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敬畏”守护旅客安全

去年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引起了民航从业人员的共鸣。在影片的最后,机长在安全着陆后,郑重地向所有旅客、所有工作人员、所有媒体说出的那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让每一名民航从业人员深思。
很多人认为空中乘务员就是端茶倒水的,只不过工作场所由地面变成了空中。其实,服务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守护安全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是一名一线客舱乘务长,工作十数载。从初次穿上制服走进客舱的懵懂新鲜,到现在已经独立带组执行航班任务,一路走来,我遇到过许多情况,大到机上旅客突发疾病生命垂危,小到旅客不慎将热水溅洒到身上。我的成长也归功于处理这些大大小小的突发情况,从懵懂期勤报告、啥事儿都听乘务长的安排,到成长期归纳总结成功处置经验,再到成熟期独当一面处理突发情况并妥善善后。回顾工作经历,联想到“三个敬畏”,民航安全的灵魂不正是体现在“三个敬畏”上吗?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这是民航人的底线。下面我从一线乘务长角度阐述对“三个敬畏”的认识。
敬畏生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数百万人感染,各行各业面临停工停产,社会经济遭受重创,民航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4月14日召开的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冯正霖局长诠释了“三个敬畏”精神,并提出“民航人都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逆行者”。作为直接面对旅客、直面可能存在风险的一线工作者,乘务员义无反顾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防护服、口罩掩盖不住我们对安全的执着。在执飞欧洲、日本等高风险航班时,我们勇敢地走进客舱,走近旅客,为他们测量体温、协助填报健康申报表;遇到老弱病残孕旅客,我们依旧不改我们的安全服务初心,全程关注他们的安全,全程了解他们的乘机体验,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对旅客“敬而远之”。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乘务员还是敢于站出来解决问题。在疫情期间,我们的航班量少了,服务程序改变了,但对安全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却没有丝毫改变。正如当年汶川地震后执行包机任务、执行利比亚撤侨任务等急难险重任务一样,我们冲锋在前,坚守岗位,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敬畏规章。自古有云:“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行各业都有带有自身色彩的规章制度。民航业的规章主要是要确保安全,空中乘务员这个民航从业群体自然也恪守着安全规章。执行安全规章是乘务员的职业操守,对于规章的敬畏是我们保障每一个航班的客舱安全、旅客安全的重要基石。遇到旅客突发疾病,我们有乘务员手册,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就不会在安全事件处理中失误,从而挽救许多生命;遇到航班临时减客,我们会严格按照规章对客舱进行局部清舱,不放过每一个死角;航班结束后,我们会利用航后休息时间钻研规章、手册,参加各类规章学习和考核,去完成好每一次的培训任务。只有这样,在日常航班中处理突发情况时才能做到心不慌,手不乱。
敬畏职责。人们经常会在工作中说:“职责所在”。职责从字面上理解:职者,职业也,是我们从事的工作;责者,责任也,是从业人员所背负的使命任务。乘务员从完成初始培训、岗前培训、带飞放单,到穿上制服独立执行航班,保卫安全的职责就与我们息息相关。穿上了这身漂亮的乘务员制服,让我们不仅变得端庄美丽,更多的是背负起了职责。航班大面积延误,客舱中旅客心急如焚,他们唯一能求助的就是这些身穿制服的乘务员。这时候你会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我相信大家的选择一定是后者。因为我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在航班中遇到旅客突发疾病,没有医生在场的情况下,我们要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救治旅客。当执行夜航航班任务想睡觉的时候,身上的制服告诉我们不可以,与飞行机组一起保障客舱的安全是乘务员共同的职责所在。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我们乘务员和所有民航人将义无反顾,时刻守护旅客的安全。(作者顾俊 单位:国航上海分公司客舱三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