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 心有所向 行有所止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所谓敬畏之心,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怀有这种心理,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有助于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人不可以没有敬畏之心。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正气、庄严与崇高。党员干部心怀敬畏之心,就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心存敬畏,方能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医务人员怀有对生命的敬畏、对职责的敬畏,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对生命、职责的敬畏使得其能够在生死关头信念坚定、应对沉着、紧密协作。因为敬畏,而爱;也因为敬畏,看见爱;更因为敬畏,才有了如此多的真正的感动。
 
我们所从事的民航事业,是一个技术、资金、人力密集的高端服务产业。近百年的民航发展史是无数先驱心怀对生命的敬畏,研发更可靠更先进的航空技术和装备,制订更严苛更全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过程。而每一次运输的完成都离不开每一个技术设备的良好可用,对每一项规章条款、标准规范的悉心遵从,对每一个保障环节的一丝不苟。而这与每一位从业人员的作风、技能、责任感息息相关。如果心无敬畏,何谈形成优良严谨的作风、练就精湛高超的技能、承担神圣崇高的责任?
 
民航监管部门是航空安全的护航者,每个监察员对生命、职责、规章的敬畏之心,体现了民航追求安全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把党的根本宗旨和民航行业内在要求高度统一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三个敬畏”的内涵及其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在“四个责任”的落实中贯彻实施;要坚定不移督促企业落实其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建立有效的法定自查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隐患排查、不断的自我整改,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以作风建设为抓手,督促从业人员落实其岗位责任,通过“三个敬畏”“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安全文化、工匠文化、程序执行文化成为从业人员内心的职业圭臬和良好工作规范的习惯养成;要坚定不移地以提高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以“智慧监管,精准监管”为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特别要稳住神、看住门、管住人、扣住事,切实落实局方的监管责任,以最大的努力获取疫情防控和航空安全双促进、双胜利。(作者蔡文伟 系民航厦门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