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司副司长 朱云祥

朱云祥:各位媒体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民航局4月份第四次例行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运输司靳军号二级巡视员,机场司张锐副司长。

我们还特别请到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东区安检部赵燕生经理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和大家分享他在民航运行一线的一些感受。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共有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介绍近期国内航班恢复情况及国际货运航班执行情况。

二是,介绍《民航局关于加强民用运输机场总体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三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东区安检部经理赵燕生分享疫情期间民航运行一线感受。

首先,请靳军号巡视员介绍近期国内航班恢复情况及国际货运航班执行情况。

  2020-04-22 10:02:00

民航局运输司二级巡视员 靳军号 

靳军号:下面由我来介绍国内客运航班恢复情况及国际货运航班执行情况。长期以来,民航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今年的春运期间民航日均运输旅客近200万人次,日均飞行1.73万班。受疫情影响,自1月23日起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航班量急剧下降,在2月13日跌至疫情暴发以来的最低谷,单日旅客运输量仅为13.29万人次,较疫情暴发前减少93.2%;单日飞行班次3931班,较疫情暴发前减少77.2%。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成效的逐步显现,自2月下旬起民航运输开始恢复,3月份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5.83万人次,较2月份增长69.8%;日均飞行班次6538班,较2月份增长20.5%;4月份(截至4月21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进一步恢复至49.44万人次,较3月份增长7.9%,约为去年同期旅客运输量的29%,日均飞行班次6586班,较3月份增长约1%,约为去年同期水平的41.6%。

近一周(4月15日-21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恢复至53.09万人次,较3月份增长15.8%,约为去年同期水平的30.5%,日均飞行班次6993班,较3月份增长7%,约为去年同期水平的44.2%。

国际货运航班运行情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的决策部署,民航局专门成立了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降低国际航空货运成本、建立审批“绿色通道”、采用“点对点”货运包机、鼓励客运航空公司使用客机执行全货运航班、建立“运贸对接”精准机制、及时启动重大航空运输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迄今为止成效已经显现,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在定期国际货运航班方面:截止到本周(4月20日-26日),我国与45个国家的93个境外航点保持定期货运航班飞行,每周计划执行货班1989班,与上周的1690班相比,增长17.7%;与疫情前的每周1014班相比,增长96.2%。其中,全货运航班1050班,客改货939班,有力保障了现阶段国际航空货运需求。

在不定期国际货运航班方面:2月份以来,已累计批复中外航空公司全货运加班包机3178班,其中,3月批复1794班,同比增加401.1%;4月份(截至昨天)批复839班,同比增加117.4%;2月份以来,共批复中外航空公司“客改货”加班包机1873班,极大缓解了运力供给紧张的局面。

  2020-04-22 10:20:00

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 张锐

张锐:各位媒体和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介绍《民航局关于加强民用运输机场总体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

一、出台意义

近年来,民航运输持续高速、向好发展。2019年,全国238个机场的总客运吞吐量达到13.5亿人次,稳居世界第二位。旅客运输的快速增长,对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前一阶段,机场建设面临不同程度的瓶颈约束,基础设施建成不久即饱和,甚至建成即饱和的情况多有发生。机场规划建设与民航发展需要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机场总体规划缺乏有效管理、对规划实施跟踪监督不到位、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机场总体规划方面的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机场总体规划指导机场建设发展的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以及规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民用运输机场的高质量发展,民航局于4月15日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民用运输机场总体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主要特点

(一)统一了规划目标。机场规划目标年原则上按照近期15年,远期30年确定。本次指导意见提出将机场规划近期目标年由10年调整为15年。机场建设从前期工作到竣工投产往往需要5-6年,甚至更长时间,导致部分机场建成不久即达到设计容量。近期规划目标年的调整,将改变目前规划与建设项目直接挂钩的情况,解决规划与建设之间协调性不足的问题,实现“规划引领建设”;同时,也是与新时代民航强国“一加快,两实现”战略进程相适应,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有效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二)量化了评审指标。指导意见引入了“量化总规”的理念,首次提出了机场总体规划技术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在总结现有30个主要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行的情况,借鉴城市总体规划指标的实践经验,经过多轮次的梳理和讨论,从资源配置、运行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等几个维度,形成了4大类共计16个指标,作为机场总体规划目标要求,初步构建了机场总体规划效能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

