两市三场”九条跑道,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空中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完成全国民航史上最大范围空域调整,打通空中大动脉,新辟并调整航路航线200余条,华北地区扇区总数达到56个……
回望过去的5年,中国民航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华北空管局的发展史既是中国民航空管发展历程的缩影,更是中国民航落实“十三五”规划在空管领域的奋斗史,承载着一代代华北空管人为实现“四强空管”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5年的努力,华北空管局基本实现了安全高效、基础夯实、品质提升、队伍整齐四大目标。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安全运行平稳可控
华北空管局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严落实民航局26条措施和空管局27条措施,坚持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安全工作。全面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基本实现空管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绷紧安全弦不松懈。
2016年~2019年,华北地区年保障塔台起降量从1216854架次增加到1524422架次,增长25.28%;年保障量从4545421架次增加到5531386架次,增长21.69%(2020年受疫情影响,按照局方要求,北京航班数量有一定削减)。首都机场连续两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繁忙时段每40多秒就有一架飞机在这里起降,航班放行正常率由2016年的73.78%提升至2020年的88.28%。大兴机场投运后航班量逐步增长,第二阶段转场顺利完成,日高峰突破700架次。2017年,太原武宿机场和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双双进入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行列。华北空管保障能力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不断取得新的突破。5年来,华北空管局未发生一起空管原因造成的航空器飞行事故和地面事故,空管差错万架次率比“十二五”期间年均值下降了5%,圆满实现了“十三五”安全目标。
在此期间,华北空管局圆满完成了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等重大保障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华北空管局保障抗疫航班运输,确保重要飞行任务万无一失,较好地服务了国家战略、民航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结合实际工作,华北空管局树立“让制度成为习惯,让习惯服从制度”的安全文化理念。让制度成为习惯,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实施刚性约束。华北空管局先后建立了安全形势分析会机制、运行质量监督巡查机制、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质询机制、机关工作协调例会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基层安全培育机制、机关部室背书机制和机关携手基层保安全等8个机制。8个安全管理机制环环相扣,如同涡轮增压引擎,以强劲的动力带动华北空管局每一个齿轮规范运转。
让习惯服从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凝聚安全工作最大合力。有了制度的约束,要通过人的实践把制度规范落实到位。通过层层传导安全压力,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人人保安全、事事为安全的文化氛围在一线各个岗位上生根开花,“在岗1分钟,安全60秒”已成为一线职工的共识。华北空管局通过“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一面旗”等安全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抓安全、保安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先锋模范作用,党建与安全工作深度融合,凝聚安全工作最大合力。
为加强一线从业人员作风建设,自2018年起,华北空管局出台了《空管从业人员工作作风指导手册》,对空管各专业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执勤中和离岗后的行为进行规范,为各专业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提供“说明书”,在空管系统内形成了示范效应。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学习研讨、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开展一次经验交流、举办一次征文活动、举办一次主题宣讲、营造一种舆论氛围),以多种途径宣传贯彻“三个敬畏”精神内涵,切实增强抓好作风建设和“三基”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华北空管局大兴空管中心西塔台保障现场,管制员目视跑道,观察飞机姿态
华北空管局运管中心流量管制大厅保障现场
“空中立交”优化空域因地制宜提升效率
华北地区空域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变化。从1955年开始,要求进出北京周围半径100公里内的航空器在进出机场时必须通过空中走廊,空中走廊以外区域为航行管制区,非经批准严禁航空器飞行。在空中走廊运行模式经历了6次调整之后,从2007年10月28日起,启用新北京进近管制区,并将七条空中走廊的“四进三出”调整为“七进八出”,取消了采用长达50多年的空中走廊运行模式。
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挑战,在民航局空管局的统筹部署下,华北空管局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在有限的客观条件基础上,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对航线进行“截弯取直”,灵活架设“空中立交桥”,将去往五湖四海的航班合理安排在不同高度层,形成立体交通格局。
2017年5月25日零时,京津冀地区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实施。该优化方案新辟航线6条,新增航线里程495公里,调整城市对班机走向74条,初步统计每日直接或间接影响航班约270架次。该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惠及三省五市,有助于理顺京津冀地区4个主要机场的航班交通流走向,减少相对飞行冲突,进一步提高民航运行安全性,提升运行效率。同年,攻坚6年的山西地区B208航线正式实现分离。配合实施沪兰大通道空域调整方案,新辟及调整航线涉及北京区域7条,调整航班走向涉及北京区域22条,日均飞行量增加170余架次。
2018年,在北京飞行管制区组织开展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新辟21条临时航线,调整5条航线,空域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空域容量评估机制,完成9个扇区的容量评估;划分呼和浩特第三扇区,解决流量分布不均和超负荷运行问题。
2019年10月10日零时,北京新终端管制区正式生效,管辖空域面积扩大到3.45万平方公里,为现行北京终端管制区的两倍。区内40条进场航线与97条离场航线通过18个进出港点衔接主干航路航线,终端区总体建成“八进十出”的运行模式,服务区内9条跑道运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通航,标志着京津冀“两市三场”格局正式形成。一个终端区、两座城市、三座千万级机场,这是中国民航历史上的首次,为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提供了空中支持。
除了对空域进行不断优化外,华北空管局还尝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对空管规则进行适当偏移和修订,以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经过一年多的实验验证,自2018年12月25日8时起,首都机场外侧两条跑道航班在同时进港时,开始试行特殊独立平行仪表进近,即不设五边监控的独立平行仪表进近,之前的运行要求——两架平行进近的飞机必须有4公里斜距——在实验运行后取消。此举有利于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升首都机场进港航班的运行效率,减少航班流量高峰时段的航班延误。此次进行的空管规则本地化探索,是国内空管行业从借鉴国外规则向因地制宜转变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其他地区进行规则偏移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终端管制室保障现场
