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敬畏之心常在 让生命之花常开

去年热播的电影《中国机长》由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空中紧急事件改编,生死关头,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与客舱乘务组密切配合,最终确保机上所有人员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电影中的惊险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机长在飞机安全着陆后说了三句台词: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值得每一位民航从业者警醒思考。
 
今年4月14日,在民航局召开的4月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冯正霖局长表示,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切实增强敬畏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全力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作为一名客舱乘务员,如何将“三个敬畏”作为行动指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需要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何为敬畏?简言之,敬畏是人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特别的敬重。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感知万物的神圣,才能有内心的庄严与自知。
 
在“三个敬畏”中,我们将“敬畏生命”放在首位,因为生命是不可复制的单独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高于一切。敬畏生命体现了民航业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客舱乘务员,要树立敬畏生命的岗位使命感,首先要努力克服侥幸心理和变通思维,要把敬畏生命作为履行岗位职责的思想基础,肩负起保护旅客生命的责任,强化担当意识。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就要将“敬畏生命”“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安全教育、风险管控的每一个环节,用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安全意识渗透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每一个闭环,让敬畏生命成为客舱乘务员履职的基本底线,成为一线员工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在日常的安全教育中,用事实和案例说话,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联,从每一次飞行、每一个操作入手,从航前协作到航后讲评,每个环节都渗透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职业心态,切实做到“在岗1分钟,安全60秒”,从而将安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落到实处。
 
敬畏规章体现了民航业的运行规律,是安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统一。如何通过深化作风建设,努力把规章外在的强制要求转化为员工内在的自我约束,在真正做到按章操作、按手册运行的同时,严肃惩戒违章和失信行为,也成为当前客舱乘务员职业教育的难题。
 
当前,我国民航乘务员群体普遍年轻,“90后”乘务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受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元文化冲击影响,这类年轻乘务员普遍存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性格特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做好职业养成教育,让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成为一种内化于心的职业习惯,是我们在年轻乘务员职业教育中的首要课题。在日常的职业教育过程中,要让一线乘务员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客舱安全业务手册背后的原理、逻辑,充分了解其制订的背景和意义,明白民航业的每一条规章制订的背后都有着血的教训。只有做到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才能在客舱安全管理中更加自觉、规范,在遇到突发客舱安全情况处置时更加从容、自信。公司要在平时的安全教育过程中明确地告诉员工哪些行为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让员工心中无形的抓手约束职业行为,使人人懂规章、人人用规章成为常态。
 
敬畏生命是我们的岗位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乘务员的首要职责是保证客舱安全,只有在保证旅客和客舱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真情服务理念,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客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这里的“责任意识”,正是我们对自身岗位职责的敬畏之心。作为一名客舱乘务员,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敬畏职责体现了民航人的职业操守,是岗位责任和专业能力的高度统一。敬畏职责,首先要对自己的岗位职责高度认同,认识自己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在守护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中肩负的重要角色,在关键时刻拿得起、顶得上。就这次疫情来说,许多客舱乘务员和白衣天使一样,主动请缨,执飞急难险重任务,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可和敬畏。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只有真正做到“三个敬畏”,常怀敬畏之心,才能让每一次飞行都起落安妥,才能让生命之花绚烂常开。(作者贺飞飞 单位:南航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