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四川省内和民航行业院校中都名列前茅。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暂停键”。面对疫情的影响,中飞院党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民航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搭建起无接触的就业、创业“云平台”,一场保证4809名应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攻坚战迅速打响。
压实责任:保证战疫、就业两不误
往年,春节之后是毕业生求职高峰期。而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高校结合所在地实际,暂停了现场招聘活动,以防人员集聚造成交叉感染。
面对停摆的线下招聘活动,中飞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民航局的要求,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全新工作格局。为此,学院党委书记李汉成、院长关立欣和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王军等,在千方百计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的同时,也通过层层压实责任,鼓励各二级学院负责同志挖掘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中飞院学生处将战疫、就业两手抓、两不误作为工作目标,创新就业载体,坚决做到“就业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不打烊”。他们结合民航工作特点,通过“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起简历投递、面试、签约、报到的“云平台”。
来自贵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应届毕业生吴泽印,是中飞院“双百行动”的帮扶对象。如今,该生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精准帮扶下,通过学院的招聘平台与浙江长龙航空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吴泽印说:“我是中飞院首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学校的平台,我在民航业内得到了就业机会。我将通过努力工作,回报公司的认可和母校的培养。”
就业双选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既满足了战疫需要,又扩大了学生择业空间。
目前,中飞院除协调组织民航西藏区局、四川航空、东航四川分公司等民航企事业单位举办网络专场招聘活动80余场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类网络招聘活动,包括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2020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专场招聘会、2020年湖北籍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大型网络招聘会40余场。
再挑重担:合力唱好毕业生就业大戏
中飞院的“云平台”建设,在为战“疫”期间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整合、扩大就业资源创造了条件。
5月21日,由民航局指导、民航局直属院校推进毕业生就业联盟主办的民航直属院校首场“联合空中双选会”经过3天的运行圆满落幕。作为本次双选会的承办单位,中飞院对前期搭建的“云平台”进行调整、扩容,高质量保证了双选会如期正常运行。共有110余家民航业内外企事业单位,带着400多个岗位的近5000名用人计划入场,“隔空”选人,来自中飞院、中航大、广州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3141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会。截至5月28日,各用人单位已经查阅应届毕业生投送的简历3079份,面试及后续签约等工作仍在进行中。
目前,不计算本次“联合空中双选会”的就业人数,2020年中飞院的4809名应届毕业生已有3844人通过签约、定向、实习等形式实现就业,当前就业率为79.93%。此外,中飞院有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142名,已就业120人,就业率为84.5%。在尚未就业的22名湖北籍毕业生中,有求职意向的学生16人,选择考研或出国学习的学生5人,1人暂无就业意愿。
毕克成是中飞院空管专业学生,学习期间,曾因运动外伤休学一年。谈到自己的求职经历,已经与江西机场集团签订了三方协议的他心怀感激地说:“自春节以来,学校和空管学院的老师、辅导员利用微信公众号、QQ等信息平台,为我们遴选、推送民航招聘消息50条以上,并通过定期组织远程就业指导视频会,帮助我们树立就业信心,提升就业技能。学校领导、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了学生的就业操碎了心。”
全员参与: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领域
近日,已经与珠海飞行学校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的洪晶同学,给中飞院发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原来,大四下学期,洪晶因考研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就业,但由于考研复习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加之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异常艰难。就在她感到就业无望的时候,在航空工程学院领导、老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下,最终通过中飞院搭建的“云平台”,打开了就业的大门。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民航局和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在多举措保存量的同时,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稳住了就业增量。”中飞院学生处处长曾崇林如是说,“中飞院是一所以民航专业为主的特色大学。学院85%以上的毕业生会扎根在祖国天南地北的民航企事业单位。学院十分重视这种特殊优势,积极引导各二级学院主动挖掘校友资源,为学生就业争取更多岗位。”
受疫情影响,某家公司撤销了2020年在全国投放的全部招聘计划。中飞院领导获悉情况后,通过电话与之沟通,并结合该公司的实际,分析了疫情后民航业的发展前景。中飞院的诚意打动了这家企业,再加之近年来中飞院毕业生的表现被该公司高层认可,公司最终执行了投放到中飞院的原招聘计划。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凡与民航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有纵横向科研联系的中飞院教职员工,也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支持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步形成了点对点推荐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领域从民航业内向民航业外拓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徐远、陈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