(三)强调了管理理念。为强化机场总体规划的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编制、优化政府服务、严格规划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以提升机场运行和服务效率为导向,促进机场规模、结构与功能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及时修订、建立机场总体规划规章标准体系;持续提升评审工作质量和效率,优化流程、压缩时间,加快总体规划审批;深化政务服务、加强信息公开,建立机场总体规划管理信息平台。三是强化对机场总体规划法定地位的认识,落实主体责任、重视规划评估和修编工作。

(四)提升了综合交通地位。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机场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有效衔接,促进机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同融合,构建机场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格局。同时,在配套的机场总体规划技术指标中明确枢纽机场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要在3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求机场管理机构要切实转变“重建设轻规划”的思想,设立专职机构,加大资源投入,形成规划管理长效机制。

(二)重视人才培养。要求机场管理机构改进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水平;设计咨询单位要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专家智库能力水平;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培训交流机制。

(三)强化监督检查。要求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机场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将监管事项全部纳入监管系统,逐步建立机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系统。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2020-04-22 10:30:00

民航局运输司二级巡视员 靳军号

记者提问:“五个一”政策实施后,国际客运航班量大幅减少,临时航班和包机执行备受社会关注,请问目前民航包机执行情况如何?

靳军号: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3月份,民航共安排临时航班9架次,协助在伊朗和意大利的1466名我国公民回国,其中包括了前期援外的医疗专家组、联合工作组人员和留学生。4月份以来,截至4月20日,民航共执行了临时航班11架次,协助在英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2009名我国公民回国,其中包括留学生1734人。

  2020-04-22 10:50:00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东区安检部经理 赵燕生

赵燕生: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的一线管理人员赵燕生。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职责范畴,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旅客、行李、货物邮件、围界道口的安全检查以及航空器监护、通道管控等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积极配合首都机场管理方,负责了T3D专区旅客入境的防疫与安全保障工作。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对我们两场安检工作带来了挑战,增加了工作难度。众所周知,安检是旅客乘机出行接触最为密切、频繁的一个岗位,安检一线作为民航防控疫情的重要前沿关口,责任重、风险高。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组织领导机构,根据民航局、北京市、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和指导,制定了防控工作方案,明确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运行保障”的总体工作导向。同时结合业务特点和队伍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在80多天的抗疫斗争中,完成了“旅客防控零失误、员工防控零感染、紧急运输零投诉”目标。

   对于抓好疫情防控,我们重点从旅客防护和员工防护两方面着手。在旅客防护部分,为了确保过检环境安全,避免因为近距离接触发生交叉感染,我们严格落实“一米线”举措,时刻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对于旅客担心的安检手持探测器频繁接触旅客的问题,我们特别采取了“一检一消”措施,专门配备了消毒毛巾,安检员对每名旅客检查后都会及时进行消毒,防止病毒传播。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安检工作区域、安检设备设施定时进行消杀,确保旅客过检环境安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做好员工防护就是对旅客负责,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环。作为机场运行重要保障单位,安检人员数量大,与旅客接触密切频繁,做好自身防护十分重要。疫情发生后,我们按照民航局、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相关要求,立即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手册,对北京两场安检员工的实施了5项严密的疫情防护措施:一是根据与旅客接触的密切程度,制定了分类分级防护物品配备标准;二是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对返京员工进行分类管理;三是对员工住宿实施封闭式与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公司、部门、楼长、层长、室长五级防控责任体系;四是根据疫情期间航班量变化,对出勤人数进行动态调整,减少开启安检通道数量;五是加强防控物资配发,调整食堂用餐模式,及时关注员工需求。这5项举措是北京两场安检实现旅客防控零失误、员工防控零感染、紧急运输零投诉的关键。

