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奥运航空运输保障

我1973年参军进入民航,在北京管理局和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工作了43年,是中国民航事业蓬勃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之一。

在民航40多年的人生岁月中,有些记忆会慢慢淡出脑海,化为无形;有些记忆则历久弥新,难以忘怀。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后一种。那年,我是华北局党委办公室主任,以第29届奥组委首都机场场馆运行团队舆论宣传部部长的身份,参加了这场被载入中国民航光荣史册的奥运会航空运输保障工作。现在想起来,依然激情满怀,倍感欣慰。

记得2000年12月18日,原民航总局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保证书,承诺采取一切措施满足奥运会对航空运输服务的要求。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举国上下欢欣鼓舞。2003年8月,原民航总局开始启动奥运会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的各项筹备工作。2005年7月,原民航总局成立民航奥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国民航2008年北京奥运会行动计划》和《奥运会航空运输总体方案》。2005年8月16日,民航华北局成立民航华北地区奥运工作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空中交通、机场运行、运输服务、网络信息、安全保卫、应急处置、舆论宣传7个专业组。从那时开始,我作为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兼舆论宣传部部长,全身心投入到我毕生以来最值得骄傲的奥运会航空运输保障工作。

奥运会宣传工作是民航奥运服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奥运保障、营造舆论氛围、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任务。舆论宣传部自组建以来,研究制定了《民航华北地区奥运宣传工作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大力开展奥运理念宣传教育和推动服务保障质量升级;加强首都机场模拟奥运演练、实施三跑道同时运行、T3航站楼验收转场、奥运会代表团接送等重大活动宣传报道;与奥组委媒体接待部和新闻中心合作,共组织4次境外主流媒体、部分国内媒体的集中参观、新闻发布和现场采访活动;与中国民航报社合作,承办了中国民航奥运知识大赛,普及奥运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奥运会新闻宣传,吸收各单位摄影师组成奥运会航空保障摄影组,真实记录奥运航空运输保障的精彩瞬间;为中国民航报12名记者办理了隔离区证件,更及时客观报道奥运会航空运输服务现场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创办了奥运首都机场场馆运行团队《第一个微笑》报纸,共出版14期,客观反映奥运航空保障,记录志愿者风采;巩固奥运航空运输保障成果,在表彰会召开前完成《光荣使命》《国门志愿者风采》等画册,以实际行动为奥运航空服务保障添彩,为中国民航决胜奥运争光。

圆百年梦想,展民航风采,是我们这代人理想和追求。2008年6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考察北京奥运会交通设施、专程视察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扩建工程,给予首都机场“中国第一国门”的清晰定位,他说,你们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你们的服务水平体现着北京奥运会的服务水平。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奉献奥运的决心,形成了按照“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目标工作的强大动力。2008年7月1日,机场团队进入决战阶段,我们转入运行指挥中心,确立了统一指挥、权责明确、协调有力、反应快速、决策果断、安全顺畅的运行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历时近百天的战斗中,圆满完成34个国家和地区的58个城市的奥运圣火航空运输传递重大保障任务,圆满完成34个国家和地区的1823架次专包机保障任务,保障涉奥航班6558架次,迎送奥运大家庭成员95706人次,实现了“零投诉、零事件、零事故”的目标,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中国民航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一个人行走的足迹,记录下来往往也是历史的足迹。如果没有那个夏天,那场经历,时隔十年就再难寻找那段难忘的记忆。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航圆满完成奥运会航空运输保障工作。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航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愿中国民航在更高的起点上续写民航强国建设的新篇章!(作者孙德富 为民航华北局退休干部,民航华北局原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