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助推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与民航业内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话题。今年是周总理对民航工作做重要批示60周年,在总理家乡举办这个论坛,具有特殊意义。刚才,几位领导作了精彩的发言,让我们对如何充分发挥机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确了向全国先进地区、先进机场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下面,就机场自身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我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淮安机场于2008年10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 2010年9月正式通航。在筹建机场时,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目标定位:一是示范亮点工程;二是样板支线机场;三是苏北客货运物流中心。机场工程的施工运营仅用了23个月时间,创造了国内民航机场筹备周期最短的纪录;通航不到一年就开通了9个城市10个航班,在同类支线机场中绝无仅有;通航两年就进入全国机场业务量排名前100位;通航六年一类口岸开放获得批准;今年是通航七周年,淮安机场旅客吞吐量首破“百万”,跻身中型机场行列。应该说圆满实现了当初制订的三大目标。淮安机场的发展经验,得到了民航业内的广泛好评,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淮安市委姚晓东书记陪同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做客“两会e客厅”,就民航业发展及地方机场对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的综合效能进行了专题访谈。

 

伴随着淮安机场奔跑的“加速度”,淮安经济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近十年,淮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2016年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9.5%,在人口净流出城市中实现了“止跌回升”。大多都是高端人才和资本的“凤还巢”。这其中,机场的作用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讲,机场对于淮安的意义,不能单纯地以机场这个点上直接的投入产出去衡量,尽管建设之初投入了8个亿,每年航线补贴近亿元,但它产生的,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国家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曾形象比喻是“点上点金、面上收银”,也可以称为“极核效应、蝴蝶效应、点投面收效应”,具体来讲,机场建设对于淮安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与城市建设融合共生的历程,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搭建临空平台,吸引高端要素集聚

 

在“空、铁、水、公”四种运输模式中,空港的显著特点,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增进交流的“平台”,一个拥有3公里跑道的机场,就可以建立起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联系。同时,民航又是一个高端的引领性交通模式,展现的是中高端的城市形象,承运的是中高端的旅客人群,集聚的是中高端的产业资源。2006年9月,台湾鸿海集团郭台铭董事长选择投资淮安,指出淮安应该建设一个机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集聚,助推淮安跨越发展。

 

机场建成通航后,既实现了540万淮安人民多年的梦想,也架起了淮安对外开放的桥梁,各类优质资源不断涌入。特别是淮安机场一类航空口岸获批开放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投资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41个,其中投资超1亿美元项目36个;实际利用外资57.5亿美元,总量位居苏北第二;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新缔结国际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25对,对外合作交流遍及五大洲。

 

在来淮的各类外资中,台资无疑是重点板块。2006年,以富士康落户为开端,“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新高地战略部署拉开帷幕。11年来,淮安台资集聚一直保持“加速度”态势,获批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连续多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机场作为淮台之间的“空中桥梁”,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机场,江丙坤、连战、洪秀柱等台湾政要相继飞抵淮安访问,敏实集团、旺旺集团、万达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公务机成为淮安常客,淮台合作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广,层次和频次越来越高。特别是淮台直航以来,淮安每年赴台公务参访、商务考察、观光旅游的民众已逾万人次,台湾每年来淮交流、工作、学习的朋友也达数千人次。目前,淮安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200多个,总投资12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0多亿美元,形成了千家台企汇聚、千亿产值支撑的良好局面。

 

二、打造立体交通,引领城市功能提升

 

现代城市必须具备要素流通、文化交流、生产生活等基本功能,都需要交通来支撑。2011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而要建设辐射苏北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关键在于提升城市的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区域带动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现代产业高地、区域要素市场、特色服务基地、文旅商贸中心、美丽幸福家园这六大核心功能,这其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处于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其他五项功能的支撑,这就对全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优势独特。历史上,淮安的发展得益于交通也受制于交通,“因水而兴、因水而衰”,指的就是水路运输能力、水陆转运功能及其时代地位的变迁。作为漕运的中心,近代以前淮安一度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就是历史见证的美誉。但随着航空、铁路、海运的快速发展,淮安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丧失。