随着境外疫情迅速蔓延,按照首都严格进京管理和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部署,首都机场T3-D被划定为重点地区和国家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并于3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我们作为T3-D处置专区的重要保障单位,在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实地勘察,组织勤务研讨,对T3-D区域划分、岗位设置、勤务组织、检查标准、保障流程以及防护措施等进行细化,通过电话会议、走访调研、联建单位协商等,制定了完善保障实施方案和参与保障员工防护标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发出了组建突击队赴T3D专区保障的动员令后,第一时间受到了数百封请战书,全体员工不讲代价、不计得失,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最终根据处置专区保障工作需要确定了首批82人入驻T3-D工作人员。随着境外疫情变化,自3月15日起,首都机场、大兴机场所有国际进港航班全部在T3D专区停靠,保障压力骤然增大,我们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和联动机制,开放了全部8条安检通道和4个行检通道,及时从志愿者候选人中选派107人火速增援,确保了首都机场国际进港航班处置专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境外疫情形势依旧不乐观,首都机场作为国际枢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国门安检人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谢谢!

  2020-04-22 10:40:00

中国民航报记者提问

中国民航报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安检是和旅客有密切接触的工作,那么在疫情期间,你们怎么确保让旅客能够放心的经过安检?又怎么能确保自己的员工不被感染?可不可以再具体的说一下。
 
赵燕生:下面我再具体介绍一下我们针对旅客和员工的防护措施。众所周知,安检是旅客乘机的必经环节,并且需要和安检员进行密切接触,疫情发生后,旅客对于过检难免有顾虑。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充分的研究分析,找出可能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环节,根据实际制定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严格落实“一米线”举措,对旅客待检区环境进行了优化改造,推行“一米线”旅客限流措施。在安检现场的旅客排队待检区处地面,每隔一米用黄色胶带贴出明显间距标识,并在安检通道入口验证台前地面贴出脚印状标识贴纸,方便排队旅客准确找到待检位置。同时,还设置了专职维序员,随时提醒、引导旅客关注脚下并按秩序排队候检,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同时,考虑到安检员的双手和手持探测器频繁接触旅客的问题,我们还采取了“一检一消”措施,在安检岗位配备了消毒毛巾,安检员对一名旅客进行完验证、手检、开包检查后,在检查下一名旅客前,都要对手持探测器和戴着手套的双手,在浸泡过消毒液的毛巾上擦拭消毒。此外,我们对安检工作区域、安检设备设施定时进行消杀,全力为旅客打造安全的过检环境。
 
另外,我们有一支横跨两场的庞大的安检队伍,而这支队伍大多是由外地青年员工组成,不仅要保障他们工作8小时内的安全,也要保证8小时外的安全,对我们来说,管理难度不小,工作也确实非常多,非常琐碎。为了做好员工防护工作,我们重点有五项措施:
 
一是按照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相关指导意见,根据岗位与旅客、货主等密切接触程度,实施分类分级风险防控,采取“三类四级”防护措施,分级配备防护物品。例如:旅客安检通道内的手检岗位,零距离接触旅客,手检岗位人员采取一级防护措施,需要佩戴N95口罩、防护面罩、一次性头套、一次性橡胶手套“四大件”上岗(在T3-D处置专区旅客安检通道内的安检员采取最高等级防护,除了这“四大件”外,还要穿着防护服)。除此之外,工作中我们也总结形成了“四必须”工作要求,就是员工每天必测温、下岗休息前必消毒、下班前制服必消毒、休息就坐时必分开间距。同时,我们在安检现场设立防疫监督岗,确保员工的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实施集体宿舍封闭管理措施。自2月12日起,对两场员工宿舍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建立公司、部门、楼长、层长、宿舍长五级管控责任体系,制定每一栋宿舍楼“网格化管理”责任清单,将防控责任细化到了最小单元,落实到人头。三是实施打包分餐模式。我们第一时间对两场食堂用餐方式进行了调整,由食堂堂食改为盒饭外带。在调整用餐方式的同时,两场食堂也对各部门明确了错峰用餐以及间隔有效安全距离购餐的相关要求。四是营造健康安全的休息环境。我们通过在员工休息室桌面上张贴了“1米距离线”、座椅前张贴“脚印”标识、座椅间隔粘贴“禁坐”标识等方式,提示员工休息时保持安全间距,避免扎堆、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五是加强八小时外管理。根据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制定了8小时以外管理办法,对员工的“八小时以外”防控措施进行明确细化。
 