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终端管制室保障现场
精品工程面向未来科技引领智慧升级
“十三五”期间,华北空管局以“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为标准,组织实施了大兴机场空管工程、石家庄正定机场改扩建空管工程、华北地区6部雷达工程、北京首都机场及4个分局的决策系统、华北地区值班用房工程等106个项目建设。华北空管局举全局之力将大兴机场空管工程从图纸变为现实,使其成为民航空管系统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使用新技术最多、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最高的一项工程。大兴机场空管工程为中国民航空管工程树起一面旗帜,在“四强空管”建设的道路上立起一座丰碑。
华北空管局大兴空管中心双塔台成为大兴机场的地标性建筑,北京终端管制中心、生产运行中心按期投入使用,确保了大兴机场顺利开航。北京地区还新增空管设备设施及管制指挥生产保障用房16.45万平方米,极大地缓解了首都机场航管楼设备设施建设空间以及管制和设备保障人员值班用房的紧张局面,彻底解决了技术保障中心、通信网络中心、气象中心和综合保障中心业务运行用房短缺的问题,为华北空管安全生产运行保障提供了基本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也为日后扩容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年来,华北空管局新增土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22.4万平方米,完成华北空管局法人的竣工验收、投入运行项目71项,涉及资金63.99亿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华北空管局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6年,第二代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民航华北管制区域9小时短时预报系统升级完成,这套系统首次实现了对首都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全国气象系统天气雷达资料的同化应用,使华北空管局拥有了第一套自行研制的具有雷达资料快速循环同化功能的预报系统,开创了民航气象领域雷达资料同化应用的先例。同年,天津空管分局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进行了GBAS(基于卫星导航的仪表着陆系统)验证飞行,这是国内千万级机场首次使用国产的GBAS系统,迈出了华北空管局支持国产设备的坚实一步。
2017年、2018年,华北空管局先后两年保障首都机场HUDRVR150米和90米起飞验证试飞,以及CATⅢA类标准进近着陆验证飞行,在全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中国民航低能见度运行能力的整体提升。
2019年,大兴机场顺利投运,其“三纵一横”全向构型跑道是中国机场多跑道系统从未有过的突破。通过合理规划跑道的方位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跑道使用效率。引入全国第一个四级标准的A-SMGCS系统,当航空器滑行时,能智能识别航空器之间的潜在冲突,规划出高效的滑行路线。此外,还建成国内首个具备CATⅢB类标准降落及HUDRVR75米起飞引导能力的仪表着陆系统。这三大引导能力如同三驾马车同时发力,使大兴机场跻身世界上低能见度运行最先进的机场行列。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空管自动化系统上线运行,打破系统孤岛,实现了主备系统无缝切换,双向同步。
2020年,全国民航首部激光气象雷达和相控阵气象雷达投入运行,其扫描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1分钟,为精准的航空预报服务提供探测依据。除了相控阵气象雷达外,华北空管局还建成了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毫米波雷达、平流雾探测系统、微波辐射计等,为大兴机场、首都机场提供气象探测数据支持,并率先在全国建成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地区气象信息共享。
上述种种空管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建设民航强国插上了智慧双翼。
华北空管局运管中心管制员在分析航路航线
华北空管局技术保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巡检
队伍整齐人员优化党建引领人文关怀
“十三五”期间,华北空管局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上做文章,分别于2017年、2018年先后组织两批科级干部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经笔试、发展潜能评估、面试,遴选出129名优秀人才,建立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库。在近3年新提拔的干部中,有31人来自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库,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全局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平均年龄较“十三五”初期下降了近2岁。
在优先保障生产运行人员需求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人才配置,高学历和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比明显提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70.54%上升至83.43%,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由3.72%上升至5.81%。同时,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实施首席、高精尖激励,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实施通导人员多执照激励,人均执照数量从2017年初的每人1.7个增加到每人2.7个。
华北空管局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三个围绕”为思路开展党建工作。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不断将党建工作规范化、阵地化、品牌化,抓实抓牢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以党建促生产的工作模式,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红色引擎助推中心工作。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推进各项暖心工程,消除职工后顾之忧,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创建“安心、顺心、舒心”的和谐家园。“十三五”期间,华北空管局党委开办了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班,解决了职工寒暑假期间的带娃难题,职工向局党委送上感谢信;举行退休职工荣休仪式,让老同志湿润了眼眶;为青年职工提供职工宿舍、公租房,让年轻人能够安家落户;开展“送文化下台站”活动,把知识送到边远台站;设置职工图书阅览室,藏书近5000册,把文化搬进办公楼;设置“爱心妈妈小屋”,让孕期女职工有温馨的休息之所……
华北空管局不断奋进的努力也获得了上级单位的认可,荣获第6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状。空管中心终端管制室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呼伦贝尔空管站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称号,综保中心党委荣获“交通运输部抗疫先进集体”称号,指挥部荣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投运工作全国民航“工人先锋号”称号……
成绩已成为历史,崭新的“十四五”已经拉开帷幕。华北空管局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四强空管”为建设目标,坚持全面高质量发展,以奋斗姿态奔跑,与奋进中国同行,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韩磊 通讯员吕思敏)
制图/王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