 

鉴于历史教训,按照省里要求,近年来我市将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战略,推进交通先导发展,引领城市框架布局优化和功能提升。淮安机场建成后,这方面的变化更加明显。淮安机场距主城区约22公里,近年来,我们将淮安机场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修建了503省道、宁连高速、淮涟一级公路等三条与机场的连接线,机场与主城区之间的内环高架、连淮扬、徐宿淮盐、宁淮三条高铁的快速推进,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和中心城市交通立体化步伐,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20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180平方公里、人口由120万增加到160万。

 

近期,结合机场发展以及在建的高铁枢纽,我们组织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了优化,新开工的比亚迪云轨试验段也将机场作为首要贯通的节点。规划到2035年,中心城市人口近300万,建成区面积将达300平方公里。机场就像是一个牵引的支点,改变了整个淮安乃至江淮平原2000万人口的发展格局和面貌。

 

三、发展枢纽经济,促进现代产业集成

 

所谓枢纽经济,是指以快速交通为工具和载体,以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经济体系,包括“航空经济”、“高铁经济”、“海运经济”等。就航空经济而言,狭义上讲,是指临港产业集聚区或产业园。但现代枢纽经济的表现形态,已经不再是拘泥于狭小空间的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而是以空港为龙头,带动城市产业集成集聚,形成优质新型产业链和高端制造业的规模经济。

 

随着淮安机场的快速发展,在机场周边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总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的淮安国家高新区,以综合物流为代表的,占地12平方公里的空港产业园,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占地1.5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近年来,总投资10亿美元的台湾臻鼎科技、3亿美元的韩国纳沛斯晶圆级芯片封装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投资业态新的重大外资项目成功落户淮安,德科码半导体、时代芯存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敏实集团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获批全国第五张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牌照。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淮安产业发展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

 

此外,近年来淮安电商产业和航空物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机场成为物流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当前全国前十大快递企业均在淮安建立了区域分拨中心。

 

四、完善服务保障,拓展提升综合效用

 

机场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地方一个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机场建设在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就如同一张靓丽名片,引来了资本,吸引了人才,集聚了产业。但说到底,机场作为公共交通方式,是为全体市民和外来人口服务,在追求运营效益的同时,更多的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跨入新时代,我国的航空业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大家去探索。

 

近年来,淮安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都在提升,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个城市现代气息更浓了,有了现代化的机场,外出旅行消费有了新渠道。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旅游外汇收入1704.53万美元,增长9.4%。接待境内外游客26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外来人口的增加,不仅带动了酒店消费、会展经济等发展,还让我们下决心挖掘提升淮安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相继实施了中国漕运城、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华强方特等项目,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提升。

 

另一方面,从地方的治理来讲,处置重大的公共事件,应对重大灾害、安全事故等,机场是一个重要的保障。这一点我们从汶川、玉树地震救援工作中不难看出,机场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虽然淮安发生这样重大灾害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地质斟测、医疗救护、农业现代化等通用航空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淮安机场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思路、经验和成效。下一步,结合本次论坛学习,我们将加快淮安机场及民航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大更多的“点投面收”效益,让机场在实现省委省政府“1+3”功能区战略,打造淮安生态文旅水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淮安机场正在修编总体规划,二期扩建主体基本完成,三期扩建也已提上日程。在航线优化和运营管理上,我们将根据“高铁时代”的新形势,着重发展经济活跃度高、与淮安往来密切的航线,与即将开通的高铁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应。同时,在注重发展运输机场的同时,高度重视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目前,淮安通用机场建设已纳入全省通用机场建设规划,未来还将建设1个国家级、3个地区级通用机场,其中金湖国家级通用机场正在报批建设,其余三个通用机场正在选址。

 

几年来,淮安虽然在民航事业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航空产业集聚、航空物流发展、临空经济区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能够更多地借鉴学习专家和领导的建议,帮助淮安更好更快地发展民航事业。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点击查看ppt全文:机场:助推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