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行业正在深入开展“三个敬畏”专题教育。冯正霖局长提出的“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将民航安全治理理念拓展到价值追求、运行准则、职业操守等更高、更深的层面。敬畏生命体现了民航业的价值追求,敬畏规章体现了民航业的运行准则,敬畏职责体现了民航人的职业操守。我们应当深刻把握“三个敬畏”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将其深植于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与安全管理全过程,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提升机场安全治理能力,确保行业持续安全发展。
一、明确核心价值追求,弘扬当代民航精神,“三个敬畏”夯实安全发展根基
(一)敬畏生命是民航人的价值追求与发展根基,彰显不忘初心的人民情怀。
无论是在中国民航事业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还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特殊时期,安全始终是民航发展的根基。我们一贯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践行民航“敬畏生命”的价值追求。民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人民之基,固人民之本,促进行业持续安全高质量发展。作为民航人、机场人,敬畏生命就是全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内密切关注和切实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对外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解决社会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有效弥补短板,优化服务品质,有效增强旅客的安全感、愉悦感、获得感,力争实现建设全国一流的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愿景目标。
(二)敬畏规章是民航业的运行准则和发展支撑,彰显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
敬畏规章,就是敬畏国家法律、行业规章、企业制度。民航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风险密集等特点,因此依法行政、依规作业是维护民航安全的重要支撑。民航安全类规章对标国际、体系庞大、专业性强,是保障安全运行、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仅就机场安全管理的角度,我们应当遵循的规章,主要有《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9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手册(DOC985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运输机场使用许可规定》、《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此外,我们还应遵守安全生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机场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
民航规章是对民航运行规律的科学提炼与总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这就要求遵守和执行规章的主体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相应的作风素养与职业操守,有能力掌握和执行规章,同时,对规章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有规必依、依规必严,违规必究。
(三)敬畏职责是民航人的职业操守与发展动力,彰显敬业奉献的责任担当。
如前文所述,民航业具有技术密集和风险密集的特点。对于民航业这样的高风险行业,安全永远是立足之本。在复杂的民航安全运行链上,一批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业务素质、良好职业道德的民航人正在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从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成功备降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到无数为安全运行而默默奉献的民航人,他们主动作为,扎实高效地完成每一件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一旦面对风险危机,他们能迎难而上,化险为夷。因为他们时刻警醒,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整个安全链的断裂,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他们敬畏自己的职责所在、职责所重,这正是民航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是推动民航安全运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深入根植敬畏意识,教育管理多措并举,强化作风,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一)将“三个敬畏”深入根植于安全文化建设。民航安全文化,是指为确保安全运行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并遵守的价值观念、规章标准、行为作风、道德规范与发展目标的总和。民航安全文化体现了民航价值追求与安全运行准则的统一,也体现了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高度统一。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文化体系,在机场管理与运行各层面构建积极健康、公平诚信的安全文化氛围,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在风险管控中的正面效应,减少和杜绝“人为因素”的负面效应,实现外在约束向内在约束的质的飞跃。
“敬”是一种认识态度、一种价值追求,促进人“有所作为”;“畏”是一种知行界限、一种自省自律,警示人“有所不为”。要将“三个敬畏”深植于安全文化当中,以人为本,从价值观念、规章标准、行为作风、道德规范等方面综合施策,培养造就具有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新时代民航人。
(二)将“三个敬畏”深入根植于作风能力建设。目前,正在开展“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活动,是以“三个敬畏”为内核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强调:“要准确把握教育与管理并重的路径,扎实组织开展‘三个敬畏’专题教育。”众所周知,作风和能力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因此,为适应民航业快速发展,紧密围绕民航安全的核心价值追求,严格遵循民航运行规律,我们须以常态化的教育潜移默化内在修为,以规范化的管理强化外在约束,内外兼治,共同发力,推进优良作风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倡导自主学习为主、教育培训为辅的模式。搭建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培养“工匠精神”的平台,以学益智、以学增才,以学修身。切实在平时养成上下功夫,培养人民情怀,提升品德修为,锤炼敬业奉献、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使工作态度、思想观念、思维认知、职业操守获得转变和提升;坚持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苦练专业本领,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资质、职业素养、执行效率等能力上见实效。
推动作风能力建设规范化管理。将作风能力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以激发和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作风建设和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评价标准、结果运用等,有效督导和推动员工提升服务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促使员工真正把对生命、规章、职责的敬畏融入意识、化为准则、尽于职守。
(三)将“三个敬畏”深入根植于规章制度建设。国内外经验和教训警醒我们,敬畏规章、恪守准则是民航安全运行的坚实保障。民航规章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为适应民航安全发展的需要,保持规章的约束性、适用性和预防性,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地对规章进行修订完善,执行部门应实时对标规章标准,及时更新基础运行文件,确保文件的合规性、可操作性,确保规章、制度、手册与民航安全的价值追求、运行准则高度契合。
加强规章培训,开展典型案例评析,使员工积极顺应安全管理的要求,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学深悟透规章制定的背景、目的、依据,条文的逻辑、适用、责权利等,要重点剖析违反规章的情形、造成的后果、引发的风险、应承担的责任。以案为戒,查漏补缺,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认知和行为界限,时刻做到明底线、知戒惧、存敬畏。
敬畏规章,规章的执行是根本。“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要不断提升员工对规章的认同感和执行力,既提高风险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处变而不惊。逐步把规章外在的强制约束转化为内在的主动作为,促使员工能够对照规章自省自律,自我校准、自觉纠错,切实做到遵章守纪、令行禁止。对触犯规章底线、诚信红线的行为要依规严肃惩处,惩其要害,处其痛点,以规章的权威性、震慑性进一步增强敬畏意识。可以说,敬畏规章,不仅体现了民航人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也从更高层面上反映出推进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理念。
(四)将“三个敬畏”深入根植于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协作高效的安全责任体系是确保安全链有效闭环运行的重要保障。明晰职责边界,理清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岗位责任和监督责任;明晰岗位的价值、使命、任务、目标,明晰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标准、流程;明晰与岗位相适应的态度、理念、知识、技能、素养等;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实现人尽其才、事竞其功。
以“三个敬畏”专题教育为契机,结合安全整顿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岗位手册,完善绩效管理,对照手册检查在岗员工的行为作风、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技能资质、执行效率等状况及存在短板,推动“四个底线”指标分解到基层班组,精准细化安全标准,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对触及安全底线的,严格依规对责任单位、责任人督导问责和实施惩处。
(五)将“三个敬畏”深入根植于机场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结合实际,将“三个敬畏”与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相互融合,将民航安全的价值追求、运行准则、职业操守深植在“顶层设计”中,从安全治理理念、安全文化营造、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绩效管理、风险隐患治理等多方面查找自身短板,与作风能力建设、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实现规章制度的完善、组织机构的调整、岗位职责的明晰、企业资源的调配,力争实现安全闭环操作、风险状态监控预警、全员参与风险报送和安全绩效监测等目标,结合“三基”和“四型机场”建设,提高机场应急处突能力,推进机场安全治理效能的提升。
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专题教育强化安全作风建设,加快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举措和推进安全运营常态化发展。新时代民航人以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遵循民航业运行准则,夯实安全发展根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提升机场安全治理水平,全力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作者张林,系吉林民航机场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