以上就是我们在旅客和员工防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各地陆续进入复工复产状态,候机楼旅客流量逐渐呈上升趋势,我们正在按照民航局、北京市、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安检运行机制和疫情防控机制,保障首都机场安全平稳运行。
 
谢谢。
 

  2020-04-22 10:40:00

中国民航报记者提问

中国民航报记者:安全检查是航空运输的重要环节,能否介绍下你们在疫情期间,除了常规的安全检查工作,为航空运输做了哪些特殊的保障工作呢? 
 
赵燕生:这次疫情期间除了常规安检工作外,我们重点对紧急运输保障和T3-D处置专区保障做了大量工作。
 
在这场疫情中,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逆向而行,驰援武汉,感动了全国人民。我们为了做好援鄂医护人员和物资的保障工作,全面梳理了紧急运输包机保障工作流程。基于原有6号楼以及新专机紧急运输包机保障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又梳理了1、2、3号航站楼紧急运输包机的出港保障工作流程并形成了保障工作方案。梳理过程中,还成立了流程评估组,逐岗位、现场进行评估,确保紧急运输保障任务顺利、高效、优质。
 
此外,我们还专门成立了防疫物资运输保障组,组织专班开设防疫物资绿色通道,通过建立提前预约机制、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明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保障好国内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邮件快件安全检查的同时,积极做好国际医疗防疫物资的检查工作。特别是针对防疫物资数量多,需要快速过检的情况,制订了现场“三提前”工作措施--“提前防爆、提前审核、提前分类”。
 
自1月20日截至目前,我们共保护运输医护人员包机16架次,保障防疫物资的运输包机70架次。
 
按照首都严格进京管理和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部署,首都机场T3-D被划定为重点地区和国家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T3-D处置专区的安检保障任务,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我们在接到任务后,积极配合首都机场管理方进行改造工作,通过多次实地勘察,对T3-D区域划分、岗位设置、勤务组织、检查标准、保障流程以及防护措施等逐一进行研究细化,确保万无一失。又通过电话会议、走访调研、联建单位协商等多种形式,详细研讨、反复推敲,制定了完善保障实施方案和参与保障员工防护标准。我们设备维修保障人员在T3D处置专区72小时改造过程中,顾不上休息,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最终按时完成了T3-D处置专区通道的设备安装改造。T3-D处置专区启用前一天,我们对处置流程进行了预案演练,并按照演练结果又对保障流程设施、员工防控物资配备、相关单位衔接以及保障人员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再评估,最终确保了首都机场国际进港航班处置专区顺利启用。从3月10日截至到目前,T3-D共保障旅客及客货包机航班545架次。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这次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我深刻体会到了我们国门安检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在我们接到处置专区保障任务后,第一时间要组建“国门安检突击队”,动员令一经发出,全体党员干部争先报名,广大员工也积极踊跃参加,不到72小时,几百封请战书就汇集到我的面前。这其中有妻子马上要生产的,有家里孩子小的,也有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的,可是他们全都放下自己的困难,第一时间交上了请战书。这其中更多是的90后、00后,他们在家里都是孩子,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变成了战士,我确实非常感动,都说大事面前看担当,这一次T3-D处置专区保障任务,对我们的一次重大考验,而正因为我们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队伍,所以我们一定使命必达,圆满完成好各项任务。谢谢。
 

  2020-04-22 1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