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祥泽3

最美民航人:四川航空工程技术分公司宋加汉 坚守12载的天府工匠
时间:2017-09-08| 编辑:马欢|【

宋加汉是四川航空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分部定检一队副中队长。翻开他的履历可以看到,截至目前,他已参与、组织完成定检工作1215架次,完成飞机发动机更换237台次,完成其他大型部件更换500余架次,创造了个人自上岗以来连续12年零差错的工作纪录。对于宋加汉来说,这是一份让他引以为荣的成绩单,更是12年平凡坚守的成果。

12年来,宋加汉秉承着严谨专注、敬业专业、执著创新、不断追求的工匠精神和独具川航特色的机务天梯“三高”“三精”维修理念,带领整个团队在飞机维修质量、维修深度和维修广度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不断刷新着川航安全运行的纪录。

攻克“疑难杂症” 确保飞机安全

对于机务人来说,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对一些重复疑难故障的排除。面对挑战,宋加汉总会选择迎难而上,全力攻关,做到“把麻烦留在地面,把方便留给空中”。

2016年8月19日,一架川航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连续多日在空中间歇性地出现故障信息。然而,地面模拟测试得到的结果却是“正常”。为了找到故障点,宋加汉带领排故小组连续加班3个昼夜。他们根据空客厂家手册提供的信息和以往排故经验,更换了大量可能诱发故障的部件,却依然没有排除故障。那时,国外厂家支援已没能更好地办法,现场支援的空客工程师也无计可施。在此期间,还经常出现连续一个小时的测试均为正常,却在第61分钟跳出故障信息的现象。

当所有人都感到失落时,宋加汉撸起袖子,选择从头再来。在他的带领下,排故小组重新分析故障现象,展开对数十万字的英文技术资料的仔细研读、对几十张线路图纸的悉心比对。在整个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宋加汉又一次提出了不同但有见地的新颖排故思路,最终在飞控系统计算机背后数百根直径不到1毫米的数据插钉中找到了疑似松动的一根。最后证实,正是由于这一根插钉的松动,导致了信号的时断时续,诱发故障反复出现。排故小组的不懈努力,不仅顺利排除故障隐患,而且还引导厂家修改了设计生产标准,为其他航空公司节约了大量技术资源。

宋加汉说:“面对疑难杂症,机务工程师的职责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排除故障。只要能确保飞行安全,再苦再累都值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会体验到极度失落,但也会体验到莫大的成就感。”从身心疲惫、极度失落到柳暗花明、彻底征服,普通机务工程师在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勇于主动钻研 坚持技术创新

对于负责川航全机队发动机更换工作的定检中队来说,要将重达2吨、价值近1亿元人民币的飞机发动机安全、精确地从飞机上拆下,再换上一台新发动机,是对团队工程技术实力、维修施工精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重大考验。而发生在外站的计划外非例行换发事件,则是定检工作中更大的挑战。宋加汉和他的定检团队以“做手册员工、遵章守纪、严格标准、追求完美”的天梯维护作风,挑战“不可能”,创造奇迹。

2016年8月31日,川航一架飞机在兰州突发发动机故障。接到命令后,成都定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一面召集人员,一面准备技术资料和工装设备,数小时内全员整装待发,实现人员与设备的千里驰援。宋加汉回忆说:“由于发生故障的发动机属于川航最新引进的全新型号,别说外站的紧急换发,即使是成都基地计划性换发工作也还在摸索之中。”宋加汉带领定检一队全体员工,主动钻研浩如烟海的大量外文技术资料,在前人尚未涉足的全新技术领域踏出了一条新通路,在规定时间内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异地新型发动机的快速更换工作,实现了川航机务工程史上的又一个第一次。

与此同时,于近期完成的无线数据存取记录器(WDAR)改装工作则是宋加汉执行重大加改装工作的一个缩影。该项工作是中国民航局建立飞行品质监控基站后,为全面及时地收集全行业飞行品质数据、提升国内民航整体的安全运行和质量监管水平而采取的一项最新措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该项目小组的牵头人,宋加汉在接到任务后,便深入研究改装涉及的80多页全英文工程指令、30余份标准施工手册,并提前制作大量所需要的线缆和部件。飞机的电缆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和神经一样,复杂地分布在飞机前部的电子舱内,要在飞机狭小的电子舱内成百上千根电缆中准确找出所需改装的60多根直径1毫米左右的电缆,并对其进行精密细致的剪切、压接、插拔等施工,再安装到相应的新位置。这对宋加汉团队的飞机系统知识、加工工艺精度、标准施工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改装开始后,项目小组通过不断调整施工方案,与相应的技术支援部门及时协调,修改完善手册、技术文件中错误的维护指导,不断利用现场施工收集到的有益经验对工作者进行反复培训。宋加汉带领专项小组将单架次改装时间从厂商估计的2天压缩到了首次施工时的14个小时,再进一步压缩到了后期仅需要7个小时便可完成一架飞机的该项改装工作。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钻研和创新,凭借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施工技能,项目小组仅历时两个月就零差错圆满完成了全机队的改装工作。

基层机务管理 提升维修效率

除了作为一名工程师、在特定的某一项工作上开展技术创新、为公司节约以小时计算的停场时间以外,宋加汉作为一名维修基层管理者,还站在整个飞机维护工作的全流程全要素高度,以工程技术体系为抓手,突破和创新已有的维修能力,提高团队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为公司节约数以周计的飞机停场时间。2014年,宋加汉带领团队成员完成“空客A320飞机A+20个月检”课题并荣获“四川航空青年首届创新创效大奖”。

当时,空客公司将其生产的飞机大型定期检修间隔从20个月延伸到24个月。但是,由于飞机所需进行的部分维修工作仍然需要以20个月为间隔执行,而川航机务系统之前并无开展这些工作的先例和实力,若继续委托其他单位进行这些工作,则将额外增加每架飞机数百万元的维修费用。

为了使公司完整收获空客新维修计划带来的利润增量,宋加汉结合多年定期检修工作的经验和对A320飞机系统知识的扎实掌握,带领定检团队主动开拓技术深度和广度,深入剖析已有的定检工作流程,通过培训、实验等方式扩大定检团队的工作项目范围,自主研发了一整套利用现有飞机定检停场、不附加任何新增停场要求的A检工作制度,结合A320飞机正常A检时间进行额外的20个月检所需的60余项全新施工项目,创立《A320系列飞机A检+20个月检工作法》,相对原来节约15%左右的维修成本,并减少15%左右的维修停场时间。同时,有效精简了C检工作包,每年节约近2000万元C检维修费用。

在空客A320飞机A+20个月检的基础上,宋加汉团队后续又突破了公司大型宽体客机空客A330飞机的A+18个月检技术难关。这些突破和创新为川航机队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成本,减少了大量的停场时间。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务基层管理者,宋加汉用实际行动履行着机务人“出好飞机、多出飞机、出合适的飞机、出有效益飞机”的诺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